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此间风云录 > 第三章 登楼

第三章 登楼

    可惜,盛良想的虽好,但他还是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刚刚在绿林大会出头露脸的二人在临安的名气究竟有多么的大。

    那迎宾是随着酒楼从外地来的,没赶上大会,不识得二人,但是二楼守武斗关的江湖人却是几个月前参加过绿林大会的,甚至还曾和余问霖打了个照面。

    因此二人刚被引上楼来,守关的那名中年男子便“哎呦”一声,连忙起身近前施礼。

    别看他年纪比这二位都大,但是论及江湖地位可是远远不及,甚至真要论资排辈,从师承辈分算起,他说不得还得当孙子,因此这礼自然是施的毫无心理压力。

    盛余二人倒也习惯了,毕竟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力身份地位辈分,这二位除了年纪轻些,其余的便是和一些武林名宿比也丝毫不差,像这种上了年纪的江湖人给行礼问安的也不是头一回了,当然也没什么心理压力。

    只是盛良在心里大呼可惜,身份被揭破,问霖八成是不用闯关了,“不行,我得想个辙,不能白来一趟不是。”不过他心里想的虽多,面上倒也云淡风轻。

    余问霖也抱拳还了个礼,未及开口,中年男子又道:“小的黄敬,当日有幸在听枫台目睹过二位少侠的风采,不想今日又有缘得见。二位少侠,顶楼雅趣阁仍有空位,请这边来。”

    旁边的迎宾倒是一愣,心想这两个选文斗的年轻人难不成还是什么武林名侠?平时看你黄敬人五人六的,怎么这个时候充起孙子来了,有心要问,又不好言语,只得一个劲的给黄敬使眼色。

    索性黄敬能在这二楼作为甄别鱼龙混杂江湖客的第一关把门人,也是个心思活泛的。

    见到迎宾对着他一个劲挤眉弄眼,心下已明白了八九分,却又不好当着二人的面给介绍,这不是显得人家名气不够不是。

    因此黄敬偷偷指了指东北万秀山听枫台的方向,又比了个六和七的手势。

    迎宾一看,虽也不太懂,但是却真知道这是来了了不起的人物了,心里倒也挺高兴。

    原来这群英楼的主人曾给整个楼的人都说过,群英楼里能上楼吃饭的人越多,给他们的赏赐就越多,能上楼吃饭的人名气能力越大,那给他们的赏赐也就越好。

    而不客气地说,盛余二人,还几乎真就是开业以来,群英楼最重量级的人物。

    比他们名气还高,能力还大的,要么就是公务缠身,没有这个闲心,要么就是闲云野鹤,不知身在何方。

    就算是同为十杰里的前五人,除了神出鬼没,永远都在赶路的“过客”文一介之外,其余四人也都是大城大派的继承人,绿林大会一过便回到宗门去了,自不可能在临安逗留。

    因此这二人到来,黄敬要是能作为引路人,那赏赐可万万少不了,黄静正在心里琢磨这么一大笔钱去哪花呢,是去找小红还是小兰呢......

    没想到盛良说道:“哎,等一下,我听说群英楼是以才会友啊,不是只有对的上诗词歌赋才能上楼吃饭吗?怎么,你怀疑我余问霖兄弟没这份才情,只能拿名气骗吃骗喝?快快快,叫人出题,可不能让人小看了我们余大侠!”

    黄敬听了,心里一阵叫苦,您二位想闯关寻乐子倒也不是不行,怎么非往这诗词歌赋上靠,真要论伸手动武,这几个楼层的加起来也比不过您二位啊。要是一会那穷酸腐儒真出点难题给您老难住了,那我这赏赐不就泡了汤了?

    但是他也只敢心里嘀咕,没办法,只得回头叫迎宾去请负责文斗的秀才,嘱咐道今天这两位身份不一般,告诉他出题记得放水。

    可能有人好奇,同为把关人,怎么黄敬就在这楼梯口守着,那位秀才就在屋里坐着呢,二人身份地位有差距?

