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道途再起 > 004、书窟

004、书窟

    本应上午就完成的葬仪,一直拖到黄昏时才完成。

    待所有帮忙的离开,三兄妹和舅舅姑姑一起收拾了屋子,天色已经漆黑,又做了一顿饭。

    饭桌上,姑姑开口道:“小飞,你们几个以后就跟着我到大庸去吧,我看你如今也开窍了,好好读书,以后再回来。”

    “妹子,哪能让你一个人负担,你家也还有几个孩子。正好我还没有结婚,以后,我就带着他们了,他们也刚好能随我到武陵郡去,那里读书比在这里好多了,我也有点面,肯定比你方便多了。”二舅直接开口抢过了话头。

    “姑姑,舅舅,我们不走,我们有钱足够生活,也有自保之力,更何况,父母坟墓、祖产都在这,那万松园还未被我打到,我怎么能走。”万飞断然拒绝了两人的提议。

    父母原本还留有积蓄,这次车祸也补偿了一笔钱,这次葬礼只用了一部分,剩下的,让几人读几年书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走了的话,有亲人关心,反而让他的一些行动有掣肘。

    二舅还待说什么,大舅按住了他,道:“行,小飞,你既然有主意,我们就依你,不过,你要记着,无论在哪里,无论怎么样,你还有姑姑和舅舅,更有弟弟妹妹,不能冲动行事。”

    晚上,二舅偷偷找到他,道:“小飞,那万松园住在哪里?我去会会他,做完了就走,绝对没人知道这事。”

    “二舅,和这种地痞计较个什么劲呢?等我以后有了本事,他自然会跪在我面前求我,您不能冲动。”

    “老二,你做事冲动毛躁,看看小飞。再说,你当大夏法度是放屁吗?还做了就走?明天老老实实跟我回去。”这时,大舅走了出来,训了二舅一顿。

    第二天、第三天,姑姑和舅舅们花了两天,帮他们把家里种着的粮食都收了,收了四千多斤稻谷,够三个孩子吃一年多的。

    然后,他们匆匆忙忙走了,如今正是秋收,地里的农活耽误不得。

    送走他们,万飞吩咐万坤和万瑜在家里休息,自己则去了三爷爷家。

    “三爷爷,我家的地我们也种不了了,不如您拿去种吧,一年也能打个六七千斤粮食。”一进门,万飞就说出了来意。

    他家有四亩水田,十多亩旱地,一年能收四千多斤稻谷,几千斤玉米、红薯等粮食,够四五口之家一年吃用。

    三爷爷帮了他,他如今也种不了田了,也没打算种,干脆让给他家种,以表示自己的感谢。

    “小飞,这田有你们两兄弟在,种点水稻够你们自己吃还是足够的,不用给我,我家的地够了。”

    “三爷爷,我爸妈留了点钱,足够我们几兄妹读几年书,再说,这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摔成八瓣,所得也不过混个肚饱。我准备让万坤、万瑜都读书去,实在读不出来再回来种地吧。”

    即使到了现在,在大夏,读书也是最光明的一条出路,可也是极难的一条出路,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毫不为过。

    见他这么坚决,三爷爷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家就暂时种着,你去拟个协议,我们每年给你两千斤稻谷,为期三年,送到官府公证,免得有人背后嚼舌根。”

    万飞点头应下,对这些,他无可无不可,不过枝末细节罢了。

    傍晚,给父母送完香烛,他吩咐万坤带着万瑜先回家,自己留在了山上。万坤以为他要追思父母,没有说什么,带着妹妹下山了。

    待他走后,万飞留在山上,打量着两座新坟,又看着周围地势,绕着这山坡走了一圈,最后在侧方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潭。

    原本这里应该是有一个大水潭,只是,经过近千年的淤积,已经堵的差不多了。

    一边回忆着前世呈报上来的文字、图形找到了水潭下方的一处泥地,看了看,毫无异样。

    他却拿起锄头,挖起了淤泥,不一会就挖开了一个洞,水和泥统统泄了下去,原来下方竟然有一个中空的洞窟。

    点亮一个特意带上来的火把,往下照去,下面并不深,不过三丈多,不过淤泥看不清多深。

    他朝四周看了看,这秋夜,并无人上山。但又看了看泥潭下的洞窟,没办法行动,一个人下去太危险了。

    原本,如果这水潭中有水的话,下方的洞中也会蓄满水,下去就毫无危险。可惜,千年的沧海桑田,谁也没预料到。

    扔下这里,也不怕人看见,径直回了家。

    第二天,再次为父母点亮之后,他却让万坤和万瑜留了下来。

    这次,他还带来了两捆绳子、几个手电,对万坤道:“我要下去,你看着绳子,等我在下面开始扯,你就拉我上来。万瑜,你看着四周,有人过来就提醒你二哥,遮掩一下,就说这洞是突然出现的,你们看看。”

    “哥,下去干什么,有危险吗?”

