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朱来安把李煦和拉到一边,远远地避开了卦摊。卦摊边的那一摊人就交由张秉善打理了。好在张秉善跟他们都熟,正和他们你一句我一句,说得很热闹。

    “李大老爷,”朱来安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你听说过没有?”

    “听说什么?”

    “要出事了。”

    “出什么事?”

    “要出大事!”

    “你说明白一些好不?”李煦和说,“这阳光普照,乾坤朗朗,出什么大事?”

    “大老爷,您附耳过来,”朱来安将嘴凑近李煦和耳朵,“有人要起兵。”

    “起兵?起兵作甚?”

    “反,起兵还不是要反,反朝廷。”

    “他敢?”李煦和正色道,“他长几个脑袋?他谁呀?”

    “是谁,我不太清楚,反正有一条确凿无疑。”

    “什么就确凿无疑了?”

    “现在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恨不能,”朱来安咪缝着小眼睛,认真地瞅着李煦和“恨不能人人拥兵自保。”

    “听你这一说,”李煦和手捻须髯,面带微笑,呈现一副十分泰然的样子,“听你这一说,已经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了。我倒想知道,你是听谁说的?”

    “慧兴大师。”朱来安言之凿凿,他突然想到什么,是啊,慧兴大师,那跟李大老爷关系,铁着呢,“这么大的事,慧兴大师没告诉您?”

    “没有。”李煦和说,“这等事情,岂能由着红口白牙!”

    “李大老爷,”朱来安赶紧说,“我绝没乱说,何况是这样的事情。大老爷,我今晚到您家里,我想跟您说个明白行吗?”

    李煦和巴不得朱来安把事情说个底朝天,可他还是卖了个关子。他说:

    “来安,这等事情宁愿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如果你是捕风捉影,今天你说的所有话就让它烂在这里吧!”

    “别,别介!”朱来安急了,“李大老爷,这里面真有事,要出大事了。”

    “噢,”李煦和一副漠然的样子,“是吗?”

    “有些事情还要由您来拿主意呢!”朱来安猴急。

    “好吧!”李煦和淡淡地说,“你就上我家吃晚饭。”

    “得令!”

    在李煦和家里吃过晚饭,朱来安跟着李煦和走进书房。

    文人雅士的四大雅事:焚香、煮茶、抚琴、作画,在李煦和的书房里一件找不着。李煦和和朱来安隔书桌而坐。

    “李大老爷,”朱来安知道现在是说话的时候了,“您知道为什么单单这个时候复建独山寺吗?”

    “不知道?”李煦和佯装不知。

    “您知道慧兴大师受谁人指派?”

    “他是从九华山来的,肯定是受九华山住持指派。”

    “他是九华山的得道高僧不假,”朱来安真的觉得还有料可爆,“可他来头太大了。”

    “多大?”

    “说有多大,就有多大。”

    “还能有天大?”

    “您算说对了。”朱来安说,“他就是当朝天子派来的。”

    “谁说的?”

    “他自己说的。”

    “他自己说的,你就信啊。”李煦和说,“口说无凭,拉大旗做虎皮罢了。他甚至还说他有黄马褂呢,你信呀?”

    “大老爷,”朱来安有些恍惚了,“他可是得道高僧,他压根就不能撒谎,再说了,慧兴大师他没这个必要啊。”

    “我刚才说了,”李煦和一副鄙夷的神情,“没有黄马褂,不等于不想捞到一件黄马褂呀?”

    “大师不是那样的人。”朱来安嗫嚅,“那如果我要说我是皇上派来的,您信吗?”

    “我信!”李煦和切葱一样的干脆。

    “啊!”朱来安大惊失色,他赶忙掩饰,待他镇定下来以后,他知道,李煦和已看个正着,“李大老爷,还有一件事您知道吗?”

    “什么事?”

    “大老爷,”朱来安面露难色,“刚才吃菜吃咸了,能否给点水喝。”

    “哎哟!”李煦和赶忙起身,很麻利地给朱来安倒来了满满一大杯凉茶。“对不住,对不住,还望朱大先生见谅。”

    朱来安双手接过茶杯,无不调皮地说;

    “李大老爷,你又失理数了。”

    “怎么啦?请赐教。”

    “七茶八酒之说,想必您一定知道。”

    “知道呀。”李煦和说,“说倒茶要倒七分满,斟酒要斟八分满。”

    “可是-”朱来安示示茶杯。

    “朱大先生,”李煦和不认错,“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不可在鸡蛋里挑骨头。你说你渴了,我倒的是凉茶,不倒满何以解渴?”

    “玩笑,玩笑,”朱来安一扬脖子,将茶水喝去一半,“我在和大老爷您开玩笑呢?”