    其实还真不是,只不过平时文斗者少,武斗者多,黄敬在楼梯口把关也方便把一些闹事的扔下去,再加上其实秀才和黄敬二人也有点看彼此不顺眼,因此才不在一处。

    那边余问霖虽然一直没说话,但也大致看明白情况了,心里直哼哼,原来盛良你这老小子故意想看我出糗哈。不就是写个诗、对个对子吗,还难倒谁了?等着,小爷我给你记上一笔,咱骑驴看唱本,有你小良子好果子吃。

    心里正想着,那边迎宾已引着一个秀才过来了。

    这个秀才长得倒还不错,脸上挺白净,就是吊眼梢,看起来就显得有些尖酸刻薄,身上的长衫虽有点显旧,倒也干净利落。

    这人名叫李子墨,自幼饱读诗书,写起诗词歌赋可谓是“扬葩振藻、璧坐玑驰”。只不过和许许多多怀才不遇的人一样,他运气也不太好,出生在了绿林郡。

    这里还要絮叨几句,大夏一共九州四十三郡,这绿林郡是最特殊的一个。

    首先它地处东南沿海,虽是郡的规格,但占地面积接近一州之地。这绿林郡你就可以理解为那个时空的一国两制,只不过人家自由的多,只要给你象征性交税,承认是你的国土,除此之外,你想怎么样啊,随便。

    原来,绿林郡之所以拥有极大的自治权。是因为当初大夏建立之后,深感侠以武犯禁,便成立了青衫营、银锋营两只队伍。

    其中青衫营吸收江湖绿林中的好手,如果你愿意为朝廷做事,那好,你加入到我们青衫营。

    各种待遇保证都是最好的,但是一旦有江洋大盗作奸犯科,那青衫营便需出动抓捕。

    而银锋营则选取各军中的精锐骨干,编练成军,专司以战阵之法对付绿林人,平山灭寨,便是银锋营的任务。

    一开始这二营只是针对江湖中的败类、贼窝;但后来,有不少中立的侠客也在青衫营里吃了亏,小门小派被银锋营灭了的也不在少数。

    大家这才发现皇上是想一劳永逸,统一江湖,这下不管你是名门正派,还是高人隐士都坐不住了,江湖和庙堂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当时不世出的高人,此人武学造诣早已入化境,不问世事多年,此番为了解决矛盾,再度出山,提出了这个建议。

    将东南海一带的部分领土加上一大片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地方划为绿林郡,绿林人都搬迁到那去,实行自治,而绿林郡依旧是大夏的领土,绿林人还尊你为天子,他们只是换个地,换个活法,那些不想走的就听朝廷的安排,让你怎样你就得怎样。以此想劝皇上与绿林罢手言和。

    一开始皇上本不同意这个想法,不过这位高人在皇上面前一剑削去了数百银锋营甲士的盔缨,并且承诺可以劝说各大名门正派接受招安,并派人参军,帮助朝廷北征。

    当时北羌人正蠢蠢欲动,据探子回报时刻都有南下的可能,皇上想收拾好江湖,也是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但是最终,他被这位老剑客说服了。

    像武当山、天龙寺、问剑阁这种武学圣地,不愿搬迁的,便都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像前者便受封为国教,问剑阁主则被钦封为皇家武学教师。当然这三派最终也出了不少的门人弟子参军北伐。

    其余的门派有的也接受招安,有的则直接原地解散,更多的便是搬迁到绿林郡,迄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在这种文化背景的熏陶下,自然是习武之人的地位越来越高,读书人要想出头,比起北边,是难上加难。

    想在绿林郡当官,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真的有定国安邦之策,善治一方;像李子墨这种偏向于吟诗作对,卖弄才情的,根本没戏。

    李子墨一开始自视清高,每天感叹怀才不遇,还看不起那些粗鄙的江湖人。只不过在这绿林郡,拳头大才是真的大,吃了几次亏之后,又加上家中无米下锅,最终李子墨只得上街给人写字谋生,期间也经常受到绿林人士的欺辱调侃。最终几经周折,他被群英楼的主人聘请在此,考较闯关者的才情。

    他本就生性狭隘,经历这么多事之后,对江湖人素怀敌视之心,听到迎宾给他传话,告诉他今晚这两人在江湖中名声不小,要特意放水之时,心中更是冷笑连连。

    心想,我可不管什么你是什么来头,粗鄙武夫还想附庸风雅?既然选择了文斗,撞在我手里,我就得好好让你看看,粗人和文人之间的差距!

    李子墨刚从房里出来,便快步上前,满脸堆笑道:“久闻二位少侠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风流倜傥、名不虚传,想必这文斗关对二位也是不值一提,不知哪位前来赐教?”

    余问霖一听,心里就不太舒服,这人怎么出来就给人戴高帽呢,一会要是顺利还好,要是不顺利,我答不上来,岂不是丢人现眼?

    想到这,又回头瞪了一眼盛良,都是你小子惹的事!

    这才转过身来说道:“我来试试吧,还请先生出题。”

    李子墨“啪”的一下将手中的纸扇展开,摇了三摇,说道:“就请少侠对一副对联好了,请听好,上联是:

    有页也是颊,无页也是夹,妙手摘去颊边页,舍颊偷人便是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