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末日,再见 > 第四十三章 出海

第四十三章 出海

    一月后,大船完成出海测试,安全归来!码头上聚满了市民,大家都听说了哪个宏伟计划,跑来支持!

    一辆辆装载“水雷”的卡车缓缓停在大型吊机下,通过全自动的设备将车上成吨的的“水雷”卸下,再通过吊机,转移到船上!

    大船由市民们投票命名,结果30%的人选择了希望号这个名字!这次航行,也成了人们的全部希望!因为没有什么,是重见太阳更开心的!

    前前后后四年多的阴霾,导致了非常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远比其他病症多的多……太阳,成了疗愈他们最好的良药!

    “呜呜呜!”

    希望号满载着希望,驶出码头!沉甸甸的船身,将吃水线压的死死地。赶紧一个风浪就会把她掀翻。

    这次上船的,不仅有项方与陆沉,十几位行业大拿、五门催雨炮与各种炮弹也在船上。但朱晗没来,她要在码头指挥另外十门炮,这恰当的时机开炮。

    张扬作为希望号船长,此刻反倒有些失落!但还是尽职尽责的驾驶着希望号抵达目标区域。

    船员门都各就各位!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最紧张的人是哪些联合研制人,一会儿期待一会儿害怕一会儿还有点慌张!

    另外船上还有十几位辅助工作人员,他们现在正在拆箱,但依旧放在箱里没有拿出,就怕这宝贝丢上一个影响效果。

    从码头出发到目的地海域,还需要八天航程,这时候项陆二人倒是轻松,不但享用着海鲜的美味,还整天整天的睡觉!

    敢情这俩出来是放松来了!

    其实他们都想明白了,成功了一定是惊喜万分,将来好好过末日之后的新世界,但失败了,能够理解,更有准备,大不了再等几年十几年。

    四年多时间,太顺利了!即使是最危险的那次战斗。没有人一天到晚那么顺利,更何况是末日世界。

    八天后,目标海域就在前方,所有水雷开始定时,根据之前的预估,完成整体布“雷”,可能要三天,而且要日夜不卸的干!

    另外为了自身安全,大家给撤退预留了一天时间,所以,预设时间是四日后的晚上八点!

    海洋学家则开始测量海深与海温,由于现在比原定时间早了两个月,所以从九月变成了七月中旬。但海温明显比从前低很多!

    “布雷!”海洋学家发令。

    希望号开始全速行进,而布雷的人们开始整箱整箱的倾倒。通常是倒完一箱,歇一下再倒一箱,左右弦同时进行!

    于是水雷群以三十米为间隔,进行海面布雷。很快,希望号开始掉头,然后很快调整位置到与原先水雷群30米的位置,全速前进!

    很快,换了两组人布雷,这真是体力活!可以看见,最早布的雷现在已经渐渐沉到水里,灯光照射下就可以看到,这些水雷大约悬浮在海水下半米的位置。

    也怪这个时候海面平静,不然还得延迟布雷。这些其实都在海洋气像学家的计算里。他身边的计算机正在极速运算未来五小时及一天后的海况!目前完全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水雷沉在半米深的水中,也减少小波浪对它的影响。简直一举两得。

    现在吃饭、休息与换班都开始轮换起来了!张扬则是吃住睡都在船长舱,随时随地能够响应。

    两天过去,三分之二的水雷已经布完,这时候才是最难熬的时刻!一个是疲劳,包括项陆二人在内,所有人轮番上阵,但还是顶不住二十四小时无休无止的干活;第二个是困,一人差不多能睡三小时,现在除了毅力在顶,就是咖啡了!第三是海浪波动了,虽然不大,但是恶心人!水雷也会随着海浪摆动,就像跳舞的“人头”,黑乎乎,瘆得慌!并且有人开始晕船了!还在药物有准备,吃下去睡一觉就好。但这影响效率,其他人就更辛苦了。

    现在教授们也上了!为了能让大家多睡一会儿,教授们十分钟一换,三轮之后全部完蛋!

    才帮了大家半小时!

    可是就等于早睡的人多睡了半小时,后面类推!又挤出了一点力气。

    于是大家的轮换越来越快!陆沉想到一个办法,分组!比如现在A组布雷,这三个小时他们就坚持住!多坚持半小时也是胜利!

    然后B组换下扛不动的A组,让A组吃饭或休息。每一组都是榨干自己的每一分力,才叫另一组接上。

    这样同时拥有体力够的队伍,就能多坚持会儿!经过调整,大家又坚持了半天,剩下是最艰难的时刻了!

    现在除了船长,其他所有的船员全部投入了埋雷的“事业”中,老教授也不看屏幕了,帮忙将一个个箱子递给埋雷队员,但毕竟人老体衰,没一会儿就扛不住了。

    这时候大家脑子里想的是,为啥当初没设计两个机械臂啊!又不是难事!真是悔不当初。

    好在很快就要接近尾声,所有人同时上长,以流水线模式相互传递,效率上还可以,精神上在亢奋,体力上已衰竭!

    熬过最后的半小时,希望号放飞了测温无人机,经过改造,通过卫星交换数据,再传递给希望号上!

    不仅有整个海面的温度曲线,还加装了高清摄像头!一样可以通过卫星传递给希望号,以及在第五城市主气象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

    这是其中一位卫星通讯领域的专业人才的杰作!这里甚至可以看到卫星遥测的云图……

    可惜只有灰蒙蒙一片!完全没了以前蓝色的模样。他叫童泰!40多岁的年纪,熬过末日,重新焕发生机。

    希望号此时全速撤离!

    就连海洋气象学专家都不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气象武器”专家苏锦绣则有些期待!她和朱晗是同类专业,不同方法!

    朱晗的研究是早有成果的,只是通过朱晗,将之前老旧的技术提升,得到的效果更快更好!

    苏锦绣则是武器研究,却不想要用在今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