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反清:从延恩侯到列强国父 > 第13章 本侯给它起了个名字

第13章 本侯给它起了个名字

    “这……”

    和珅只觉得自己大脑有些不够用。

    一辆足以颠覆交通运输的四轮马车,一块足以改变千年住宅结构的红砖。

    这些还没完,居然还有更“新鲜”的物事。

    这小侯爷,到底是哪儿来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和珅站起身,朝朱秀深深一躬:“愿闻其详。”

    朱秀将和珅扶起,随口问道:“都统觉得京城的路面如何?”

    “宽敞、平坦、气派。”

    “可下雨以后如何?”

    和珅微微一愣,叹息说道:“每逢下雨,路面泥泞,着实不太方便。”

    朱秀不置可否地笑笑,继续发问:“那都统觉得京师的城墙如何?”

    和珅眼睛瞬间眯起。

    大有深意地看了朱秀一眼,缓缓答道:“固若金汤!”

    朱秀料到和珅会是如此反应。

    早在一百多年前,建州女真就跟京师城墙结下不解之缘。

    数次兵临城下,数次无功而返。

    若非汉人起了内讧,逼得崇祯上吊,搞不好八旗子弟如今还在关外打野鸟果腹。

    京师的城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永远都无法翻越的屏障。

    朱秀哈哈一笑:“依我之见,这城墙,便如豆腐渣一般。”

    “侯爷慎言!”

    朱秀浑然不觉,继续说道:“众所周知,京师城墙是由砖石和土耦合构成,”

    “这些东西虽然也算坚固,终究抵不住旷日持久的攻击。”

    “当年宁远之战,士卒仅凭借刀劈手刨,就能把城墙凿出数丈长的缺口。”

    “为何如此?当年八旗战力彪悍,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城墙本身强度太低。”

    和珅面色严肃:“不知侯爷为何提起此事?”

    朱秀摆摆手:“和大人不要误会。本侯正是有感于此,特意研究了一款新型黏土。”

    “小六!”

    丁小六再度上前。将第三个包裹放下。

    “Duang”

    这次的动静比刚才更大了几分。

    和珅打开。

    里面是一块书册大小的灰石板。

    石板上是一个小布包。

    布包打开。

    里面是一捧灰土。

    朱秀说道:“和都统请过目,这块石板,实际上是这些灰色土末遇水凝结而成。”

    “说来确实有几分神奇。”

    “明明是土末,但结合一定比例的水、静置几天后,就会变得比石头还硬。”

    “且半干未干时,还有不小的粘性。”

    “附在城墙上,等完全干透,别说刀枪棍棒,就算是红夷大炮打上去也能顶上一顶。”

    和珅越听越是心惊,忍不住出声问道:“侯……侯爷此言可是当真?!”

    “千真万确!”朱秀从容说道,“此物遇水才能凝形,所以本侯给它起了个名字——水泥。”

    “另外,此物若将荆条、竹片夹杂其中用来铺路,比青石板还要平整无数倍。”

    “若是再与红砖、红瓦配合,用来盖房子……”

    和珅抓起一把水泥,在手中轻捻,迟疑问道:“敢问侯爷,这‘水泥’的制作工艺和成本、应该不低吧?”

    朱秀摇头,神秘兮兮说道:“此物与那四轮马车一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要说成本,也只比那红砖稍稍高一些而已。”

    “至于卖价,咱们还需要仔细斟酌。”

    和珅一点就透,恍然说道:“侯爷与经营一途,实在是天纵奇才。”

    “哈哈哈”

    朱秀放声大笑,朝和珅拱手:“都统过誉了。”

    “与都统相比,我这点小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

    和珅苦笑:“侯爷莫要取笑,卑职对商业实在是一窍不通。”

    “错!大错特错!”

    朱秀一脸认真地说道:“以都统的才智,即便是与战国的白圭、秦朝的吕不韦、元朝的沈万三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都统如今缺少的,只不过是一个机会……”

    一番慷慨陈词,和珅听得心中一阵激动。

    他年幼时家中贫瘠,虽也饱读诗书,却仕途不顺。

    闲暇时,也常常幻想自己能在商界呼风唤雨。

    如此奉承,实在是搔到他的痒处。

    朱秀说着站起身:“这四轮马车,我会马上安排木匠来贵府一起制作。”

    “顺带我府上还有几颗夜明珠、翡翠玛瑙,一并嵌在车上。”

    “务必要让和都统的寿礼,在文武百官赠送的礼物中鹤立鸡群!”

    和珅连忙起身,躬身到地:“侯爷厚爱,卑职没齿难忘!”

    朱秀满意点头。

    说了这么半天,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目的达到,又客套几句,最后在和珅的千恩万谢中告辞。

    朱秀在街上悠然闲逛。

    丁小六亦步亦趋地跟着,等到四下无人,他凑上前问道:“爷,咱把这些好东西都给了和都统。”

    “要是他转手献给皇帝,开始在京师大力推广。那咱以后还造不造反了?”

    朱秀看他一眼。

    丁小六嘟囔:“别的咱不说,就说那红砖水泥,要是他们用这玩意儿建城墙,咱们还怎么攻城啊?!”

    朱秀哈哈一笑,悠然说道:“造反非得用刀砍城墙?你能不能动动脑子。”

    “再坚固的城墙,它也只是城墙,分不出敌我。”

    “敌人在里面,咱们在外面,这是铜墙铁壁;敌人在里面,咱们也在里面,那就是瓮中捉鳖。”

    丁小六若有所思。

    朱秀手指在街上扫了一圈,继续说道:“华夏本来就是咱们的华夏。”

    “现在被鞑子强占,就算把他们赶尽杀绝也是咱们吃亏。”

    “不如先让他们帮忙添置一些工程,等拿回来的时候,也能少费些心力。”

    “对啊!”丁小六恍然大悟,“这叫啥来着……叫鸠占鹊巢!”

    “你可省省吧,不懂成语就别胡说八道。”朱秀漫不经心说道,“给和珅,就是让他献出去的。”

    “当然说‘献出去’也不合适。”

    “以我对和珅的了解,这种明摆着发财的好机会,他怎么舍得一股脑儿全拿出来?”

    “只要和珅能留住回扣,咱们就能跟着发笔大财。”

    丁小六眼前一亮,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还得是您高瞻远瞩,小的佩服。”

    “少在这儿拍马屁!让你安排人监视舒赫德府,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您放心,小的都安排妥当。我连夜让王大嘴在那附近买了个摊位,时时盯着,保证出不了岔子。”

    朱秀点头:“走,去看看。”

    “看看?看啥?”

    “去舒赫德府上走一趟。”

    丁小六面露惊恐:“爷,咱跟人家又不熟。直接上门捅人,是不是不太好啊!”

    朱秀一瞪眼:“胡说八道!谁说我要捅人的?!”

    “大家都是正白旗,本来就该多多交流嘛。”

    “就算暂时不熟,打一两次交道,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熟人,好下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