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帝国之雄风再起 > 第八章 武器 (二)

第八章 武器 (二)

    气步枪制作难度不大,但对枪管的光洁度,密封性,耐压钢瓶,贮气压力是有技术要求的,所以,别看这个东西在后世一个小作坊都可以生产,几个玩BB弹的爱好者都可以组装,但在这个时代,就是拿一把这样的武器给欧洲,给大明,给后金,它都无法仿制,因为看不明白原理,搞不清楚为什么,更谈不上组建出一个成系列的工业生产线出来,这是技术的代差,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

    护卫队初拿到这种武器是非常兴奋的,这种武器太厉害了,在还是钢刀,铁枪为王的时代却拥有一把可攻可守的大杀伤近远程武器,几乎就是一枪在手,天下无敌。

    护卫队的防身武器还是以刀枪盾阵为主,这个时代即使你拥有好的武器,但基本的军事技能还必须有的。同时这样的阵形和配置在战时还可以极大的迷惑初战的对手。万一子弹打完,也可以用传统战法继续作战。

    在港城,徐帆将护卫队长期保持在3000人左右,但这3000人早已不是原来的3000人了,6年间,随着南北货栈的开设,自家的护卫一队一队地被派了出去。目前已经形成比较良性的更替程序,一般护卫每月三两银钱,按月足额发放,在护卫队干满3年,就可以回家种地或务工,不管做哪一项都可以优先分田和务工。优秀的转作军士长,到军校教导队接受半年培训后,再加入护卫队,也可以不回家工作或务农,成为外派护卫,每月领5至10两银子不等的地区补助,雇佣时长为10年,基本上在护卫干完10年后,也就30岁年纪,手上有数百两银子,算是一个小富翁。到时期可以用钱做点小生意或干点自己喜欢做的事。

    所以,徐帆现在二百多家货栈已经消化掉数千培训好的优秀护卫。越到后面,自家的护卫战斗力和培训都会越强,无它,技术和资金实力在不断提高。

    虽然解决了中短程的武器,但对于一支半军事化队伍而言,显然还是不够的,一旦敌人十倍于我方数量时,光气势上就能形成压制,必须有杀伤半径大的威慑性手段。

    这可难不住徐帆。土八路当年手搓的木柄手榴弹就应运而生。在这里一个护卫随便扔过五,六十米是轻松的事情。而用弹簧为动力源的掷弹筒更是能将手榴弹抛射到200米左右的距离。更远一点的的杀伤武器就是明朝也有的一窝蜂式密集火箭筒车了。这种火箭筒车以模块化设计安放在最近二年开始普及的四轮马车上。一具有四十发,威力和射程远不是此时明军所能比拟的。火药的威力和容量都是有极大的提升,而战斗部更是放了数千枚锋利的钢片,钢钉,一炸就是一大片。在200与1000米的范围内,一具火箭筒能干掉半个足球场大小面积的敌人。

    这样的火箭筒模块一组打完,马上安放在马车上的单臂滑轮吊臂立即可以抓住准备好的新模块再装上发射车,再点火,再发射。只要准备100具这样的发射车,一般只要不是数十万大军不要命地向前冲,数万敌军,真有可能被全歼。

    后世美军送了20台威力更强的发射车给乌克兰,竟然打得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数月不得前进。

    当然,目前,徐帆也没有必要生产出这么多的发射车,这么多的弹药,毕竟这都是钱啊。这种武器威力大,但烧钱也厉害。所有的燃料推进剂可不是明军的垃圾一窝蜂的驳杂黑火药,而是最先进实验室科技,电解铝和镁粉以及一些高燃烧值的添加剂,只有这种先进的助推剂才能稳定输出,打的远,而火箭弹里的也不是黑火药,是黑火药作助爆剂的硝基炸药所释放的巨大能量。这基本都是实验室工坊作品,成本极高,产量极小。只能少量装备!真正能作为威慑力量的,日后还是要靠火炮的大批加入形成战斗力。

    而火炮的生产也正在按计划一点一点进行着。

    在从万历四十三年起,从金陵,苏州,福建,广州各民间造船厂以及龙江造船厂这样的官营作坊,以七百两一艘2000料海船的价格,大批订制,当然,七百两只是得到一艘空壳船,然后还要添加帆具,水手,各种船上物资,最终一般标准型2000料海船投资需要1200两到1500两。而武装海船还要添置强弩,武器等,费用会到2000两上下。但这样的海船只是少量配置,徐帆自力更生在自家武装海船上用上最先进火炮是正在进行的目标。从二年前开始,澳门工匠与本地铁匠合作,已经能铸造出火炮,而本地的钢材质量是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在此材质下铸造的火炮质量自然是好的。这样的火炮配上最优配比的火药和实心弹,已经能装备成战舰了。火炮才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此时徐帆的海船队伍已经发展到二百多艘的程度。在福建一带,这种数量的海商还是有的。往返于日本与菲律宾一带的大海商甚至有一千多艘大海船。