    “知道,”李煦和给朱来安续着茶水,“这话音我能听不出来?来安,你说事。”

    “是这样的,”朱来安又大大的喝了一口茶,“慧兴大师招募了许多青壮年。”

    “干什么?”

    “待独山寺落成开光后,”朱来安又喝了一口茶,“他就要把这些人招进独山寺,把这些人训练成僧兵。”

    “僧兵?”李煦和显得十分惊讶,“他一当家师,手下几个和尚得了,要僧兵干吗?”

    “僧兵还能干吗?”朱来安瞅着李煦和,“打仗呗!大老爷您是真糊涂还是—”

    “跟谁打仗?”

    “不知道。”

    “为谁打仗?”

    “你别不信,他是皇上派来的,他当然为皇上,为朝廷打仗。”

    “来安,”李煦和说,“你我今日没有喝酒,你怎么满口酒话。”

    “怎么?”朱来安愣愣地。

    “这已是刀枪生了锈,战马长满膘,都成菜马的年代了,用得着打仗吗?”

    “我知道你跟皇上是亲戚。”朱来安嘟咙,“您知道的肯定比我多,只不过您不说,我这张嘴嘟噜罢了。”

    “我知道什么呀?没人跟我说。来安你今天跟我说的,我不相信。云里雾里的,纯粹是天方夜谭。”

    朱来安顾自喝光茶水,他自己倒水,重又回到座位上的他放下茶杯,一动不动。

    李煦和也给自己倒来一杯凉茶,他想找话题,可一时又找不到。

    “大老爷,您还别不相信。”朱来安说,“刘心怡刘大人还在饲养战马吧,照您那样说,他还有必要继续养战马吗?把现有的马杀了吃马肉得了。”

    “那不一样,鞑子又没杀绝,万一哪天,他们又骑着马杀过来了。”

    “正反我都说不过您。”朱来安说,“这我饭也吃饱了,茶也喝足了,我就谢过李大老爷,告辞了吧。”

    “请便。”李煦和送朱来安出了大门,道一声别后,回身便把大门关好了。

    朱安来愣愣地站在门口。他似乎觉得头脑很乱,谈了一晚上话,好一像觉得恰恰是最重要的话没有说出来,李大老爷干吗要送我出门呢?噢,那是因为我自己要告辞。干吗要告辞呀,最重要的话没说最重要的事没商量。朱来安几次走到门前,又几次退回身体,几次举手要敲门,又几次放下手来。

    罢,罢,罢!朱来安想,我可能糊涂,但李大老爷绝顶聪明,我都把话说得那么明了,他竟然说他相信我是皇上派来的,他还有什么不清楚,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他肯定会来找我。就这一点,朱来安仰着头。情不自禁地说:

    “一定!”

    果然狗咬屁股。

    三天后。

    在朱来安的住处,李煦和成了不速之客。

    一阵手脚忙乱之后,朱来安端过来一把灰已擦得差不多,能坐的凳子。

    “大老爷,就这凳子,您凑合坐。”朱来安也知道天差、地差,来人不差的道理,他找到了一只茶杯,只是这茶杯太脏了,他刷了半天才倒上白开水,端过来,瞅了半天,见实在没地方放,他只能将水杯放在李煦和面前的地上。

    李煦和弯下腰,用手碰了碰水杯,算表示谢谢了。

    “来安,”李煦和面无表情,“今天上门,我有事想请你帮忙。”

    “帮忙不敢当,大老爷,你只管吩咐。”

    “你可能不太知道,”李煦和说,“我家祖上一直到我这,几辈子都是做山货的,包括茶叶在内,从采摘到加工再到外销,一直都用我家的长工。我在40岁之前,我家的各类长工还有上百。我们老李家就是靠这些长工发的家。反到现如今—”

    李煦和把话撂到这了。

    坐在李煦和对面更矮的一把小凳子上的朱来安眨巴着一对小眼睛,见李大老爷的话断了,他赶紧续上:

    “到如今怎么了?”

    “如今,我老李家的花销见长,但收入却越来越少。”

    “原因呢?”

    “我家现在就用十几个雇工,都是短工,只是到了采茶季节,雇工多一些。”

    “大老爷的意思?”

    “我都听说了,朱大先生在街上摆摊,认识人多,朋友也多。你帮我留点心,有青壮年愿意做工的,你帮我介绍,我不短工钱,常年的饭菜不说讲究吧,至少不缺油水。”

    “大老爷,您,”朱来安想了想,“是有不少人托我给他们介绍做工,大老爷,你约摸要多少人。”

    “多多益善。”李煦和补充了一句,“一百人之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