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再现大唐荣耀 > 第九十三章 麒麟八将尽归位 一代文豪成储君

第九十三章 麒麟八将尽归位 一代文豪成储君

    汉国禁军沙场上,丁忠汉猜拳运气很好,两次皆胜,可是竟然遇到了两次猜拳皆负的潘美。其实,看到丁忠汉遇到潘美的时候,皇帝刘承讯就想,这下,这小子玄了!因为一场战斗要取得胜利,除了需要力量和勇气,智慧和经验也一样重要。打了这么多年仗,这些都统之中,承讯看得出,潘美还是很厉害的。当然,从与丁力的感情来讲,承讯还是希望丁忠汉胜利。

    沙场中间的禁军都指挥使石守信令旗一挥,本人快速回到场边。两将驱马驰近对方。两马靠的越来越近,鼓声依然响彻沙场。点将台的人都眼睛紧紧地盯着两人。

    潘美显然比丁忠汉更有实战经验。两人靠近之后,小伙子丁忠汉直愣愣地,左瞄右瞄,一箭射出,潘美腰身如蛇般飞速一扭,同时一箭飞出。丁忠汉射中了潘美的小腹,但是潘美一箭正中丁忠汉心口。绝杀,无解!

    验过盔甲后,董羽当众宣布,潘美获胜,第一位麒麟八将产生了。潘美满面笑容,丁忠汉则有些懊恼,垂头丧气。刘承讯心想,希望他后一局能胜出。

    开局就爆冷,第十二把第一干掉了,这个比武显然更有意思了。下一局由曹彬和张永德两个久经沙场的大将出战。这两人在实力和经验上都更胜一筹,没有让冷门继续,相继胜出。

    看了三轮后,大家都越来越有经验了。首先马速要快,眼睛要紧盯对方,姿态要易于变化,对手才能不容易射到自己。其次,开弓要快。最后,若对手后发制人,两马远离时最好侧身加速。因为后面的将军都看到了,第二轮出场的曹彬玩的就是后发制人。当对手靠近的时候,他集中注意力躲闪对手的箭。当对手之箭射出转身向前驱离的时候,曹彬从背后回手一箭,轻松正中脊柱,绝杀胜出。

    第四轮,该郭守文和张远征出场了。与第一轮有些相似,排在第四的年轻一些,排在第八的更有作战经验。两人骑马飞奔,靠近之后相互躲闪,先保命,等到把箭射出,两人都射了空箭。相当于交换场地,再来一波。这一次,郭守文出手,射中了张远征心口。但是出手就容易露出破绽,几乎同时,张远征的箭也射出,命中郭守文肝脾部位。相当于两个人都被干掉了,无法区分胜负。这样一来,只能两人都先去休息,具体情况还得看后面的两轮。

    第五轮王彦升出场,不负众望把对手轻松地干掉了,不仅他高兴,郭守文和张远征同样欢呼。赛制已经说的很清楚,如果是平分,名额够就都录;如果名额不够就都不录,再比一次。现在王彦升胜出,只剩下最后一轮,那么,郭守文和张远就一起晋级了,八个麒麟将名额钟,已产生其中六个。

    最后一轮,陈末对曲义平,都是禁军牙门将军。两人行礼,走到远处上马,等待发令。只听一声令响,两马相向疾驰。两人像是在学郭守文和张远征,先不住躲闪,让对手不好射中要害;等到最后等不及了,开弓互射,已经没了角度,双双落空。交换场地后,双方再来一次。这一次与上一波如出一辙。陈末虽然没射中,但好歹把箭射出去了;曲义平呢,弓都没来得及开。

    点将台上大将们直骂,这两人为了名次不顾颜面!这下可好,第一轮排名第一的丁忠汉连附加赛都没得打了!大将们看向皇帝,不知道陈末和曲义平算不算同时入选。刘承讯点头,利用规则,没问题啊!他向董羽点头,董羽见皇帝都没有意见,高呼,“陈末胜出、曲义平胜出!”

