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富贵医 > 第三十二章:赤脚医生手册

第三十二章:赤脚医生手册

    秋风萧瑟、不应该说寒风刺骨,深秋依然过去、正式进入凛冬。半月过去柳树枝条上枯黄的叶子显得更加稀疏,人们身上不得不多加几层衣服,比较怕冷的甚至已经套上棉衣。

    章凌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哓笑、樊灵几人也已习惯章凌每天往医院跑,最开心的是樊亮、因为每天都能吃到各类的美食。

    经过半月的精心治疗,李勇的身体恢复很多,脸上也不再有青黑之色。

    县医院肿瘤科708病房,章凌收回银针开口道:

    “李伯伯、现在你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了,接下来的用药主要以消结散瘀、排毒排湿为主,这就是长期调理的过程了。”

    “小凌,这么说你伯伯的身体没什么大问题了?”李母满含期待的问道

    “不要过分操劳、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五六年之内我能保证伯伯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章凌笑着回道

    “那...那五六年以后呢?!”李慧茹问道、

    “茹茹...”李父轻轻喝到、

    “五六年...小凌,谢谢你了!能有五六年我已经很满足了!”李父语带轻松的说道

    “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只能根据您现在的身体情况来判断,五六年以后的情况最起码三四年以后才能有初步的判断。大家不用有过分担心,五六年以后可能情况会更好也不一定。”章凌安慰道

    李家众人闻言更是喜上眉梢,尤其李父、笑着笑着眼泪顺着眼角流下。作为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病人,作为一个妻子的丈夫、女儿的父亲、父母的儿子、作为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国企高层干部的李勇自然希望生命得以延续,活的越久越好!

    李慧茹见状、过去俯身抱住父亲,李母也跟着过去、三人顿时抱作一团,有笑声也有眼泪。

    章凌把写好的药方递给调整好心情的李母“伯母,这个药方是五天的剂量,还是一天三次、饭前服用。伯伯这么长时间一直在医院肯定也呆烦了,办理出院吧回家调理。”

    “是呆烦了,医院里人多,而且这楼道里见天的有哭声...素珍、下午就给我办出院。”李父高兴的说道

    “小凌,你伯伯不需要针灸了吗?之前停了止疼药一直靠着针灸顶着...”李母疑惑的问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身体基本不会再有疼痛反应、而且药方里有止疼镇痛的药物,当然接着用针灸可以辅助治疗、不用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章凌回道

    这下李家几人有了分歧,李慧茹母女二人自然希望接着辅以针灸治疗、李父却更愿意早些出院,实在在医院待不下去了。而章凌由于上学的需要,自然不可能每天去他们家里施以针灸,毕竟李父所在的铁厂家属楼距离学校太远。

    章凌没有参与他们的争论,留下药方后径直离开了病房。

    来到一楼大厅,章凌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县医院的布局,绿色的墙漆、顶上长长的电灯棍、药房木框的玻璃窗...年代感十足!之前也来过好多次、甚至跟随二伯过来联系正骨推拿,但都是来去匆匆、还真没有仔细观察过。应该是三年后的2012年这所医院就会搬去新院区,而这幢旧院区最终则是改成了康养中心。

    突然章凌双腿一紧,低头看去是被一个小男孩儿从背后抱住。男孩儿四五岁的样子,穿着厚厚的棉衣、看起来有些笨拙、脸上通红一片应该是热的。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章凌蹲下拉住小男孩,嗯?有些面熟。

    “小朋友,你跟着谁来医院的?大人呢?”章凌左右看看,医院的人很多、章凌分辨不出哪位是孩子的家长。‘该说不说,这家人心也够大的!’章凌暗叹。

    “叔叔,我认得你!上次是你救得我奶奶...”小男孩儿脆声说道

    “叔叔,我认得你!上次是你救得我奶奶...”小男孩儿脆声说道

    “救你奶奶?是在米线店那里吗?”章凌问道,自己最近很少有接触病人的机会,而且能用的上‘救’字和‘奶奶’这个身份的估计也就米线店那次了,只是没想到小男孩儿会有这样的好记性。

    “嗯...”

    “豆豆!豆豆!你这孩子,就知道乱跑...”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跑了过来、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可以看到里面装的是几盒药。

    女人俯身帮小男孩儿整理了一下衣服,又朝章凌笑笑。

    “妈妈!”男孩儿牵住母亲的手。

    “大姐,孩子穿的太厚了、你看孩子的脸红的!在室内没风、把衣服给孩子敞开吧。”章凌笑着提醒道

    “这都是我婆婆给孩子套的,是有点厚了!最近降温太厉害,我婆婆怕孩子冻着。”女人道

    “妈妈、我给你说个悄悄话。”男孩儿两只手拉住母亲的胳膊摇晃道、女人笑着俯身低头。

    “就是这个叔叔上次用针扎的奶奶!然后米线老板...那个...送奶奶去的医院”男孩的表述不是特别的清晰,但是好在母亲还是听明白了儿子要表达的意思。

    女人惊喜的抬头盯着章凌;“我孩子说上次是你救得我婆婆,真的是你?”

    章凌笑笑:“是在米线店吗?谈不上救不救的,正好碰上了、老太太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现在没有什么问题了,吃药调理呗。我家那口子到医院的时候你已经走了,也没有你的联系方式,多亏了那天有你在、我爱人说一定要好好谢谢你呢!”女人的话速很快

    “不用、老太太没事就行!”章凌道

    “听吴胖子说那天救我婆婆是用的针灸、你是县医院的大夫吗?你看着可真年轻,顶多二十来岁的样子”女人略微有些疑惑

    “大姐、我有那么显老吗?我今年才17岁!针灸是家传的。”章凌有些无奈

    “哦哦,这样...”女人尴尬笑笑、章凌开口告辞离去,女人说道:

    “不行、你不能走!我爱人一直说要好好酬谢你,走、咱们上家里去,我家离这儿不远、我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家!”

