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和亲公主太努力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时过境迁

第一百二十三章 时过境迁

    “太后,礼部的人递了帖子上来,问贵妃的丧仪怎么准备?”燕嬷嬷一边替太后揉肩,一边分心看着太后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头发。“太后,您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

    太后伸手摸了摸头发,年近半百的人了,怎么会没有白发呢?不过近来似乎确实多了很多,或许是因为最近太过劳神的缘故。“礼部不是早就有章程了吗?有什么可问的!”

    “礼部虽然有章程,可是贵妃这事因为牵涉许多,他们不知内情,,自然也不敢自作主张,这才专程递进来问。”燕嬷嬷看今天太后心情还算不错哦,大着胆子说“礼部原本是直接往王后那边递的,可是王后年纪轻,不敢擅自做主,一早递了过来,请您的示下。”

    太后撇了撇嘴。“她年纪不大,心思可不少,贵妃这件事,谁知道她有没有推波助澜呢!要是早早地规劝着,哪里至于到这个地步?”

    燕嬷嬷难得正色道“这样的话太后今后万不可再提,两国结亲本就是为了黎民百姓,免生战火。自然是越和睦越好。妾身冷眼旁观这几年王后行事虽然并非事事圆滑,可到底也寻不出什么错处,您有何苦非要让他们夫妇二人离心呢?”

    难得看燕嬷嬷这样严肃,毕竟是相伴几十年的老仆,太后有时候还是很愿意听一听她说的话,虽然这个内容她确实不想听。“孤又何尝愿意看两国再起纷争,不过是看不惯她那个轻狂的样子罢了!”

    这样的话说出口就代表着太后的态度已经有所和缓,燕嬷嬷并不急于替秦瑶打点得太多,免得适得其反。“听那天国君的话,像是早就知道贵妃的所作所为,纵容至今,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想到这里太后很为母家忧愁“这一辈里只有一个蕙儿还算出众,本想着萧家能够出第二个王后,可谁能想到她会这么糊涂!也不知道哥哥是怎么教导她的!竟然教成这个样子!这下子想要再挑一个可心的不知道有多难!”

    宏景侯府早就递了帖子进来,可太后避而不见,想来也是,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嫡女送进宫来,不声不响地就没了性命,连个交代也没有,为人父母自然是要求个因果的。可太后此时又何尝愿意看见他们呢?好好的女儿送了来,本是为了王室繁衍子嗣,可她却勾结外人,企图掌控后宫为前朝效力,这如何能够容忍?

    想一回家里的烦心事太后忍不住叹气“国君也是的,既然早知道了就该好好规劝,怎么这样薄情,到了如今让那秦人逮着空子一击即中,要了蕙儿的性命,事到如今我可怎么和哥哥交代?”

    太后平素除了有些糊涂倒也没有别的什么过错,唯有在外戚一事上很是偏着娘家,有时让人很无奈。

    “太后忘了贵妃曾被禁足,后来又在太后身子不适的时候长居宝慈殿侍奉的事情了吗?妾身不懂圣心,不过妾身觉得那或许就是国君对贵妃的警告。”只可惜贵妃没有改,才会被人抓到错处,一并发作。

    “国君小时候不是这样的,他那时候很听话,很乖巧的密叶不知道怎么回事长大了会变得这么薄情!不管怎么说蕙儿也跟了他那么长时间,他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蕙儿去送死呢!”说着话的时候太后恐怕早就忘了自己是如何的急于将萧襄贵妃与宏景侯府撇干净,生怕因为她一个人而害了整个候府,如今时过境迁却能够在这里责怪国君没有阻拦她下的旨意?

    然而这样的话并不是燕嬷嬷一个下人能够说的,她不便评价国君可又不好一句话都不说,想了想说了一句“毕竟是做了国君,和小时候自然不会一样。”

    想一想确实也是这么个理,太后也就不再过多的纠结,可是心里还是不满。“王后在忙什么,怎么都不见她来请安?她们秦人不是一向自诩礼仪之邦吗?这么没有规矩!”

    燕嬷嬷小声提醒“您前年就已经免了王后的请安,不是逢年过节都不必来。”

    好像是说过这么一回,可她是太后啊!整个宫里的人都应该向着她才对,区区一个和亲来的王后也敢给她脸色看?“那也是她没有孝心!她还能有国君政务繁忙?每个月来的次数还没有国君多呢!”

    和一个故意找茬的人是说不清楚道理的,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燕嬷嬷已经深谙此道,并不与她争辩,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礼单展开在太后面前。“入秋后天气渐渐地凉了,这是今年新贡的东西,内务司刚刚送过来,您看看哪些要放在外头留着把玩和赏人,哪些要收起来?”

    东西每年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顺着礼单一路看下去太后忽然看见了一样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东西——白玉精雕观音像和和田玉间红玛瑙念珠。

    若要说名贵,比这更名贵的东西太后也见过,只是难得这份心,这尊观音像做工精美,精雕细琢栩栩如生,衣饰上颇多细节之处,美轮美奂。

    再加上燕嬷嬷适时的夸奖,太后也觉得虽然这个秦人有时候不太讨人喜欢,不过好在还算是个有分寸的,勉勉强强可以算是过得去。

    萧襄贵妃死得极其不体面,据说是赐药而亡,临死前还哭喊着国君不仁,不是个明君。当时前去处理这件事的人无一幸免,通通被国君赐死。这样一来,贵妃因何而死就成了一个谜团,人们只能猜测贵妃必然是触及了国君的逆鳞才会得这样一个凄惨的下。

    独孤晟并非没有想过将巧娘和燕嬷嬷都一起赐死,只是这样一来太过引人注目,况且这两个人都是心腹,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不免惹人猜疑,只能严令她们闭口不提,把这个秘密带到棺材里去。

    太后的避而不见是一个最坏的消息,几乎一夜之间萧家的门庭就冷落了,人们不再亲亲热热地来往,对宏景侯府避之不及,唯恐贝尔不知名的罪名给牵连。

    独孤晟虽然并没有明言下令削爵,然而在请封世子的帖子递上来的时候一切就都不言自明。

    宏景侯府请封的世子得了批复,准封为世子,来日继位宏景伯爵位。降等袭爵等于是明摆着说萧襄贵妃的和削爵有关。

    虽然其中内情已经不可窥探,然而宏景侯府的颓势已经不可回转,朝中从来不乏见风使舵的人,弹劾宏景侯的帖子雪花一样飞了上来,桩桩件件都证据确凿,也不知道是积攒了多久,只等着这一刻的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