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最后一个大帝 > 第四十章成祖宝藏

第四十章成祖宝藏

    王德化闻言大惊,对李自成道:“陛下,他……他想杀奴婢!”

    李自成面沉如水,朱由检只是冷哼一声,又挟持着李过进院了,只听啪的一声便关上了院门。

    顺诸将瞬间懵逼,不知道刚才还在这里侃侃而谈的皇帝,怎么就突然间暴跳如雷了起来。

    朱由检暗暗好笑,只有李过知道崇祯是想要跑路了,却又不敢声张,急道:“莫非陛下要杀小人?

    “朕杀你有何用?你能帮朕打拜败鞑子吗?”朱由检长剑一指,逼迫着李过继续走。

    李过这才放下心来。又听到朱由检说道:“只不过....”

    正想询问,忽听脑后一阵风声,便是眼前一黑,倒了下去。

    朱由检连忙扶住,轻手轻脚地将李过放在墙角边,见地道入口已被王承恩拓阔了一倍有余,已经露出一级石阶,示意王承恩准备出发。

    王承恩早有准备,拿出火折子,然后打着火在洞口探了一会,见火并未熄灭,当先走了下去。

    朱由检也不清楚里面有什么,但他们此刻还被李自成的人马包围着,只得硬着头皮往下走。

    朱由检刚走下石阶,便觉阴风袭人,怪不得昨日觉得屋子内寒冷无比,原来是从这吹出来的风导致的。

    他忍不住浑身颤抖了几下,心跳开始加速,深吸一口气后,紧握着碎玉剑,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待眼睛适应了黑暗,才慢慢往前走去。

    地道有些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而且还得弯着腰,时不时地还会磕碰到头。地面也是由石板铺成的,脚踩上去甚是坚硬,幸好并没有遇到什么岔路的。

    刚走了几步,王承恩不知是踩到了什么机关,只听头顶一声轻响,一道石门便落了下来。

    朱由检大惊,一把将王承恩往前推了几步,顺势趴在了地上,打了两个滚后,石门便砰的一声堵住了后路。

    两人心中俱是一惊,半天才缓过神来。

    但此时别无选择,虽不知道出口通往哪里,见退路被封死,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忽然看见前方有微弱的火光,这火光就如同希望一般,忽明忽暗的闪动着,似乎随时就要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

    朱由检暗暗祈祷火折子能多燃烧一会,撑到二人找到出口。

    脑袋里不停地出现前世看的《盗某某记》中各种恐怖剧情。一会是怪物,一会又是厉鬼的,自觉一个都打不过,吓得浑身冒汗。

    走了一会,发现想象中的怪兽和陷阱并没有出现,所幸这不是什么古墓之类的,只是一条普通的用来逃生的暗道而已,不然也不会建造得这般简陋啊。

    既然如此,应该不会什么危险,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不多时,前方忽然开阔了起来,原来前方是一间石室。左右两边从地道的两侧凹了进去,也是清一色的石壁,正面却立着一座石像,看得出那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

    见那人神情威严,身披盔甲,右手握着一把长剑,而左手则是指向前方。

    待王承恩走进看清了雕像,纳头便拜,口中念道:“奴婢拜见成祖皇帝,愿皇爷在天之灵保佑大明江山永固!”

    朱由检一拍王承恩,奇道:“你怎么知道这是成祖皇帝?”

    王承恩连忙回道:“回陛下,奴婢在宫中见过皇爷的画像,所以认得皇爷。”

    想起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光辉事迹,朱由检也向雕像行了一礼。

    朱棣本是朱元璋的儿子,后被封为燕王,以靖难为名义起兵,大败侄儿建文皇帝,后迁都封地北平。

    其一生文治武功,在皇帝里面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除了登基称帝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外,几乎没有什么污点,实在当得起千古一帝这个评价。

    可惜后世有些人将这个称号放到了康熙的皇帝头上,朱棣若是泉下有灵,得知自己竟和鞑子皇帝并列的话,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正当朱由检缅怀朱棣当年风采时,忽听得王承恩惊叫一声,“陛下,有东西!”

    朱由检以为有什么妖魔鬼怪,大喝一声,扬起手中碎玉剑,凝神准备迎敌,却见王承恩从雕像脚下捧起了个木箱子。

    “你倒是说清楚点,朕还以为是什么妖魔鬼怪出现了,让你给吓个半死!”朱由检又好气,又好笑,顺手接过那木箱。

    接过后,只觉那木箱甚沉,细看之后,发现外观精美,上面还雕琢着龙凤之类的图案,并未上锁,可以直接打开。

    朱由检正欲打开木箱,忽又想起武侠小说里,突然射出暗箭的情节,不敢大意,让王承恩把箱子放在地上。

    自己则是躲在雕像后面,远远的用剑地把箱盖挑开。等了半天,见箱子里并没有出现暗箭,这才走上前查看木箱内部。

    走进一看,只见箱子里面放着一团黑黢黢的物品,最上面端端正正地放着一块布帛,上面隐隐约约有些字迹。

    他拿起来后才知是块丝绸,拿过火折子,细看之下,见上面写着:

    吾少时善练兵,所向风靡,一举荡平建文贼子,后北伐蒙古,南征安南,扬威外国,四方宾服。

    若,不肖之子孙,兵败而退,致使京陷,困顿于此,吾道是不知有何面目见祖宗,理宜一死,以谢天下。

    但,吾实是不忍见江山社稷在他人。

    故,藏宝于庐,再复国也!汝可带玺,得此宝后,须励精图治,复我大明国祚,延万年。

    古代的文言文,虽与现代汉语略有区别,朱由检连蒙带猜也能大致猜出此段话中的含义。从前半部分看,得知这信应该是明成祖朱棣所写,明显是在炫耀自己的战绩,不过说的倒也属实。

    估计是他在修建紫禁城时,担心后面即位的皇帝不争气,被敌人给攻破了京城,招致身死国灭,便留下了此密道作为退路让人逃生用,而这石室的作用,估计是供皇室中人中途休息之用。

    并且留下此书,告诉藏宝地点,让皇帝再去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其深谋远虑,不得不在让人折服。

    只是有些不解历史上的崇祯,为何不知道这逃生地道和宝藏的秘密,而是直接吊死在了煤山。

    丝绸的反面则是画着一幅庐山的地形图,中间赫然有个黑色的点,心想这便是应该宝藏所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