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帝国之雄风再起 > 第二卷 第一章 獐子岛

第二卷 第一章 獐子岛

    在取得辽河入海口的胜利后,把胜利的果实交由辽西明军去收割,算是双方的一种默契。在南北货栈牵线下,双方对对方的目的和需求都有了大体的沟通。

    这批来历不明的海商部队目的就是在海外屯田,帮助明军的目的就是需要在招募流民时,不被明朝军队干涉,而好处时这时如此巨大的成果拱手相送。

    要知道此时的真鞑子的首级是极在的军功,可以升官,可以换银钱,在失去辽阳与沈阳,失去辽东大片土地之时,有上一场杀死数万真女真大胜,简值是泼天大功。

    至于那些到处讨生活,求放粥赈粮的流民,对官府和地方就是一个麻烦和财政难题。有海商愿意运走他们还送上一份大功,无论是对方这强大的火力还是这份人情,都值得睁只眼闭只眼。

    在部队登上辽东时,数十艘商船就开始把从各处收集的粮食与物资运到獐子岛,獐子岛相对出海口距离稍远,岛上有平坦的土地,适合在场兴建大规模的教导营,在这里将对从辽东半岛收集来的流民进行初步甄别,训练,分流。

    就这样,在獐子岛上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建,得益于最近五年左右的港城建筑,培训出一大批专业的土建与工程人才。而训导营徐帆留下三艘战舰,20艘补给运输商船。各类训练教员与建筑人员等近3000人,这些人一到獐子岛就开始设立码头,从皮岛,辽西,登州等地开始收拢流民。这些流民经过残酷的跋涉老弱都基本上淘汰掉了,特别是小孩子与女子如果不能在逃出后得到活路,饿死或成为别人的裹腹食粮。

    而所谓的活路真的很少,强壮的男人最好的出路不过是被河西明军躲在朝鲜一带的毛文龙招募当兵。次一等的也可以当个码头挑夫或给那些货栈当个帮闲,到也能混口饭吃。女人和小孩就可怜了,除了插标卖了自己,几乎很少能找到事做的,这样一带,来到登州与辽西一带的货商,往往是满船的货来,回去的时候总可以买上几个标致的少年或少女……!!

    此时,整个辽东都已经落入后金手里,辽东百姓大量逃到辽西,并向关内及山东逃去。辽西的这部分,山东登州一带的流民,辽西部分暂时还没有被后金抓到的辽民都是徐帆部收拢的对象。

    留下的20艘商船的主要作用就是除了来回装缷补充物资,就是在各个码头和商埠把各地货栈,牙行收拢到的流民有序地带到獐子岛。

    獐子岛面积并不大,此时也没有后世那么有名的海参和扇贝。但用炸药和众多青壮用工具平整,再用辽东,辽西,朝鲜极多的木料,没有几日就能建造出数千幢标准类后世集装箱房,这样的板房两层结构,全是大通铺,男女分区,有小孩子的可以由母亲带着。

    所有人员好在是分批运到,不管是食物,衣物,个人用具都能及时供应的上。岛上分为三个区,每个区分别建营,一个训导营收容1万人,由生活,军事,思想辅导和农事教官每日分别授课训练。上岛后,从个人生活习惯到思想改变以及识字能力,技能等全方位的改造。

    前面说过,作为后世经历过无数头脑风暴的企业家来说,统一下属思想,设计公司远景,给员工打鸡血那个个都是大师级别的。后世对人的各种性格和行为规范培训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部分败类借机对无辜,无知者洗脑或创建各种奇怪名字的宗教以此敛财。徐帆自然有专门的思想辅导教官,他们就是针对流民有一套设计好的统一,改造思想的方案。差不多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让一个营的流民由一个封建愚昧的无知百姓成为一个稍具个人卫生知识,做到令行禁止,会基本农业操作和军事能力的受训百姓。至于识字学习这个是贯穿到整个日后生活的事。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训导的过程中,也是一个甄别后金奸细,百姓中的桀骜不驯,危险分子,有犯罪暴力罪行或拉帮结派伤害过流民的恶人。这些人会一点一点甄别出来并解决掉他们。

    而剩下的数十艘商船、战舰与军人,他们在帮助獐子岛快速建立起一排排板房,放下大量消耗粮食与被服后,便向朝鲜半岛旁的济州岛驶去。

    济州岛是徐帆此次辽东攻略的重要一镇,在这里将成为第二个牧场。这是原是宋的领土,元朝时成为元朝牧马的牧场,每年有数万匹战马能提供元朝军队。是一座天然的上好牧场。明时竟然没有及时行使管理权,此时成为朝鲜的一个县郡。