    这个时代海上风险极大,有自然气候,没星图观察偏差,迷航!有被海盗或海商黑吃黑,吃干抹尽。只有大海商能承受起损失,也只有大海商能在海面上形成对海盗与敌人的压力,当然有时,海盗就是大海商自己。虽然海贸利润极大,但到目前,徐帆也只能做点沿海岸线的南来北往的商埠贸易,最多跑到真腊和安南一带修建两个港口,买点便宜大米来补充港城消耗。哪敢走向深海,无它,火炮太少,战舰刚开始发展。

    随着大型蒸汽机技术开始成熟,炮管的铸造加工技术成熟,切削车床也能打磨出精度很高的炮管。火炮研究已经分成数个小组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大、小口径齐头并进,轻便化,大威力化,远射程是统一的目标,然后再分陆上,海上,液压减震,开花弹的稳定开发等课题综合研究着。至于炮手训练,抛物线标尺标定等都是细化出的项目。

    有了武器还得准备防具,铠甲,皮甲,盾牌,盾车,运输马车,马匹等等,这又是消耗钱粮的大户,所以,虽然每月的各种产品利润都在上升,但消耗的速度也不小。

    这3000名护卫一人三两左右的饷银就是近一万两,还要日常伙食,训练物资,衣物,火药,武器准备,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那些宝贝女先生加上已经参加研究工作的青年学生加在一起有近4000人,每人每月都是20两到50两的月薪,这年头一个月一两银子就可以过的不错了,20两几乎就是小富婆,但这些科研和教育人员是科技发展的基石,他们当得起这个价格。而有了这些银子,变相是给这些科研工作者的一种安全感,在这个乱世,有银子安身立命,还有什么怕的。

    再加上近5万以上的大大小小孩子,他们是纯支出,每人一个月至少有一两银子以上的消耗,文具,伙食,衣物。那些牧民,工人,农民家的孩子,只要适龄都可以免费上学,免费提供中午一顿伙食,愿意住校的则早中晚全免。很多牧民,农民,工人家就直接把自己的孩子全托进了学校。一个月下来能省不少。

    再加上各种研究,各种试验,都是极消耗银子的。城市里还要修桥铺路,建设街道等等,大量的银子洒下去的好处就是各项研究项目都在有序发展。所有的工坊都能做到营利良好,招收的工人普遍一个月能拿到二两左右的工资,这在当下已经是极高的工资了。无它,这里出产的产品大多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基本生活用品质量也要好于别处,无论是徐帆以港城管理委员会的名义采购还是民众自己购买,都能为工厂带来收益。

    天启朝的开启,意味着明朝正式走向没落,国内和与后金的战争不断,国力将持续消耗,现在已经是五月时节,消息传来:在辽东,后金努尔哈赤已经取得了辽沈战役胜利,在浑河一带全歼戚家军,意味着明军已经失去与后金正面作战的实力,而辽东民众的大流亡,大劫正式开始。

    徐帆不是明史专家,他也只能按自己的科技与工业发展时间表来应对突发的局面,面对无数流亡和被杀死的辽东百姓,有着家国情怀的徐帆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今年,必须尽快舾装新式火炮并形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海军。而现在就要开始增召纤夫和矿工,挑夫等加以训练以补充扩大队伍,这一年,必须给原有的几艘武装船优先装上火炮,尽快正式在海外拥有一块飞地。只有这样,才能在辽东大量逃民中尽可能多救一些人。把他们安置到飞地上去。港城人口和土地已经饱和,不适宜继续扩大,不然,引来朝廷虎视,第一个剿灭的就是这里。

    虽然徐帆拚命的攀爬科技树,但紧赶慢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这天下人有无数人在苦难中挣扎,自己也只能尽力为之,救得一个是一个。而这一切,需要的是实力。

    虽然徐帆大体知道明朝灭亡的时间表,但整个国内各种势力盘根错结,不是徐帆这点力量所能改变的。即使如明朝换了元,也不过换了一些面孔,药方并没有变,二百年后,又是一个乱世。

    明末的很多情况它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末日帝国走到了终结的必然结果,没有后金会有蒙古,没有李自成,会有张献忠,就看时机和运气是否恰到好处的促成了结果的加速。

    以徐帆的力量,现在拚命生产武器,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明年就能把后金灭了,但灭了后金,明人的生活会转好吗?辽东的将门会提高战斗力以迎接俄罗斯的南下吗?

    而国内,徐帆帮灭掉一支农民军,是否那些世家门阀就能认可自己,就会立刻把家中的存粮拿出来救济百姓?

    什么都改变不了。徐帆需要的不是改朝换代,这天下的百姓不是需要换个主人,而是这天下百姓要能自由地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活得像一个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