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三十七章 美女杀手真面目 重臣长算帮侄女

第三十七章 美女杀手真面目 重臣长算帮侄女

    与齐王之死有关联的一干人等全部送入大牢之后,李洪信和王行慌忙进宫求见皇帝,此时承讯正在抱着儿子乐呵呢!宫女来报说,侍卫传话,前羽林大将军李洪信和汴京刺史王行恳请陛下务必接见。承讯心想,什么大事啊,汴京有人造反吗,两个负责汴京安全的文武官员全来了,只好放下皇子,跟贞妃说,我去去就来。

    见到皇帝,李洪信和王行立即跪地,承讯说,“两位爱卿起来吧,为何行此大礼啊?什么事情这么急着找我?”

    两人不敢起来,李洪信告诉皇帝,齐王在丽春院被杀身亡,国舅李业昏睡当场,所有在场之人已全部关押到了天牢。承讯看着两人良久,问道:“行凶者是什么人?”

    李洪信说道:“丽春院头牌,余珠。”

    承讯问李洪信:“她和齐王有什么冤仇?”

    李洪信说道:“没有陛下指示,微臣不敢审问,一切都听陛下的命令。”

    承讯说:“你俩先起来吧,等事情真相查明再说。”然后对王行说,“王卿你先退下吧,此事在你那里到此结束。”

    待王行叩首退下后,再对李洪信说,“那个行凶女子的审讯你来吧。你堂弟和外甥的事情,你不审总不能让外人审吧?”李洪信知道皇帝的意思,家丑不可外扬,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差事。

    此事本想瞒着,但是纸包不住火啊,齐王昨夜未归、国丈李业也未归,两家都急死了,惊慌失措,跑来求助于太后,太后慌忙来找皇帝。皇帝先是以国事繁忙拖,拖到中午太后拉着贞妃、齐王妃一起找来了。

    眼见瞒不住了,皇帝只好叫侍卫、宫女全退下,告诉这三人,“昨晚齐王和国舅去一风月场所,结果齐王被杀身亡,国舅李业现被关押在天牢。堂舅李洪信正在审问凶手,追查事情经过。”听完皇帝的话,三个女人都愣了。本以为动荡的日子结束了,怎么突然当头一棒。太后的儿子死了、弟弟给关大牢了;贞妃的父亲给关大牢了;齐王妃的丈夫死了。皇帝赶忙叫来宫女把三人都给扶回去休息,一切等审问完凶手再说。

    下午,李洪信又来向皇帝请罪了。李洪信禀告皇帝,李业吓得魂飞魄散,把事情一五一十全交代了。照李业的交代,那个行凶女子结识李业有明显目的,是想寻找机会,来杀皇帝的,但是把齐王误当成皇帝了。承讯更加震惊了,这个女人是谁?承讯把可能不可能的全想了一遍。石延琪?明显不对,杀手不认识皇帝啊。李洪信说,被审讯的女子意志非常顽强,能上的刑都上了,就是不招,唯一开口的,就是说,临死前想见皇后一面。李洪信本来就自觉要受到牵连,很怕把她打死了又没问出个所以然来,罪责就更大了。

    这个女子余珠说要见皇后?大汉还没有皇后,她想见的是淑妃、还是贞妃呢。想来想去,只有淑妃自称过皇后,于是皇帝派人去请淑妃。淑妃进来之后见皇帝和李将军一脸严肃,疑惑不解,不是暂时平静无战事吗,又有什么军国大事?承讯告诉淑妃,齐王被杀,杀手想见她一面。当即淑妃就愣了,直接跪下,指天盟誓此事和她无关。承讯苦笑说,“爱妃你搞错了,我不是怀疑你指使人去杀齐王。只是此女什么也不招,就说死前想见皇后。大汉的皇后长眠在幽州,朕只能猜想她想见你了…”淑妃当即说,“我去见见凶手。”

    淑妃换了一身素服,承讯则换了一身侍卫服跟着。到了天牢,行凶女子被带了上来,只见已是浑身是伤,奄奄一息。淑妃说,“除了刘将军,其余人等通通退下!”然后仔细打量着这个奄奄一息、趴在地上的女子,感觉自己不认识,也没有印象在哪里见过。承讯则侧身低首、手按刀柄做护卫状,怕那女子万一识破,什么也不招。

    淑妃对她说:“你是何人,为何行刺我大汉皇帝?!为何又要见我?”

    那个叫余珠的女子胡乱裹着一身粗布衣裳,衣衫下露出的皮肤没有一块完好的,明显是重刑之后被草草收拾了一下,好能见人。她努力抬起头,露出被擦拭过但仍血迹斑斑的脸,能勉强辨认出原本清丽的五官,乱发在脑后被捆成一个髻。看着一身素服,气质冷清高贵中流露出一丝悲伤的淑妃,此女疯狂地大笑,一边笑一边疼的直抖,气喘吁吁地说:“萧淑沂,你,你也有今天啊!佛祖显灵啊!”

    承讯和淑妃都很震惊,这个女子是谁?和淑妃有什么深仇大恨?聪明的淑妃用契丹语说:“我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你,也不记得哪里得罪过你,你是何人,要这样对我?”