    至此,大汉开国麒麟八将全部产生,分别为潘美、曹彬、张永德、郭守文、张远征、王彦升、陈末和曲义平。陈末和曲义平两人还是颇有些尴尬的。虽然不是有心利用规则,但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允许,并决定他俩同时入选。其实,刘承讯作此决定是有个两个充分理由的。

    第一个原因当然就是尊重规则。规则既然没说必须开弓射箭,也没说一次也没中不行,那两人就是零比零平分。按照事先说好的规则,还有两个名额,平分显然应该是两人都选。不管如何,在成百上千的将士眼前,岂能失信于天下。刘承讯觉得自己应该尊重规则,也就是要宣传“要法治不要人治”的基本概念。

    第二个原因是平衡。麒麟八将中,潘美、曹彬、张永德、郭守文、张远征、王彦升六人都是来自禁军殿前军。殿前军人数多、作战辛苦,所以六个人入选是应该的。恰好陈末是禁军守备军的,曲义平是禁军侍卫司的。评出来结果,若守备军和近卫司一个没有,也不是好事,这样一搭配显得比较平衡。从这两方面来考虑,皇帝刘承讯反而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结果。至于丁忠汉,皇帝想到了,给他找个更加合适的事情干。

    武将的比武大赛之后,皇帝亲自为到点将台的八位将军颁发了黄金质地的“御赐麒麟将”腰牌,由四位内阁大臣和四位羽林大将军向八位将军颁发铸有麒麟图案的银甲。

    随后,五名内阁大臣、七部尚书和监察三司的御史中丞开始审阅檄文,最后达成一致,平章事范质的伐蜀檄文为最佳。

    “伪朝孟氏者,本为中原小吏,蒙庄、明二宗厚爱,方能节度剑南。然孟氏不思回报,履拒诏命,妄图割据。乘中原战乱,忘恩负义,举兵叛乱……乱臣贼子,枉自称帝,此等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天地难容,人神共愤!伪帝孟昶,荒yin无度……攻我西秦,又以十万之众妄图关中,岂料不敌我大汉数千将士,损兵折将!大将被掳,寸土未取……今我大汉,东至大海,西服众胡,南平江淮,北定塞北,疆域辽阔,四海归顺。

    伪帝孟昶,妄大称尊……其得孟昶首者,封六千户侯。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如律令!”

    文官檄文大赛第一名由皇帝亲自颁发金质毛笔一支,上刻御赐金笔。第二至五名由皇帝亲自颁发银质毛笔一支,上刻御赐银笔。

    文武赛都结束后,刘承讯向诸位将士赐酒,与众人同畅饮。稍微吃了点东西后,返回宫中,去了皇太后的永宁宫。

    皇后萧淑沂和皇贵妃李沁知道太后喜欢热闹,将女红比赛放在了太后宫中。由皇太后、皇贵妃、监察使王波夫人做裁判。萧淑沂对此一窍不通,完全是现场观摩。承讯到了永宁宫,比赛还没结束呢!看来绣花也是个细致的活。

    听说还在比赛,承讯怕影响了大家的兴致,一个人到御花园转了转,闻着芳香的栀子花,看着美丽盛开的月季花、芍药,又看看水中畅游和嬉戏的鲤鱼,又想起一个人来。

    承讯在御花园赏花赏鱼之际,女红之冠评选出来了。皇太后、皇贵妃和王波夫人一致认为苏禹夫人和杨乐并列第一。在苏禹追随太祖皇帝、逐步发迹之前,苏禹夫人也是简单居家过日子的人,女红做的好本在情理之中。杨乐如此厉害倒是有些出乎意料。皇后萧淑沂夸赞,“这下,凤仪公主的女红不用再找师傅学了。”太后向两人颁发了奖品,是吴越进贡的上好丝绸各一匹。

    江南唐国的端午佳节一样热闹非凡。三日前汉朝皇帝的诏书到了金陵,恩准了江南国主李璟的奏请,立六皇子李从嘉为皇太子,为江南的皇储之争画上了一个感叹号。太子册封仪式在端午佳节如期举行。

    此前,佛前烧香还愿,祭告太庙禀明祖先都业已完成。选在端午龙舟节举行储君册立仪式,是个好日子。汉朝皇帝刘承讯将在储君册立当日,派出礼部尚书陈鑫来金陵宣礼。如此一来,原来的礼节就要稍加修改,经过汉朝礼部确认方可采用。因为在汉朝看来,江南唐国名义上也是承认皇帝是刘承讯,李璟是位在皇帝之下、在封王之上的江南国主,册立储君的仪式可在立王世子之上,须在立皇太子之下。李从嘉被封的毕竟不是皇太子。

