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梦一统 > 第十八章 出谷?不出?

第十八章 出谷?不出?

    “小鲁班!小鲁班!”山大王黄占山不知道听到谁说的,小黄统有鲁班大才,一个小鲁班的外号就从他这里传了出来。

    “幸好不是鲁班七号。”黄统心里想到。“不过为什么是七号,好熟悉的感觉,应该是梦中一个特别熟悉的角色,具体的却想不起来了。”

    “怎么了,山大王。”被起了外号黄统,也就回复起黄占山那名声在外的匪号。

    “四先生找你,在书库。小鲁班!”

    一向比较讨厌外号的黄统多听了几遍这个称号,心里还是有着一丝丝的窃喜。

    快步赶到书库,只见四先生居中坐着,专注的看着手中捧着的一束竹简书。旁边有几位小朋友围在一起在看自己专门做旧的《水利经》残篇。

    还未等师徒二人说上一句话,“黄统,黄统,先生说你就是从这本书里面悟出了水车的制法,我们都翻了好多遍了,现在看到了水车的实物,才能明白一些书上说的道理,若是没有看到水车,再让我读一百遍这本书,我也是想不起水车怎么做呢。你实在是太厉害了。”

    不是不想写清楚啊,这个时代的书籍基本都是春秋笔法,要是写出来一本水车制作安装说明书来,那只要是眼不瞎都能看出来这不是徐霞客的著作了。

    但凭借寥寥的“凿木为机,木附于轴,,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巧取大河之水,灌溉农田,转此***,救汝旱岁苦。”数语,你要是真的能制作出水车就是真的大神了,我纳头便拜就可以了。

    黄统虽然心中如此想,口中却说:“先生教育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看多想,你也可以的。”

    先生看着他们的交流,心怀大尉,从身后的桌台上抽出一本新书,在手心里敲了敲。

    “老幺,随我来。”

    两人亦步亦趋出了书库门,然后又出了学塾,慢慢走到了江边树下,前面走的先生在想着事情,身后的学生在调皮的踩着影子。一个深邃,一个活泼。

    “老幺,你今年一十二岁了?”

    “再有一月,就整整十二了,先生。”

    四叔问了这句话,又停顿一下,又仔细思量一番才说道。

    “那就是马上十三岁了,我们黄氏族人虽久居深谷,常年不与外人交流,却不可真真的与世隔绝,我谷中少年在族中启蒙后,都是要到外面大千世界闯荡一番的,一般也就十三四岁的年纪,你,嗯,虽然不想太过抬举你,不过实话说你确实是比较聪慧的,族学里面的教授你早已经不需要跟着学。”

    四叔又仔细看了看这个最小的子侄,不舍得说道:“等今年麦罢(注1),今年我想让你一起外出,去外面的大千世界看看。”

    说道这,四叔不禁想起了少年时候也是这样,风华年少,对着谷外世界有着十分好奇,又有七分胆怯,外出求学,闯荡,有着几许辛苦,有又无限的回想。

    “哎,确实是老了,老是想以往的事情。我们说道哪里了?”想到这里的先生眼睛里有一丝闪光。

    “想来先生想起以往外出的美好事务。”

    “是啊,人这一声不能只局限在这小小的谷内,大好男儿,得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的万里河山,去北方看看冰雪,看看大河大江,去最高的山,进最大的城,去见见波涛的大海!”说起这些四叔就有些意气风发。

    “这些东西都要自己去亲身感受下,靠别人的描述,是体验不来的。怎么样,是不是对外面的世界更加迫切的去看看了。”

    看着目光有些涣散的幺儿,四叔觉得自己的一番说辞还是很有些激奋人心。

    嗯,还要还打消一些对外界不熟悉的顾虑。“当然,出去以后也不是就把你们放任自流,随着你们去撒欢,出去之后你们还要在川国都城,塕城里学校(注2)读书三年,若你能够学有所成,而后的人生才靠自己去闯荡。”

    四叔的这番话确实能够打消一般外出少年的对外界的陌生,但是眼前这个目光涣散的少年想的却是更远。

    黄统心想:“难道我要对你说,你说的这些我梦里都一一见过,不仅仅是高山大海,还曾徜徉在九天之外,居高观望万里河山,就算是没有亲眼见过的,也在一个不小的镜子里观望过,不仅仅只是华夏九州,更是从极北之寒看到大地岩浆,从满目黄沙看到深海巨兽。

    不过如我梦中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在这谷中看书赏花,闲时摸鱼,忙时耕种啊。

    我更怕的是,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场大梦,出谷之时就是梦醒时分,再次来到忙忙碌碌,迷迷茫茫的无聊日子。