    余珠听若未闻,撕心裂肺的笑声不绝,笑到完全无力,才看着她声若游丝却满怀恨意地说:“你,你让我成了寡妇,让我从知书达礼的贵妇变成人尽可夫的荡妇,再变成如今不人不鬼的样子…现在,你也成了寡妇,天道循环啊!我终于把这一切亲手还给了你…”

    淑妃再次仔细看着这个女人,让侍卫拿来湿布把她脸上的污迹、血渍擦干净,继续打量着她,说道:“说!你是谁,我让你死的痛快些。”

    那个女人仍毫不理会,明显很兴奋于淑妃的无助、无解,只是不停地嘶笑。突然,淑妃单膝跪下,对承讯说:“陛下,我想起来她是谁了。”

    听她这么一说,承讯抬头转身正面朝向余珠。余珠震惊地哑了嗓子,像被人突然勒住脖子一样,发出“呃,呃”的声音,也看向皇帝。淑妃说道:“陛下,你看她像我吗?我们同族,曾有人说我俩很像。”顿了顿,淑妃又道,“她叫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听说她当了耶律璟的王妃。”

    听完淑妃的话,承讯以为这个女人是在为耶律璟报仇。而这个萧姓女子见此情景,知道不可能有假,自己杀错人了,却连痛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淑妃说道:“你我都是同族同姓,你这又是何苦,耶律璟临死前还恳求陛下好生善待你,还对我说他死后降汉。陛下满足耶律璟的遗愿赦免你的罪过将你送回了萧家,允许你再嫁人,你不仅不感谢皇恩,还恩将仇报。”

    萧毅听了这些话,愤怒燃起了她生命的余火,她断断续续地说道:“他…当然听你的。我的人生…都是…被你毁的…报仇…就是我…唯一的心愿,苍天…无眼…”

    承讯和淑妃当然不知道,耶律璟一直执着的爱着淑妃,自然也听不懂萧毅说的话。“他当然听你的”,承讯和萧淑妃都理解为,皇帝当然听萧淑妃的。承讯也不想再听了,因为事情的原委已经明了。怀恨在心的亡国王妃沦落风尘,结识国舅李业,意图谋杀皇帝,结果把齐王杀了。于是皇帝命令侍卫将这个女子用白绫勒死,给她个解脱,然后两人默默地回到皇宫。

    此时,太后和贞妃就在御书房,见承讯和淑妃回来,赶忙询问详情。承讯冷冷地说道,“此女是契丹人。大汉灭契丹,朕本已经赦免契丹萧氏,给予优待。但她仍然心怀怨恨,扮作风尘女子,结识国丈,诓骗国丈请来齐王,刺杀大汉皇裔。”

    太后痛哭流涕地说道,“我那可怜的佑儿,你想要什么样的女子找不到啊?你来跟为娘的讲,你跑那地方去干什么啊?!我这挨千刀的弟弟,打小就不学好,本以为升了官有了身份,能有所收敛,没想到干出这种事情来呀!”又催促着承讯,“既然审完了,赶紧把凶手千刀万剐,株连九族啊!行刺皇家啊!”太后边哭边想,老来丧子,必须为儿子报仇!可弟弟还关在牢里受罪,这是个什么事呢?!千错万错,弟弟也不过是嫖妓啊!虽说没有弟弟整这一出,儿子可能不会没命,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弟弟也是自己从小一手带大的啊。最坏的肯定还是凶手啊!现在,大牢里阴森恐怖,别再把弟弟给整出一身病啊…可听皇帝说话的口气,知道皇帝现在正在气头上,还是先别提弟弟这回事吧,也该有人教训教训他了。

    齐王府里,齐王妃更是哭的死去活来。齐王死了,想到自己没有一儿半女,无依无靠,后面还怎么生活。齐王妃抱着叔母就只会不断重复一句,“叔母,我以后怎么办,怎么办啊?”

    杨邠在旁边也很替侄女伤心,跟她讲,“乐儿啊,现在叔叔也帮不了你啦…我真是后悔当初把你从老家叫来。本想让你嫁到皇家享受荣华富贵,谁能想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啊。现在国舅还没被放出来,定是陛下恼火他带齐王寻花问柳欲责罚于他;太后心疼儿子又心疼弟弟,说不定还想把责任往你身上推,说你没有把夫君看管好,才好给李业减轻罪过哦。”杨邠生气之下,已开始直呼李业姓名了。

    想到太后可能要找她茬,来给国舅李业减轻罪过,又想到今后日子难过,齐王妃哭着问,“叔父,那乐儿是不是一死了之算了啊。”

    杨邠让老妻擦干侄女的眼泪,事已至此,哭也无用了。待侄女冷静下来后,替侄女分析了一下皇家内部的情况。原来在皇宫中,遇到些事情还能请贞妃帮忙,现在李业是她爹,她不可能不顾她爹帮你的。唯一能救你的就是皇帝了,见到皇帝你一定要立刻跪下就哭,哭的越惨越伤心越无助越好,最好是能让皇帝回忆起当初选妃之事,你被贞妃横插一杠子,让皇帝心软,你日后在这皇城内才能继续有顺心顺意的日子过啊。只要皇帝心软了,无论另嫁、再寻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还是守节,都是有可能的。

