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何以酒歌两相和 > 第十四章 道别再话新启程

第十四章 道别再话新启程

    近一个月来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小闻解开心结,今晚终于得以睡个好觉。

    翌日,凌若早早起来去跟小闻与李大娘道别,后与道兄汇合出村。

    水禾村群山环抱,地处偏僻,唯一通往外界的出口便是这片森林。

    可是这林子邪得很,她二人多日净化探查也没走出个所以然,反而越走越深。

    可是,当年吴启便是越过这片丛林来到水禾村,也曾和小玉多次往返,从未听说水禾村与外界断掉联系。

    然而,前几日凌若和道兄在林中兜转多日下来,感觉走的每一处都是未来的新地界,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到头。

    与当日深陷阵法的情形全然不同,纵使道兄道法高超,也无法探知出他人施法的痕迹。

    他们仿佛只是迷了路。

    令人愉悦的是,所经之处草药生长茂密异常,凌若拔地不亦乐乎。也因于此,竟歪打正着的在沿途留下记号。

    否则,今日他们断然被困在林中。

    “道兄,你说此处莫不是个灵气蓊郁之地?竟生出这么多灵草!”

    听闻凌若感慨,道兄恍然大悟。

    前几日净化同时,他一直试图寻找与外界连接之处,无果。

    林内太过平静,仿佛进入一处被隔绝的空间,没有敌人,亦察觉不到这股怪异缘于哪里。

    没想到灵草的长势能够暴露此地端倪!

    凌若的无意之言,使道兄茅塞顿开。

    道兄凝神静气,感知黄符之气的方位。

    吴大夫在回水禾村后的几十年里,多次出入林地采集药草。出口想必位于他们路过的某条小路上。

    而且,药草长势必然不会太密集。

    即,反向寻踪。

    凌若边走边观察四周植物生长状态,道兄也施展术法感知净化符方位,但凡附近妖雾气息淡薄,草药生长稀疏,就有可能是正确的路。

    虽说如此,二人这一行也不算顺利,再谨小慎微也难免多次走错。错一次,便要重来一次。

    林深阴翳,阳光透不进来,无法察觉时光流逝。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能隐隐看出一些光亮。

    凌若激动得忘乎所以,不顾男女之别,拉着道兄迅速前行。

    果不其然,脚下之路有被人多次踩踏的痕迹,两侧药草愈少。

    “快能出去了!”凌若激动地跳起来。

    见状,道兄不禁莞尔。

    没走多久,四周树木愈渐稀疏,道路越来越宽。

    道长在前面带路,凌若跟随在后。

    又是走了些时候,终于走到一处宽阔之地。

    道兄忽然停了下来。

    “前面再走不久会有个县城,你到那里就安全了。”

    “欸?道兄莫非不和我一起走了吗?”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我今日就此别过。”

    话落,道兄拱手。

    “可是,可是……小女子孤身一人,不知能去哪,该去哪……”

    凌若语无伦次,显然是有些慌了,她殷切的看向道兄,带着几分乞求的情绪道,“道兄可否带着小女子一起,我……我自食其力,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听闻此言,道兄眉头一皱。

    “凌若,非贫道不近人情。此行有师命在身,如今事已查明,是时候回去复命了。”

    话音刚落,便听凌若轻叹一声。

    若非门中诸多戒律,他也不狠心将一位姑娘独自扔在外面,何况她还失忆了。

    难掩的失落只能化成无奈的妥协,凌若默默点头,未做纠缠。

    “姑娘聪慧,以所通医理,谋生绰绰有余。若以后想有历练,学些本领傍身,贫道倒是可以为你指条路。”

    闻言,本是哭丧着脸的少女漾起笑容。

    “好啊好啊,请道兄给小女子指条明路!”

    “你的身上有修习术法的痕迹,但是失忆导致目前无法发挥。”

    沉吟片刻,道兄伸手指向某处道,“县城东面有一处道观,只要到了那里,自然会有人帮你。”

    “好。”

    “如此,后会有期。”

    说罢,道兄捏决,一把长剑从腰间闪出,浮于空中,他一个轻跃便踏剑离去。

    动作一气呵成,未及凌若惊叹,人已消失在远空。

    就这,后会有期?

    合上无意识长大的嘴,凌若若有所思的朝东面看去。

    刚走出林地,尚未脱离危险。当今之际,需在天黑之前到达县城。

    至于道兄——

    相遇即是缘分,既然他说后会有期,还是相信以后会见到吧!

