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我娘子有点矜持,但不多 > 第八章 浅浅地倾心一下

第八章 浅浅地倾心一下

    “这一册,真是他自己答的?”

    “嗯!”

    杨采洛点了点头,见徐婉秋满心欣喜的样子,不由问道:“娘,他答得很好么?”

    徐婉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道:“本想着他需要我们多加照拂,但现在看来,通过文试应该不难。仅凭算学,他就能在上江郡吃喝不愁了!”

    杨采洛眼睛一亮,能让徐婉秋有如此反应,定然答得极好,那小子说懂一点点,没想到竟是谦虚之言。

    昨晚签完婚书以后,她一直都在发愁,如何才能将戏本中两人的感情曲线写得真实些。

    一开始她觉得写戏本有手就行,但落笔的时候才发现并非如此,办案需要逻辑,戏本也需要,世上没有莫名其妙的喜欢,若是被人……尤其是被杨钧发现端倪,亲事是绝对不可能成的。

    毕竟杨钧特别讲究门当户对,而且专横霸道,消极假婚绝对行不通,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相信两人的真情,再加上徐婉秋说情,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徐婉秋这边也不能糊弄,因为看得出来她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侄子极好,恐怕不会同意假婚。

    没想到,他竟然有算学这个闪光点。

    有闪光点,戏本就能落笔了!

    可是根据算学写爱情戏本,怎么才能写得自然些呢?

    杨采洛揉了揉脑袋,微微有些头疼,也怪自己以前谁也看不上,一副除了修炼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喜欢算学的人设一点都立不起来,导致现在步履维艰。

    唉!

    那小子只觉得自己白捡了一碗软饭,却不知道自己在暗地里扛下了所有。

    “采洛,你在想什么呢?”

    徐婉秋看着她走神的样子,好奇地问道。

    杨采洛如梦方醒,连连摇头:“没什么!娘,还需要我做什么?”

    徐婉秋笑了笑,从怀里取出了一个包裹:“你已经帮娘了一个大忙了,这些东西你拿着,千万不要被你爹的人发现。”

    杨采洛接过包裹,只觉得沉甸甸的,打开一看,竟是一块晶蓝剔透的玉石。

    灵石,辅助修道者修炼的良品,灵气稀薄的如今,每一块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她吓了一跳,正准备解释什么,却发现徐婉秋已经离去了。

    杨采洛有些茫然,她本以为自己偷偷修道的事情谁都不知道,没想到对徐婉秋早就不是秘密,不过看样子应该不会暴露给杨钧。

    她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出了王府,朝上江郡衙的方向走去,此次吏选事关重大,她作为捕头还有好多的事情要处理。

    一刻钟后。

    她踏入了上江郡的后衙,这里是郡守处理公务的地方,一路上遇到的衙役和捕快,都恭恭敬敬地打招呼,对于这个年轻的捕头,没有任何人敢生出轻视之心。

    而她,只是淡淡回应。

    后衙里,书案上公文摞得高高的,郡守姜松亭正忙得焦头烂额。

    一旁的书案坐着一个娇俏的少女,也是愁眉苦脸地正在书写着什么,正是前几日去山中采药的姜幼漪。

    姜幼漪看到杨采洛到来,仿佛看到了救星:“采洛……”

    姜松亭眉头一皱:“好好出你的题!”

    姜幼漪吐了吐舌头,只好捡起狼毫,继续闷着头摸鱼。

    杨采洛抿嘴笑了笑,整个上江郡,也就姜幼漪能算是她的朋友,如今大黎的背景,女人就是用来兴旺人丁的工具,所以大多数女子都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到了年龄就得嫁出去。

    除非特别有本事,才能象征性地反抗反抗。

    姜幼漪作为上江郡有名的才女,每年的这个时间,都会被姜松亭抓来出文试的题目。

    杨采洛走到书案前:“禀大人,今年参与吏选的一共三百一十八人,校场已经安排完毕。”

    “三百一十八……”

    姜松亭合起手中的公文,烦躁道:“把他们全都剖开,也不知道几人肚子里有墨水。”

    每到文试的时候,他都会愈发暴躁。

    原因无它,就是每次上江郡参加文试的人,水平都不尽如人意,鲜有能让他满意的试卷。

    他越不满意,试卷出的就越难。

    试卷越难,结果就越不让他满意。

    经常会出现文吏都录上来了,结果干了几天活就被踢走修城墙的情况。

    姜幼漪在旁小声嘟囔道:“题出得那么难,当然没几人考得过啊,出得简单点不就行了?”

    “哼!”

    姜松亭严厉道:“我等官吏,享的是皇庭俸禄,受的是百姓拥戴,岂能收滥竽充数之辈?武吏日日过着刀尖舔血的日子,还担得起这些,若文吏只会躲在后面念叨着之乎者也,岂不寒了武吏同僚的心?”

    被姜松亭训了一顿,姜幼漪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什么。

    杨采洛却对这番话深以为然,中原运朝被北魏断代了六十年,如今大黎欲重袭运朝之制,虽然重新捡回了一些官运之术,却无法重现当时的辉煌。

    官运之术,便是官吏借国运施展的秘法,那日她重创狐妖用的便是这个。

    官运之术的强弱,取决于当地的民生和文运,民生暂且不提,燕州文运实在惨不忍睹。贫瘠之地很难涌现优秀的读书人,中原各州的读书人也不愿意过来。

    为了让文运兴盛,燕州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直到最近他们才认清现实,仅靠儒生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发展十家九流全方位的人才。

    姜松亭是燕州各郡最极端的那个,宁愿空闲几个文吏之职,也不愿有人尸位素餐稀释官运,降低武吏的战斗力。

    他瞪了一眼姜幼漪:“你还不赶紧出题?近些年市面上速成手册愈发泛滥,这次你务必避开所有,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我就不信,偌大一个燕州,一个人才都出不了。”

    “好……”

    姜幼漪俏脸发苦,忽然转头看向杨采洛:“采洛,你在笑?”

    杨采洛连忙收起微微上扬的嘴角,摇头道:“没有,你看错了!”

    她心中默默盘算。

    既然百家人才这么重要,我浅浅地倾心一下,应该不会引起怀疑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