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 第579章 众志成城

第579章 众志成城

    包括准备时间在内,阅兵巡礼用时近一个月,耗资几万两,可谓花费颇多。

    然而,这次巡礼对大明上下的激励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元宵过后,两广及安南各府县的矿山、工厂、渔场和码头再度忙碌起来。

    罗定、阳江的矿工们拼命挥洒汗水,将铁矿石从矿洞里挖出来,用煤炭烧旺的烈火炼成精铁,卖给大批采购的铁商。

    铁商则第一时间雇佣船只运往佛山或者香江岛。

    这些人盘点利润时,除了欢喜还有自豪,因为他们知道,那些精铁会被打造成各式各样的刀剑、火铳、大炮和炮弹,全部用来打***。

    南宁、浔州府的农民也不甘落后,将备荒的存粮运到码头出售。

    因为米商告诉他们,这些大米将会运往广州白鹅潭或者香江海峡,再利用转臂式起重机转装上大型海船。

    运粮海船将在两三个月后随军北上,让奋战在京畿的前线士兵天天饱餐。

    京畿一带的冬天非常寒冷,四川、江浙、福建和广东的明军常年在南方作战,没有可抵御北方严寒的军服。

    为了赶制十万件军大衣,军需部半年前就向西洋人采购了几十吨印度棉花,以及上万匹印度棉布。

    当印度棉花棉布陆续到港,广州府的女人们——无论三四十岁的大婶,还是怀抱婴儿的新妇,亦或未出阁的豆蔻少女都将鼠疫危险抛于脑后,再度响应号召,向制衣作坊领取原料,然后一针一线地缝制军大衣。

    根据军需部的规定,每件军大衣至少使用棉布八尺,棉花一斤半,为了制作十万件军大衣,进口了近几十吨印度棉花和万匹印度棉布。

    那些女工们则想尽办法往棉衣里多塞一些边角料,好让军大衣更保暖一些。

    有些手巧的少女们,还在内衬秀上“精忠报国”,“凯旋归来”等字样,希望激励将士奋勇向前。

    据说,还有绣上自己闺名的,一度传为美谈。

    正如朱由榔所说,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人在大明,只要是大明臣子,全都燃起了火热的激情。

    因为东北信风和西南季风各影响中国海域半年,适合大型海船北上的时间并不多。

    在三月到六月,北上航速极快,不到两个月即可抵达渤海湾。十月到来年二月则完全相反,南下快而北上极慢。

    从广东海域到渤海湾非常远,足足有三千海里,如果全程逆风,半年都走不完。

    因此,后勤船队只能在三到六月之间出发,卸货后在十月返程。等到永历二十二年初夏,才能再次运送物资北上。

    广东必须赶在六月之前,将所有物资准备好,以便船队在九月之前,将全年所需一次性运抵渤海湾。

    对内阁、地方官和军需部而言,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据估计,为供应十万大军一年所需,武器、弹药、粮食、骡马、车辆和被服等军用物资多达数百种,总重量超过五万吨。

    仅粮食一项,就需要八十多万石,约合四万多吨。

    为了将五万吨辎重一次性运到渤海湾,朝廷以租赁的方式,有偿征用大量安南、广东和福建籍民用商船,数量达到三千多艘。

    其中,排水量三百吨以上的大型海船八百多艘,一百至两百吨的普通海船两千多艘。

    这些商船轮流前往下龙湾、海防、香江、宝岛等地的造船厂或维修厂改装加固,使之具备远程运兵和战时补给的能力。

    如果没有第一次北伐的经验,军需部很可能在备战过程中就已经崩溃。

    多年以后,当时的阁臣郭之奇、方以智以及军需部长郑经等人,都在回忆时感慨万分。国朝二十一年的备战过程异常艰辛,以至于累死了好几个带品级的官员。

    他们说,如果不是大明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十万大军跨海五千里出击的壮举,根本不可能完成。

    永历二十一年三月,广东终于等来西南季风,数千战船、商船在天子旗舰的带领下,陆续驶出伶仃洋,向渤海湾航行。

    四月,朱由榔率部抵达崇明岛休整。

    张煌言、郑成功、李来亨、马宝等人早已做好准备,直言可以马上出发。

    朱由榔坚持要看看练兵情况,结果正如众将所说,留在崇明的数万大军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现在来自四川、浙江、福建的军队不但经验丰富,敢打敢拼,且士气高昂,训练有素。

    不过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在广东舰队出发后不久,一支庞大的西班牙舰队也离开了马尼拉,乘西南风向中国北方航行。

    朱慈煊收到消息后,立即派快船追赶旗舰,可惜天子座驾实在太快,一直追到崇明才追上。

    朱由榔对西班牙参战早有准备,不过当他听说西班牙舰队的战船总数有七八十艘,仅风帆战列舰navio就有七八艘时,还是大吃一惊。

    早知道,战列舰是西班牙舰队的主力,不仅火力强,且

    用料上乘,非常坚固耐造,不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商战两用船可以比的。

    马尼拉送回的情报显示,西班牙舰队的旗舰是“圣母康赛普西翁号”,一艘长五十米,宽十三米半,轻载排水量一千五百多吨的大怪物。

    该舰有三重甲板,装备各类火炮八十余门,火力十足。单从火炮数量上看,一艘战列舰就能顶上十艘大明福船。

    其余两层甲板的战舰稍微小一些,不过排水量也有千吨左右,搭载火炮五六十门。

    光这几艘正规军舰就够人头疼的了,还有几十艘商战两用船作为辅助。

    还好明军拥有三十多艘轻型铁甲舰,之前向英、法、荷定购的十艘八百吨级盖伦船也已经到货。

    否则,全靠排水量四、五百吨的普通风帆船,这个仗真不知道怎么打——小船打大船实在太吃亏了,尤其是排水量差距高达三倍的情况下。

    朱由榔最担心的,还不是正面决战,大不了三千多艘船一拥而上,挤也把西班牙舰队挤扁了。

    他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西班牙派出最强战舰“圣母康赛普西翁号”,证明该国决定正式参战。

    这支正在衰落的无敌舰队,会为清廷拼到什么地步,还会不会有其他增援过来。

    海战的结果,极可能影响北伐的成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