    当然以朝鲜那极为落后的管理能力和生产能力,虽然此时岛上仍有一些人养马,但包括岛上的县城都是破败不已。无它,此时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失去交通与贸易,孤悬海上的一个小岛不是百姓的乐土。所以人口极其凋零。人口少自然什么事也做不了。

    挟着强大的火力,带着如此多的战士,还有巨大的商船,自己在鸭绿江沿岸示威性转过一圈,用船上火炮打沉数艘过来驱赶的朝鲜水师鸟船后,立刻在侦查到徐帆大队车船在济州岛登陆后,朝鲜官兵都舒了一口气,一座小岛,还是很观望一下再说吧。

    就这样,这数十艘商船上有上千匹经过配种的各种马匹和牛羊。它们将这座岛上繁衍,并一点一点把数量增殖上去。而在岛上,同样也会建造一座容纳十万人以上的训导营,用来收容辽东一带的流民,当辽西失陷时,徐帆将会收获近300万辽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知道,不管什么朝代,不到万不得已,百姓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的,而古语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只有在大的战乱时,才可能被迫出现人员流动,这在中国史上机会极少。农耕民族性格温和,缺乏进攻性,适合守土,却少侵略。

    而济州岛的训导营目前来说,是一个较远景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在岛上建立牧场,开始养殖。教导营的重点建设还是在獐子岛处。只有当獐子岛的收容出现压力时,这边的板房建设才会快速启动。先期的各种物资筹备可以先期进行。

    在港城,船坞上的4000料战舰和2000料新式蒸汽型战舰正在建造,海面上的十艘战舰正在安装火炮等武器。等到七月份,第一批经过训导营出来的3万新训农民将在这十艘战舰的保护下,去往金兰湾附近的湄公河三角洲和北部湾附近的红河三角洲开始全新的开垦工作。

    之前徐帆一直很低调,很低调地发展,原因就在自己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虽然此时郑芝龙还没有独霸福建沿海。但众多的海盗在东南海面上猖獗。没有强大的武力,根本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等八月份船坞里的战舰都装上火炮航行在海面上时,这才真正有了自保能力。此后,自己的武装能量将出现一个快速升级的阶段,而当前及在未来的十数年里,自己仍然处于缺人,缺能用之人的需求中。

    内地收集流民的工作一旦开展,每个月收集到的流民都将会是十万人以上计,这时,光如此庞大的口粮消耗都能拖死徐帆。这也是徐帆为什么在现在自己稍有一点武装力量就要前往中南半岛去那里抢地盘的原因。

    中南半岛极其肥沃的土地是后世最好的粮仓之一。现在百姓整个半岛也有百万人之上,但因为中南半岛气候潮湿,密林遍布,蚊虫密布,林中瘴气极重,一般不是本地人,往往是有来无回。时疫和气候就能要了外乡人的命。

    所以,现在的交趾(安南)真腊等地虽曾经是秦时就控制的地方,但与广西,云南的交通因大山阻断极其不便,加上气候不适应,成为唯一屡被控制,又最终被迫放弃的实控领地。

    而从一开始就决定利用海上交通的方法,这交通阻隔的问题在沿海这两个最好的平原地带就完全不是问题,只要派过去的百姓受过好的训练,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再及时除蚊,有着防治疟疾神药的徐帆部却是此时开垦两大平原最好的人选。

    只有快速把训练好的人大批派到这里,让他们耕种出足够的粮食,才能一劳永逸解决人口快速增长的口粮问题。

    也只有解决了口粮问题,才可能进一步促进各方面的生产。

    随着明朝天启年间开始了农民军作乱模式,后金模式,小冰河又是地震,又是干旱,又是寒冷的未日模式,通过二百多年大体没有战乱而休生养息出来的一,二亿人口出现了生活巨变,无数的人在瘟疫,战乱,灾荒中逃亡,死去。

    当未日模式开启后,明朝内部的粮食立刻出现了问题。大户,豪绅还好说,他们有无数的粮仓和银钱可以买粮食。百姓就苦了。而江南一带的可以耕作的良田又因当时外贸生丝,棉布业的发达而无数良田变成了棉花田,桑田,这进一步挤压了粮食作物的空间。使粮食短缺变得越来越严重。

    徐帆的中南半岛目标就是要开辟出一块海外粮食产区,以中南巨大的粮食产量来作为吸收和解救无数流民的前提与诱饵。

    毕竟在乱世,只要一句“跟我走,保证能吃饱饭”立刻就能白得一个劳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