    杨邠这个老狐狸,已经感觉到了皇帝性格的弱点。就像淑妃当年跟萧干说的,皇帝根本就不欠石延琪什么,可是皇帝一直放不下。那么,杨邠说的“被贞妃横插一杠子”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初太祖皇帝见皇太子成天跟堂姐慕容雪在一起也觉得不是个事,太后又把侄女放在身边,显然是冲着太子妃位置来的。于是,太祖就找来杨邠这个老弟商量皇太子的婚事。杨邠一听,赶忙推荐说,我侄女与皇太子年纪相仿正合适。太祖是想给承讯拉拢杨邠找个帮手,顺便制衡李氏,就表示,可以把你侄女叫来,也可以想个办法让承讯见你侄女一面,但是,必须记住,这件事千万不许让皇后(太后)知道。杨邠当然迫不及待地把侄女从北都老家接过来。

    太祖见过杨乐后,见此女品貌端庄、知书达理,很是满意。太祖认可杨乐,可又不想指婚,想要顾及太后和儿子的感受,就把这个难题又甩给杨邠。刘承讯在杨乐当齐王妃之前就见过她,只是那时候心里只有慕容雪,就跟杨邠说,你侄女挺不错的,但我心有所属,还是算了吧。这事只能拖着,结果一拖,刘承讯就出征了。

    杨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到齐王选妃的时候,就又跑去跟太后讲,在李贵人进宫前,太祖皇帝已经让他把侄女从北都叫来,想把侄女杨乐许配给皇太子。只是杨邠自己觉得太后把侄女叫来,也是有此打算,加上彼时皇太子有心爱之人,他不敢让侄女跟太后的侄女争太子妃,此事就此作罢。太子妃当不了,齐王妃总行吧。太后肯定不信啊,杨邠说,“那我把侄女叫来,你老人家亲自问她。”

    太后不许杨邠回去,直接让人传杨乐,并问她,“太祖当初跟你说过什么?”

    杨乐连犹豫都没有犹豫,答道,“太祖说我品貌端正、知书达理。”太后又问她和皇帝见面之事,杨乐回答说,“回禀太后,皇帝陛下跟我说,他已心有所属,我很失望;后来叔叔跟我讲没关系,皇帝心有所属的那个人不能嫁给他。”

    太后听到这里,对于杨乐得到太祖认可之事已经相信一半了,就说,“行了行了,不用再往下说了。杨邠你也是一路跟着太祖打天下的,功劳苦劳都有,不管你们说的真的假的,我同意杨乐当齐王妃了。”杨邠就是这样帮助侄女击败各家千金,得以成为齐王妃的。

    齐王横死,二日后出殡,众人都来拜祭。太后在宫女搀扶下强忍悲伤,首先进来,本想安慰一下儿媳妇。谁知齐王妃想到成婚以来,太后对自己未怀有胎儿不满,经常明里暗里要给齐王纳妾;又想到要不是国舅胡搞,齐王也不至于早早命丧九泉,而自己连个孩子都没有,就这样,太后还可能想要她给国舅顶罪…诸般恨意涌上心头,见了太后,齐王妃假做伤心过度,扑在棺椁上痛哭,也不行礼,在侍女的搀扶下起身后只略一低首,眼角余光却是冷冷地看着太后。太后心想这齐王妃也太没礼数了,又自觉理亏,毕竟是亲弟弟把亲儿子带没了,就上前搂着齐王妃说,“承佑的事情,母亲跟你一样痛不欲生,听到承佑出了事情我心都碎了。”

    齐王才是她的心头肉,说到这里,太后也不顾皇家威仪了,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皇帝是长子,但是一直作为质子呆在晋国皇宫里,回来以后又忙于国事,总感觉不亲;胶东王是奶娘带大的;只有齐王是太后一手带大的,是太后最喜欢的儿子。当初贞妃来到皇宫,太后欢喜,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让婉儿当齐王妃。只是因为李业贪,一心想把女儿嫁给皇太子。

    杨邠夫人赶忙来劝慰太后,让宫女们把太后搀扶回宫。贞妃和淑妃都没有来,两人带着孩子,不能经这些丧事晦气,皇帝让两人就好好在宫里呆着。胶东王、宰相、三公以及大臣们都来拜祭。

    直到拜祭快要结束,皇帝刘承讯来了。齐王妃杨乐跪迎皇帝,抱着皇帝的腿哭得死去活来。杨邠夫人赶忙来拉她,杨乐就是不放手,承讯示意杨夫人不用拉,亲自搀扶着齐王妃的臂膀安慰道,“二弟的事情朕跟弟妹一样伤心。来这么晚,是因为实在不想看这个场面,但是又不得不来。按照民间的风俗,你是刘家的媳妇,永远都是。你就把心放宽,朕作为长兄会照顾你的。”杨邠夫人立即劝道,“陛下都说会照顾你,你先忍忍伤心,快起来吧!出殡是大事,要注意礼仪!”这样一来杨乐方才放手起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