    “真不用!大姐,我这边还有事情呢,心意我领了!”章凌苦笑道

    “不行、不行!没遇上就算了,遇上了再不把你请回去这叫什么事儿?你这可是救命的恩情!听大姐的,跟我回家!要不然我家那口子飞得埋怨死我!”知道章凌的年纪女人更是热情、说着拿出手机给自己老公打电话。

    最终章凌还是婉拒了大姐的邀请,只是留下手机号码直说回头再联系,当然对于这家人知恩图报的想法还是从心底感觉到人间美好。

    和大姐作别后章凌看看手机还不到一点钟、随着李父病情的日渐好转,针灸治疗的时间也和难度也逐步减少。章凌看着时间还早决定去县里的新华书店找几本医书研究,中医博大精深,七年多的学习、随着章凌的进步和深入越发觉得自己的浅薄,沧海一粟、章凌要学的还有很多!

    县城新华书店的书籍种类并不繁多,基本以各类教辅材料为主、剩下的大部分是闲散文集、小说、还有一部分种植、养殖类书籍,金属冶炼一类的专业书也有一些,可能是因为S县的支柱产业是铁厂、钢厂的缘故。像这种医学类的书籍或者其他专业性较强的书籍倒是寥寥无几,章凌搜寻半晌、只挑出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和一本【证因方论集要】。

    ‘赤脚医生手册’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新中国成立早期、国内医护人员匮乏,截止到1965年6月全国总共才有140万多的医护人员,而当时全国总人口已经超过7亿2千万。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向伟人爷爷汇报时指出:全国80%以上的高级医务人员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

    因此伟人爷爷大发雷霆:“你们汇报了半天,说的都是城市里的医疗成就,广大农民就只能等死吗?”、“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是老爷(指机关干部)”、“广大农民一无医,二无药,得不到医疗。”

    甚至严厉的训斥道:“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我看不如改成城市卫生部,或是老爷卫生部,或者叫城市老爷卫生部算了!”

    对于伟人爷爷的严厉批评,钱信忠百感交集、其中有惶恐,有内疚、自责,也有无奈和些许委屈。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农村的医疗问题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大部分的农民生病后只有三种选择:

    一、听信‘偏方’、‘秘方’或者是道听途说的‘土方子’;

    二、不医也不治,拖时间、硬抗,是死是活听天由命;

    三、找当地的‘土郎中’看病,甚至是找所谓的‘神汉’、‘神婆’看病。自然,这种不负责任的医治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在伟人爷爷和中Y的关心和探讨,在钱信忠部长的主持下,卫生部立即召开党委会议。并于6月26日就下发了【关于把卫生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的报告】,紧接着全国各地掀起城市医疗工作人员下乡培训农村医务人员的热潮。

    因为当时农村地区的道路、电力等基础条件较差,很多大型的医疗设备无法搬运到农村,即便在许多的县一级医院也不具备接治重症病人的条件。而中医的广泛性、便捷性、有效性,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性价比,成为大力发展中医事业的必要条件和培养农村医务人员的基础。

    这些农村的医务人员并不完全脱产、有病人需要医治时,他们是最先接治病人的医生;在平时,他们依然参加农业生产,工作性质为“半农、半医、半脱产”。这种做法正好可以解决当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医生的庞大需求,而且也不会给农村和农民带来过大的负担。

    1969年上海中医学院和浙江中医学院等知名医学院联合发动一项活动,他们调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组成一只调研队,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编撰出一本可供‘赤脚医生’学习的医疗手册。

    1970年【赤脚医生手册】成功出版,很快畅销全国,其发行量仅次于同期的【***语录】成为了当时中国最热销的刊物。

    其中的内容涵盖:常见的咳嗽呕吐、头疼发热、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紧急救治知识,甚至包括防蚊防虫、病毒防护等等.....在【赤脚医生手册】的指导和帮助下,‘赤脚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据资料显示,到1977年全国仅赤脚医生就达到了150多万。

    【赤脚医生手册】还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大量发行,至今还有很多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引用。

    章凌上世就听过这本书的大名,网友戏称穿越古代必备神器!这本书对于现在的章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竟是当时最顶尖的中医前辈合理编著,只是有些浅入浅出,章凌更多是作为收藏使用。

    而另一本【证因方论集要】是清朝道光年间王汝麟编撰的一本临证综合类著作,对章凌倒是有很大的启发和引用的意义。

    章凌手捧着两本书走向步行街的方向,因为还要去买饭就先没有打车、心里还在想着要不要顺道去买点好看的头绳一类带回去,小女孩儿吗,总喜欢这些小玩意儿。

    刚走到步行街外的主干道和自己走来的清源路十字路口、看到了奇怪的一幕

    “啊啊啊......我不想死了!我不想死了!我不死了.....”

    这是在章凌左前方的方向跑过来的一个男生,上身是黑色的保暖、并没有外套,下身是运动款样式的校服裤子,因为全县的校服基本一个样子、颜色和校徽不一样罢了,离得远哪个学校章凌就看不出来了。

    这男生不仅边跑边喊、还在大声哭泣,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显得很是狼狈。男生身后大概五六米的样子,一位身着皮衣、略微发福的中年男子在后面跟着跑,一脸苦涩却并不显得费力,章凌感觉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追上这男孩儿,再往后还跟着几个身穿校服的男生。章凌奇怪的是他们只是在追,并没有一个人出声喊男生停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