    看着空中留下的痕迹,凌若心底怀有期待。

    顺着林地往东走,还没多远便看到高大的围墙,顺着敞开的闸门往里看,是一排排高高矮矮的白墙绿瓦。

    举头望去,闸门顶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刻着三个大字——海宁县。

    苍劲有力,且饱经风霜。

    想必这里就是道长说的县城了,凌若带着惊喜和疑惑迈出行走江湖的第一步。

    县城内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河道,将海宁县一分为二。河水由北而南,再一路向东,汇入大海。

    内河不长,一眼能望到底。

    河道两岸尽是临街商铺,街道上人头攒动。行走商贩叫卖声更迭不断,逛买的小姑娘们三两成群。还有不少在外乘凉、闲聊的妇人,嬉闹的总角小童,不知比水禾村要热闹多少。

    商铺之外,呈环状排着几列房屋,分立在河流东西两侧,蔓延到南北两闸。而这两端的闸门同时也是海宁县的城门。闸门两边均是高墙,上设瞭望塔,有官兵巡逻守护。

    踏进县城前,凌若注意到闸门附近有一处城隍爷塑像。看起来很久没人拜祭,周边地面散落不少落叶。

    凌若走上前去,用手将落叶扒拉到两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朝着塑像跪拜。

    “小女子初到贵地,往后可得请您多多关照啦!”

    这是醒后第一次遇到这么多人,内心却激动不起来。

    纵是万家灯火亮,却无一盏为君燃。

    悲伤的情绪酝酿完毕,正欲哭哭啼啼,肚子突然不争气的“咕~~”了一声。

    在装忧郁面前,孝敬五脏庙更重要。

    想到这里,凌若无奈起来。

    老祖宗教诲,要与人为善、待人真诚。诸如“实诚”,是个好品德,但若太实诚是不适合混江湖的。

    当初从水禾村走时,李大娘给她塞了些干粮,奈何凌若脸皮太薄,硬是拒绝了。

    唉!还不是年少轻狂想得少,以为傍上道兄就能吃香喝辣,谁知道失败了呢!

    归根结底,还是脸皮薄。

    凌若轻柔的安抚着肚子,心道:赶紧想办法解决吃住再说。

    漫无目的的走了许久,终于,一家医馆映入眼帘。

    欸!这不就来了嘛!凌若喜上眉梢,心想若能在这找份工,就不用愁生活了!

    管事伙计看到有病人来,一阵嘘寒问暖。

    然而待凌若说明来意,便立即变了嘴脸。“走走走,我们这不缺人,你要不瞧病就赶紧走,别打扰我们做生意。”

    说着,就把她撵了出去。

    “哎,不要我也行……好歹看看我的药啊……”

    怎么大地方的人这么不讲人情味儿呢。

    被轰出去的瞬间,凌若更饿了。

    “现在就算给我十盘青菜,我也能吃得干干净净。”

    可是照现在看,能有一盘就很满足了。

    凌若饿得双眼发晕,沿着城里巷子七拐八绕。

    正在此时,一团莫名物体以高速向凌若腿上撞去。

    “砰”的一声,凌若被这股冲劲儿险些撞个趔趄。可不等她发火,对面先传来一阵哀鸣。

    闻声看去,那莫名物体竟是个身高刚及自己腰的小孩。

    凌若俯下身,打算帮小孩检查有没有伤到,谁知对方看到自己,竟哇哇大哭起来。

    见此情形,凌若慌了神。

    这是啥情况?!

    之前没带过孩子,像现在的状况,她也不知道怎么办。

    在水禾村时,和小闻相处不错,让她一度认为自己颇具孩子缘。如今看来,是自信过头了。

    “唉”——除了叹气再也找不到其它能表达此刻的无奈。

    “小朋友,你……有没有磕到?”

    闻声,小孩居然停止抽噎。

    他张着圆溜溜的眼睛打量着出声的大姐姐,面色淡漠,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方才无意与她双目相接,周身空气都仿佛下降几分,现在竟然在关心自己?

    小孩狐疑的瞅着她问道,“不是要揍我?”

    “啊?!”

    闻言,凌若哭笑不得,“为何要揍你?”

    “既然不打算揍我,大姐姐为啥这么凶,脸色太吓人了!”

    ……

    她明明什么都没做。

    凌若一脸无辜,光是想着如何解决温饱就足够令她头疼,哪有空去凶一个陌生的小娃娃?

    于是努力勾起唇角,扯出笑容道,“别怕,姐姐没有凶你。”

    “可是姐姐你这笑的也太假了。”

    ……

    不笑,嫌凶。笑了,嫌假。

    现在的小孩都这么难伺候的吗?

