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秦时韩公子 > 第一百零三章 儒生、狂士

第一百零三章 儒生、狂士

    儒家七派,门下弟子出游侠的只有两派。

    这两派之间也非常不同。

    子张之儒,传承于孔子的弟子,子张。

    这一派的作风极具江湖气息,在其他儒家门派极为重视的礼仪,他们却不太关注。

    最能体现这一派个性的就是,他们并不注重尊卑贵贱!

    也因为这一点,子张之儒是儒家七派当中,单论弟子人数最多的一派。

    人数多了,就容易鱼龙混杂。

    有些人号称是子张之儒,不讲礼仪就算了,其人品、作为同样垃圾,导致子张之儒的名声在儒家内部非常糟糕,常被人诟病。

    当世的儒家宗师荀夫子,就曾公开批评过子张之儒的风气。

    儒家另一个出游侠的门派,漆雕之儒,其风气则要比子张之儒严谨得多。

    这一派讲究“克己”,对门下弟子的教导修行极为严格。

    在那个极为著名的,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的两大对立观点上,这一派认为人性有善也有恶,只是人欲而已,因此才需要修行。

    做人,要正直、不阿、勇敢,不愧于心。

    与子张之儒相比,漆雕之儒是典型的精英教育,人数不多,但每出一个人物都是真正的儒侠。

    在这天下江湖,冒充子张之儒的人大有人在,却极少有人敢冒称,说自己是学于漆雕之儒。

    那位郦生,自称学自子张之儒,韩宵对于他的真才实学,暂时持一个保留态度。

    ……

    太子府厅堂

    韩宵见到了郦生,对方的长相,国字脸,蓄有胡须,天庭饱满,浓眉大眼。他扎着头巾,身穿粗糙麻布服,腰间带剑,自有一番英武气概。

    确实如墨鸦所说,气质胜于旁人。

    见到韩宵,郦生便站起身,并无顾忌,上下打量。

    他的眼睛直接扫视,浓眉厚沉地压着,面色端正、凝重。

    这有点失礼。

    不过韩宵没有在意,任由他看。

    片刻,郦生才拱手行礼道:“不才郦生,见过太子殿下。”

    “呵呵,先生不必多礼。”

    韩宵礼貌地微笑,挥手示意他入座,“只是不知,刚刚先生从本公子的脸上,看到了什么。”

    “回殿下,我看到了一丝微薄的希望。”

    郦生端坐在位,身形挺拔,目光炯炯直射。

    “希望?”

    “阻挡秦国东出之希望。”

    这个人?!

    韩宵顿时大为震惊。

    秦国狼子野心,人人嘴边都会挂着这么一句话。但没有几个人敢拍胸口地说,秦国一定能够剪灭山东六国,一统天下。

    这个郦生,在他心目中,居然几乎肯定,天下会归一于秦。他可不是穿越者。

    “先生,还请详谈。”

    韩宵心中对这个人格外重视起来,也试图从脑海中搜索,看看是不是哪个历史名人。

    “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亦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

    韩魏告破于秦,则秦横扫山东六国,一统中原,可计日而待。

    然我观天下,无论韩魏之君,亦或齐楚燕赵,皆为亡国之相。”

    郦生语出惊人,直接一竿子打死,将六国国君全部定性为亡国之君。

    这种话,你居然敢当着我的面说出口?

    韩宵眼神一震,惊诧不已。

    他脸色阴沉下来,佯装愤怒,冷哼出声:“郦生,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面对韩国太子,说六国都会亡,刚刚这一句话,一旦向外流传,郦生在山东六国就混不下去,甚至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秦与诸侯之争,早已不是一国与一国之争,而是西秦与山东六国之争。此为大势。山东六国之内,皆鼠目寸光,仍意识不足。

    秦国以远交近攻为计,笼络楚燕齐,不断蚕食三晋,这并非多么高明的计策,山东六国却无从反制。

    此次秦国攻魏,三晋颇有响应,而楚燕齐无动于衷,可见一斑。”

    郦生仿佛没有看见韩宵的怒容,依旧继续侃侃而谈。

    他说的是对的。

    秦对六国,是整个天下西东势力的争锋。秦国自成一势,而六国却是一盘散沙。

    秦要灭亡韩魏,并非没有实力。

    只是现在犹有对合纵的顾忌,不敢贸然发动灭国大战,因此才会用蚕食的战略。

    韩魏想从秦国铁蹄下保全,除了靠自己家争气,更不得不依靠其余诸侯国作为后盾。

    但是,韩魏两国的大王是什么德性,国政如何,军事如何。

    其余诸侯国,又能否意识到这个问题,把韩魏当成自己国家的大门,去帮忙抵御秦国。

    在郦生的眼中,六国覆灭于秦,可能性已相当之高。

    想要改写秦灭六国的结局,必须要有雄才大略之人,组织起一次足够重创秦国的合纵。

    重创,差不多要像当年长平之战对赵国一样,打得秦国青黄不接,丧失崤函之固!

    这才有可能阻挡秦国东出,不然就全是白费力气。

    太难了,不可能的。

    指望六国合纵打进函谷关?

    当秦国国内的谋臣猛将都是吃干饭呢。

    一盘散沙的六国,秦国方面只需随便出手,就能找出无数个破绽。

    其实,韩宵出名之前,听到秦军进攻魏国,郦生已经快要放弃出人头地的想法,准备回老家随便混点事,就这么过下去。

    等着秦灭六国,再等着天下时变,一醉经年,坐看风云。

    若没有机缘,那就一辈子默默无闻。

    若有机缘,届时再乘风化龙,潜蛟出渊。

    人呐,想要成就非凡的大业,除了自己素质过硬的一身本领,更关键的一点,要会窥探大势,乘风而动。

    他不喜欢秦国。

    但更不看好所有的山东六国。

    那没办法了,七个国家都不想呆,隐居吧。凭他的本事,想要吃饱饭活下去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韩宵的出现,让他看到了那么一丝丝的希望。尤其现在韩宵已和魏国联姻。

    他要亲眼来看看,韩太子究竟是什么人,然后再决定今后的人生选择。

    韩宵并不知道,眼前这位二十多岁的狂妄儒生,在他前世的秦末历史上,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篇章。

    郦生,郦食其,人送外号“高阳酒徒”。

    六十多岁才出山辅佐刘邦,以三寸不烂之舌著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说客。

    诗仙李白曾在诗中提及郦生: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此刻,韩宵的应答与态度,将决定他能不能获得这么一位儒生狂士的认可,去拼搏那个微茫的一线希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