    还怕眼前的一切之时一场楚门的世界,出谷之后满世界都是钢铁水泥,此时的闲适不过是一场愉快的体验。

    如果现在是在梦中,那就让梦做的更久一些,实在是梦里那种忙碌一声的感觉让过了半年的黄统现在还心有余悸,还是在谷内的田园牧歌生活才是自己所追求的。”

    “先生,我暂时还不想出谷。”想明白自己真实的想法后,黄统直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哦,怎么,是对外界有些怕了,还是不舍得?”四叔微笑的问道。

    “都有一些,不过统儿觉得自己年纪尚幼,出谷之事不急,一则我今年才刚刚开始练武,虽说只是用来强身健体,但也要好好的打基础。”

    黄统向祠堂方向拱了下手:“再者祠堂议事,我已经立下誓言,要让谷内粮产增加一层,让人人都能吃上白面包子,此事未成,统儿不敢妄言出谷之事。”

    听了黄统有理有据的想法,四先生有些纠结的心情一下就宽慰起来。

    “其实我与你哥嫂都不舍得你这么小就出去,不过想着我们不能为你遮风挡雨一辈子,迟早你还是属于这个大千世界的。故而有刚才那番鼓励你外出的话语。”

    “不过你要知道,若是这次不出谷,随后的两年我们可能就要闭谷了,今年的旱情你也看到了,在不下雨,怕是这江水马上就要断流,你还小,没经历过,江水断流,天下大旱,我们所有人都要自救,在大灾之年,诸事靠后,齐心协力去抗灾,你们外出游学的事情,就要暂停。”

    “今年不出,若按以往的经验,明后两年的旱情会更加的严重,你可是要等到旱情稍解,才会放你们出谷。”说着,先生摆了摆手中这本书,“这是我依据那本《水利经》,再加上我们实际制作水车的经验,编写《水车制》,署的黄统的大名,就凭此水车制法,在外打出名声,对你以后的人生有大利,今次你携带此法,等你在塕城学有所成,求个一官半职都不在话下。怎么样,这样心动不心动。”先生对这个子侄弟子可是操了好远的心。

    “家族危难,统儿虽年幼,帮不上什么大忙,可越是这种时候,统儿就更不能逃避,越是艰难的日子,大家越要团结一心,统儿虽无力气,又无才能,可是却有一番尽力的心,就算以后的日子越来越苦,统儿也不怕,愿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至于说是晚出谷两年三年的,统儿并不着急。”、

    “你有此心,吾心甚慰。不过还有一事,你研制的这款水车,对于缓解旱情有着十分的好处,我们谷外的大川国,虽然不像谷内气候周期如此明显,当时谷内大旱之时,外面往往也是旱季,我预让更多地方能够安装上水车,这样就算是旱时,也能够保证一部分庄稼的收成,你不出谷,这个推广水车的重任,谁能担得起呢。”

    “既然先生已经将水车的制法安装等编写了这本《水车制》,想必定然写的是通俗易懂,让今年出谷的兄长们熟读抄录,大家都是参与过制作之人,有了此书,找到合适安装的地方,再组织人力物力,其实都不算难。我相信这些师兄师姐们都可以担此大任。”

    “你倒是大方,你现在村落里面的名气有多大,你可知道,这些孩子出去之后但凡在一个地方做成此事,就是名声大涨,这样的好事你也舍得假手与人。”

    “统儿的名声什么的不值一提,若是水车能够给更多的地方带来便利,便是它最大的功用,名声一事,若是师兄师姐能够办成此事,自然是他们应得的,而且,先生不是将《水车制》的署名写成了我的名字,这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随着水车的被人们所熟知,我这冠名的《水车制》的作者,也会随着师兄姐的名声的传扬,水涨船高,会有更多的人好奇我这个不出谷人物,名声什么的未必就会比我自己去要小了。”

    “哈哈,你这番歪理仔细想来还是有一丝丝道理。不过你这个俗话,是哪国哪地的俗语?我怎从未听过,这'观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四叔用手敲了敲手心,说道:“你若是打定心思暂不出谷,我自不会在劝你,你看这江水水位,这应该是自你出生起最低的了,等再旱些,江水断流,空有水车也是无用,旱上一年无事,就算是两年,族中的存粮也能勉强度日,若是旱上三年呢?到时候也就只能各自逃命去了。”四叔算了一算族中能抗过灾难的最长日子,希望不是最严重的情况。

    “人定胜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我们的先祖在那么困苦的时候都能够做出那么伟大的事情,我们也一定可以的。”

    “嗯,一定可以挺过难关。”看着这个眼前自己最喜爱的弟子,实在是不想打击这个孩子的积极性,不想破坏这个还在相信神话传说的年纪的孩童的伟大畅想,人定胜天,可老天不下雨,是人力所不可及的啊!

    而黄统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有两句话:旱时修水利,以工代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