    辰时,仪式正式开始。李从嘉身穿淡黄色,绣有紫色四爪神龙的皇太子服,乘坐皇太子车马,在宫人簇拥之下缓缓行至皇宫大殿之下。下了车马,步行至大殿之上,走向皇帝李璟和皇后钟氏。文武百官立于两旁,燕王李景达立于武官之首,韩王李景逷立于文官之首。

    李从嘉行至大殿台阶边缘,跪拜皇帝和皇后,但是得说“拜见国主与国后”。

    皇帝李璟坐于正中龙椅之上,皇后侧坐于皇帝身旁。皇帝李璟在李从嘉跪拜后,宣旨“传大汉皇帝令”,由汉朝礼部尚书陈鑫宣读册文。

    “大汉皇帝令,启元三年,五月初五,江南嫡长子李从嘉,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昭,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储君,正位东宫,以重千年之统,以繁江南之心。”这就是江南唐国对中原汉国称臣带来的后果,储君也要由汉朝皇帝来封,虽然是名义上的。

    正常情况下,首先应该大太监首领读此文,这段册文应该是这样写的。“大唐皇帝令,大唐年号**,大唐嫡长子……立为皇太子,……,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天下之心。”这也是汉朝礼部和江南唐国礼部相互协商、争论和妥协的结果。册立的仪式都是皇太子礼,中间的话,以及册立的文书都体现以汉朝为正统。

    汉朝礼部尚书陈鑫读完册封,宦官将册封书和印玺交予储君李从嘉,李从嘉双手接过所赐之物,说道:“谢大汉皇帝、江南国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按照南唐礼节,仪式之后是宴会和歌舞助兴。汉朝礼部尚书陈鑫算是任务完成了,以公务繁忙,需要及时返回京城复命为由,先行告辞。在这里吃喝实在没有意思,一宫殿都是仇恨与不满的眼光,吃的东西还没白眼多。

    汉朝的礼部尚书走了之后,唐国君臣尽情欢乐,显得更加仪态自然,还叫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和皇太子殿下。君臣开怀畅饮,享受玉液琼浆和宫廷美食,舞姬们翩翩起舞。在这江南同庆的欢乐日子,皇后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女儿啊,你在何方。在这光宗耀祖之时,左邻右座纷纷夸赞大司徒周宗培养女儿有方,皇太子妃仪态大方、雍容华贵,周宗更是开怀大笑。

    众人尽情欢笑之时,七皇子李从善怅然若失,以身体不适为由半途溜走,一个人在御花园的池边闲逛。恰巧,遇到了与他年龄相仿的燕王世子李从禹。

    李从禹问李从善,“堂兄你怎么也跑到御花园了?不去宴席之中讨些热闹?”

    李从善表示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园子里走走,又反问堂弟为何在此。

    李从禹半点没有他父亲的沉稳和老练,说,“李从嘉春风得意,有什么好看的。”

    众人皆知,李从禹在自家兄弟之中最无心机,属于呆霸王类型,仗着他爹的名望到处惹是生非。就是这御花园,岂是一个王世子说来就来的呢?但皇帝李璟觉得,兄弟一家亲,侄儿想来就来吧!皇帝都没意见,皇后也就不想多管,何况皇后和燕王还有更深厚的关系呢!

    李从善听堂弟这么一说,来劲了。这一层关系我可得好好把握,将来或许有用。主意已定,李从善拉着李从禹去自己宫中坐坐。呆霸王也有很可爱的一面,七皇子给他面子,他对李从善就有了好感,开开心心跟着去了。李从善拉着堂弟喝酒,竟然还找来他母妃身边的贴身侍女,陪着一起喝。在李从善的授意之下,侍女千方百计往李从禹身上贴。呆霸王见侍女燕语如花,欣然笑纳。

    江南唐国的第二轮储君之争短暂而又平静的结束了。或许,如那些穷兵黩武之人所信奉的那样,这个世界杀伐纷争的根源是做主的人太多了,如果天下归于一统,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就不会再有纷争。燕王李景达在诛杀二哥和侄子,与五狗结盟之后,已然成了江南唐国的狼王。在他看来,软弱的哥哥,软弱的六皇侄都不碍事。大唐都一切都是由他来安排和决定,何必再走最后一步。然而,心怀不满的人还在酝酿阴谋,等待浑水摸鱼的机会。李从善已经成了李从嘉最大的潜在威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