    “放心,我心里有数,没有危险,下面有点东西我要拿上来。”

    这次,缠着绳子慢慢降下去,下面果然是深深地淤泥,昨天没莽然跳下来是对的。

    他却没管这淤泥,就这样挂着,打开几个手电,一寸寸用手摸索着,终于,在洞窟下方的淤泥中摸到了一个圆形大石头,然后又摸索着,在一侧摸到了一个小小的凹形槽。

    见这里淤泥不深,他干脆将腰上的绳子解了下来,站在淤泥中,使出吃奶的力气,将那圆形大石头推到了凹槽中。

    见还是没有反应,他又站在圆形石头上蹦了两下,终于,那凹槽样的石板开始翘了起来,原来,它的另一端在洞窟泥壁中,呈现一个L形,撬动了地下的一端,泥壁上的一端就往前倾,又露出了一个黑暗的巷道。

    他重又钻了进去,这条巷道曲曲折折,看着像天然形成的山洞,方向是往他家的那座山头,走到头也不过百多米。

    他却只走了四十多米,在洞穴中段时,又摸索了起来,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埋在泥土中上千年的一扇石门。

    没有向后推,而是向着左面推去。那石门慢慢滑动,滑出了一个刚刚能让他挤进去的缝隙就卡住了,可能是那石头打造的滑轨中积了太多泥沙。

    从这里进去后,就是规整的台阶,不断向下,犹如墓穴的甬道。

    走到尽头,是两扇青铜形制的大门,接着手电,还能依稀看清门上方刻着的“千重山窟”,下面还有两行小字:大周太师藏书之所,无令不得进。

    这里,是他当初被贬到思州时,路过此地,留下部属,为他营建的一个藏书之所,为了将他那些年收集的一些书籍、字画、印签等东西放在这里,留诸后世,免得失传。

    后来,他重返新都洛阳后,这里又陆续扩建,直到将这座山的山腹完全掏空,形成了一个略微圆形,直径五百多米,高二十多米的庞大洞窟。

    幸好那时他已经烧制出了水泥,完全有能力用钢筋混凝土做框架和支撑。

    推开大门,门后是一个广大的洞窟,空气完全没有憋闷的感觉,这是因为下面有一道地下河经过,被工匠打通,做成了七个通气孔,也是万一有水时的泄水孔。

    脚踩下去,下面是石板铺地,石板下面则是熟石灰、硫磺、朱砂、碳灰、煤渣等的混合物,是千里迢迢从洛阳运过来的,专门为了吸水、驱蛇虫而铺设的,踩下去仍有一定的下陷感,表明这些东西还没有吸饱水。

    看向周围的墙壁,整体呈现弧形,最外层是钢筋混凝土,然后是吸水的三合土。

    中间还有零零散散的柱子,与洞窟上方的一根根横梁、穹顶连接,共同起到支撑的作用。

    而在这其中,一排排高大的石质书架矗立着,一个个密封的匣子摆在书架上。为了防止因时间过久而腐烂垮塌,这里大部分用品都是石质,就连装书的匣子也不例外,而且匣子周围还是蜡封。

    这空间正中间却是一座五色泥土铸造的祭坛,祭坛上放着一个直径一米、高三米的道教形制的五金宝塔。

    这塔以金银铜铁锡五金铸造,分九层,中间镂空,每层放置了一些与他有关的珍宝,比如第一层放置的是他第二世让一和尚临摹万佛窟的佛像而留下的万佛图录,上面以工笔描摹、上色,留下了千年前洛阳万佛窟所有佛门造像的画像、来历、位置等信息。

    再比如,第八层放的是他带领工部治理黄河而留下的万里黄河图,绘制了当时黄河上下的地理、地势、水情等信息,最后综合而成的一幅高一丈、长三丈的巨幅画卷。

    最上层则放着一个木盒,雕工极近优美,一面刻的是道门羽化图,另一面刻的是帝王垂拱、一师与其平齐,治理天下的图像。

    万飞不用看也知道,那木盒中还有一个金盒,金盒中又有一个玉盒,玉盒里面则是他前世的骨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