    凌若敛起笑容看着他,“刚才一股脑的撞上来,有没有磕到?”

    笑容消失,眼前的大姐姐又变回刚才的冷漠模样。小孩呆呆的看了片刻,回道,“没事呀!再说是我撞到了姐姐,本应该给你赔不是才对。”

    “还挺乖。”

    凌若莞尔,“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外乱跑,不回家吗?”

    仿佛戳到伤疤,本已经平和下来的小孩泫然欲哭。

    “我……我好像……走丢了……”

    “你不是海宁人?”

    小孩摇摇头,“爹娘说塘溪县呆不了了,一家子南下,跑来这避难。”

    “既是初来乍到,怎自己一个人跑出来?”

    “清晨本随着母亲一起出来购置,看到有卖糖人儿的便多瞄了几眼,回过神时已经看不到娘的身影了……”

    凌若抬头望天,夜幕低垂,已经很晚了。

    “家在哪,我送你回去。”

    “我也不知道……这县城的房舍弯弯绕绕的,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

    海宁的房舍错综复杂,排成一圈又一圈,的确让人找不到北。

    凌若刚到此地没多久,寻人问路这种事儿,她帮不上忙。

    真让人发愁。

    正愁不知该怎么办时,她想起白天走路经过临街商铺,似乎瞥到了县衙。

    如果小孩父母发现孩子丢了,定然会去报案。即便没有,也可以交给衙门解决。

    凌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小孩听后点头赞同道,“姐姐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没多久功夫,两人走到石桥附近。

    此处的河岸比别处宽出不少,是个大广场,聚集不少人群,有饭后歇息的、三两成堆猜谜答题的、还有成群的妇女结队练习舞姿。

    而县衙立在闹市之中,牌匾甚是显眼。

    凌若拉着小孩走到县衙门口,恰好碰到一位官差出来,凌若赶忙伸手拦住。

    “不知今日是否有谁寻人?”

    “想找啥案子自己去看告示榜,我这忙着呢,赶紧让开。”

    说着,差役推开凌若,快步走开。

    大地方的人真是冷漠,凌若再一次在心里感叹。

    “走吧,去旁边看看。”

    来到差役口中的告示榜,这上面贴满黄纸,内容杂七杂八,什么样的都有。诸如——扶老翁出城?

    凌若摇摇头,迅速将张贴榜文扫了一圈,终于在一处不起眼角落发现寻人告示。

    告示叙说情况和小孩的描述大体一致,凌若二话不说揭了榜,带着小孩走进衙门。

    衙门里的官差奔走忙碌,没人注意到她们。二人在府衙内等了一会,才终于看到个文人模样的人走过来。

    带着一股奇怪的腔调询问道,“吾乃此地师爷,你二人来此,何事呀?若是报案鸣冤,明日请早。”

    “非来报案,也不是鸣冤。”

    说着,凌若将揭下来的榜文递给他,简要说明状况。

    “如此,如此。”

    师爷点点头,立即差人去叫小孩的父母来衙门领人。

    原本饥肠辘辘,找了一圈人反倒饿过劲,现在没有感觉了。

    挺好,因祸得福。

    胡思乱想的空隙,一对年轻夫妇小跑着来到县衙。

    看到小孩的瞬间,年轻妇人掩面而泣,一把朝着小孩抱过去,“虎子,你可吓死娘亲了!”

    眼见家人团聚,凌若也能放下心。现在该考虑她自己的问题了。

    正欲离去,小孩父亲赶忙叫住她,连忙起身走到凌若跟前,从腰间掏出一个小布包递过去,“多谢女侠相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请你务必收下。”

    “举手之劳罢了。”

    凌若刚想拒绝,旁边师爷发话了,“你既然揭了榜,又成了事,理应收取酬金。”

    揭个黄纸竟还有东西拿?!凌若的双眼泛光,显然十分愉悦,但又有些扭捏。

    收吧,有点不好意思。不收吧,囊中羞涩。

    原本的几分羞赧,在师爷的解说下,变得合理起来。既然是“规矩”,那就不用推脱。

    凌若接下小孩父亲递过来的布包,掂着重量估摸是几块碎银,够她几日吃住用度。

    收下后,凌若便道别离去。

    临行时,小孩对着凌若喊了一句,“姐姐,有空记得来找我玩呀!”

    凌若笑着点点头,其实她是因为得知一个解决温饱的方法而开心。

    看来以后只要每天揭榜赚酬金,她就饿不死!

    天无绝人之路!

    凌若捏着碎银朝临街商铺走去。不管啦,先吃饱再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