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稻香

    早上语文,下午数学,早上英语,下午文综,考试时间过得很快,两天时间,沈安也渐渐适应了高中的生活。

    星期二下午全部考试结束,星期三早上,成绩已经出来了。

    班主任吴春花,拿着成绩单走进教室,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目光。

    她的视线从同学脸上一一扫过,最后不留痕迹瞥了一眼沈安,低下头开始公布。

    “这次考试有好有坏,有些同学放假完全没看书,成绩已经反映出来了,也有些同学进步很大,假期应该刻苦努力了一番,值得表扬。”

    “第一名,祝更,697分。”吴春花看向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鼓励道:“很不错,再加把劲,你破七百分肯定没问题。”

    “第二名,普丽影,675分,不错,继续保持。”

    “第三名,陶瑞,671分,不错,继续加油。”

    “第四名,王怡文,646分,有点退后咯。”

    -----

    “第八名-----”吴春花停顿了一下,说道:“他的进步很大,是最让我惊喜的同学。”

    众人好奇心彻底被吊起,紧张又期待等着答案。

    “第八名,沈安,593分。”

    轰~

    教室一片哗然,所有人将目光投向沈安。

    沈安表面宠辱不惊,心里还真有点美滋滋。

    “与上学期期末相比,进步了150多分,着实让我惊讶。”吴春花对沈安露出笑意,声音都温和起来:“尤其他的语文,待会我先讲作文,给大家念一下他的作文,写得很棒。”

    “卧槽。”廖凯语气不满:“你背着我偷偷学习啊。”

    上学期两人还一个鸟样,都只考了四百多分,在班里属于中下游水平,怎么一个多月没见,人高了不说,成绩也高了?

    “没办法,多了十多年阅历,一切变得简单起来了。”

    廖凯撑着下巴,淡淡道:“你继续吹,我听着。”

    廖凯是沈安人生中,关系最好的一位哥们。

    两人从高一开始一个班,哪怕高二文理分科时都没分开,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一个系,却依旧一个学校,随时随地一起玩。

    毕业后,两人一同回了普市,沈安找了个工作,他-----闲着。

    他老爸九四年到沿海一带打工,听说混到开了厂,零六年开始,逐渐卖了厂子和部分房子,搬到了普市。

    这年头普市还未发展,他老爸用低价买下了一大块地皮,自建了六栋六层楼房,还买下不少商品房,开了一家大型超市。

    到2020年,超市已经在周边县市,开了第七家分店。

    据廖凯私下透露,在个别沿海一线城市的市中心,他家还有几套房子。

    沈安活了三十年,唯一认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朋友。

    目前他爸还未回来,在沿海处理资产,他富二代的身份也没正式摊牌,只是比一般人多些零花钱而已。

    整个高中他都很低调,直到上了大学。

    沈安永远忘不了那天,大学开学一个星期,他开着白色奥迪A6出现在自己面前,并带自己去了他的新家,一套位于一环市中心,学校不远处的四室两厅。

    他爸为了让他读书方便,花两百多万买了套房,花几十万买了辆车-----

    要知道,那可是08年,沈安的大学生活费,刚从高中的三百涨到五百。

    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贫穷孩子,沈安的三观,第一次受到了强烈冲击。

    他第一次见识到,有钱人真实的样子。

    更牛的是,后来他毕业回普市,他爸又将房子卖了,四年的时间房价涨了一倍,直接赚了一番。

    白嫖了大学不说,还白嫖了一套房,一张车-----

    你说气人不气人?

    廖凯一米七五的个头,戴个黑框眼镜,穿着蓝白校服。

    此时的他还是个瘦高个,脸上冒着几颗痘,二十五岁后开始发福,变得白白胖胖的。

    男人到了一定年纪,发福成了一种无法逃离的诅咒。

    班主任吴春花在台上,絮絮叨叨讲了很多,劝大家好好努力,高考距离你们真的不远了,大多是些激励人心的话。

    待她发言结束,发了语文卷子,下课铃已经响了。

    沈安坐在位置上,手里拿着卷子,看着上面的分数,感觉难以置信。

    他推测分数不会低,可没想到会这么高,总分150分的语文,竟然拿到了140分,这确实出乎自己意料。

    “卧槽,你他妈是人吗?”

    廖凯看看自己98的语文,再看看沈安,感觉胸口中了一箭。

    廖凯的声音将周边同学都吸引过来,之前班主任吴春花的话,早已吊足了胃口,此时听到廖凯的惊呼,一窝蜂靠了过来。

    “尼玛,这么高!”

    “卧槽,作文满分?”

    “春花姐竟然给了你满分!”

    -----

    同学们七嘴八舌,你看一眼我瞧一会,上课铃响了。

    班主任吴春花踏入教室,直接朝着沈安走来,伸手道:“咱们先讲作文。沈安,你卷子给我。”

    她从沈安手里接过试卷,转身说道:“这次作文审题不难,节选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很明显让我们写关于亲情,能不能拿高分,要看你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创新,日常词句的积累。”

    “整个年级组,唯有沈安的这篇,让我耳目一新。”

    班里目光再次转向自己,沈安由开始的窃喜,到此刻还真有点害羞。

    尤其是前方的罗轻言和于丽丽,时不时回头,‘哎呀呀哎哟哟’的调笑自己。

    “他的作文题目很有意思,叫-----”吴春花转过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下两个字,回过身继续道:“稻香。”

    “刚开始我以为他跑题了,可看了第一句,瞬间让我眼前一亮。”

    “他是这样写的:我一直相信人对气味是有记忆的,时间一天一天被延伸,我们在长大,气味随着记忆一点一点被封存,直到某天你闻到熟悉的气味,回忆哗啦一下抖泻下来。”

    “接下来第二段,他开始点题:我气味里的父亲,隐藏在稻穗的香味里。”

    吴春花边讲解,边念沈安写的作文。

    “故事特别简单,讲沈安上初中时,父亲骑着摩托送他上学的事情,他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那条笔直柏油路两旁稻田的变化,从育苗到插秧,再到抽穗,最后金黄收割。”

    “他的笔力很棒,特别细腻,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可实际上,他是通过四季的变化,表达出父亲伟大的爱。”

    “无论春来寒往,刮风下雨,父亲都能一如既往的送沈安上学,看似很平常一件小事,却是父亲最默默无闻付出,深厚的爱。”

    “倒数第二段收尾-----”吴春花目光投向沈安,问道:“出自龙应台的《目送》吧?”

    沈安点点头。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最后,他再次点题了。”吴春花念道:“后来我经过无数稻田,闻到不同稻香,却再也找不到父亲的身影,可每闻到一次稻香,我对他的爱就会多一分。”

    “为什么我会给这篇作文满分,因为这是年级组共同讨论的结果。”吴春花解释道:“大家一致认为,这篇作文应该得满分。”

    “你们班主任我四十多了,也写不出如此好文。”吴春花说道:“若只看文章,我真以为作者应该有一定阅历了,谁能想到竟是我班里学生,老师特别骄傲。”

    “大家给他鼓鼓掌!”

    哗啦啦~~

    班级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沈安却面色一怔,忽的反应过来。

    原来你的年龄、你的阅历、你读的书,真的会悄无声息反应在你的言行举止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