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一个游客眼中的兰州

一个游客眼中的兰州

    记得第一次去兰州旅行,是个秋末冬初,我国的西部渐入萧条时节。

    从飞机上往下看,下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有一些山顶上还薄薄地覆盖着一层白雪。大好河山辽阔、空旷,显得格外地广人稀。

    我当时是从WLMQ飞过去,11月初的XJ大部分地区都已冰天雪地,隔壁的西宁也已寒风乍起,所以在我的想象中,西北的城市应该都差不多。

    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兰州太热了,闷热。

    那时我就觉得,兰州,是一个不怎么“西北”的西北城市——

    虽在黄河上游,却带着点儿“下游特征”;虽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却半点儿没个“高原样儿”,山不过高、水不稀少,气质偏像中原。

    说实话,对兰州的第一印象很一般。

    这个城市吧……要说逛街,那是真没什么可逛的,年轻的面孔比较少,绿化率很低,整个城市秃秃的,楼也不算太高,加上又是个盆地,总感觉闷闷的,透不过气儿来……

    本是打算住一晚上就走,但就在那天傍晚,同住一个客栈的95后的女孩子带着我去了一趟正宁路小吃夜市,彻底改变了我的行程,颠覆了我对兰州的印象。

    吃了这顿晚饭之后,我决定多住几天。

    假如你是个吃货的话,尤其面食、肉食爱好者,应该会喜欢兰州。

    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西北颇是有几个以美食著称的城市。像WLMQ、西宁、西安,都是美味众多的地方。说到“西北口味”,首先想到的也是XJ羊肉串、拉条子,青海牧民的手抓羊肉、烤羊排、羊肉汤,西安的羊肉泡馍、肉丸糊辣汤、凉皮、肉夹馍……而兰州夹在这些个城市中间,除了拉面,好像没有其他的盛名在外的食物了。

    所以当我第一次到兰州,一个大大的惊喜就是:万万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好吃的。

    兰州的美食可以说是兼具西北五省味道之精华,是个“大杂烩”之地。但妙就妙在,虽然杂,却不将就,百年老店颇多,小巷子里也藏着很多值得一吃的“苍蝇馆子”。

    马子禄牛肉面、各种花样的馕、牛奶鸡蛋醪糟、西北特有的酸奶,还有油茶的味道也不错。

    小妹妹拉着我,俩人走街串巷钻胡同,最终在一个不起眼的街角终于找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兰州奶奶”做的“网红醪糟”。坐在简陋的小店中,吃着几块钱的食物,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无比满足的微笑,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特别容易满足”,是至今回味在嘴里的“兰州味道”。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兰州一种特别的米酒。

    兰州人管这个东西叫“甜胚子”。我原本以为是一碗粥,尝了下发现竟然有酒味儿,还是粗粮(糙米、青稞)泡的酒,确实是很特别的味道。

    吃完这一碗,去和店主聊,得知它是典型的从小县城流传到大城市的美食,发源自GS省中部地区一个回族聚集的城市,临夏。临夏下属有几个县城,甜胚子就是这里的特产。

    这是一个历史极其久远的地方,古丝绸之路的史书上也有着它的一席之地。临夏在近现代发掘出了不少古迹,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我们的旅行路走得多了就会发现,每每这种地方,不一定发达富裕,但民心安稳。因为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好吃的多,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我们接着来说甜胚子。

    它原本是甘肃部分地区端午节的一种美食,跟粽子是亲戚。前文我提到,它的口感很特别,类似于米酒,但又有很大不同。

    甜胚子里的糙米不仅饱腹感强,而且劲道,不似糯米黏黏糊糊的口感,而是粒粒分明,要咀嚼很久才能咽下去。米下肚了,但嘴里的味道还在,绵长、意犹未尽。

    忍不住第二天又点一碗吃,那味道在口中可以保留很久。

    从食物就能看出,兰州是一座适宜居的城市。

    人一旦吃到喜欢的食物,归属感油然而生,如同找到家一样。

    而在兰州人的这个大大的“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一种“高科技”——这里的公交站牌是智能的,进程会在牌子上闪烁着提示人们:后车还有几站、多久到达。

    当然,对于2021年的人类来说,公交网络跟踪系统已经不稀罕了,但它在前些年的兰州,可以说是领先全国的舒适便捷。

    再加上兰州人本身也比较亲切、不认生,所以这个城市让人能待得住。

    不过,印象中兰州是著名的“堵城”。

    我那会儿住在一个客栈里,南来北往的落脚游客都聚在一起,只要出门,就不断有人提醒我:

    你早点儿出发,要不然该堵车了!

    你怎么还没走啊?再不走会堵半道上的!

    在兰州旅行,假如要去机场、高铁站,千万不要赶上高峰时段出行,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后来在出租车上,我一边堵车一边和司机师傅聊天,他告诉我说,兰州的地形有个“先天缺陷”:

    由于城市整体呈长条状,不利于疏散,加上早年的道路规划存在弊端,导致如今兰州城郊外条条大路都空着,而中心区域分流不利,高峰路段拥挤不堪。

    也不知道现在的交通状况改善没有,兰州还堵吗?

    最后来说一个兰州的著名景点:中山桥。

    去之前兰州人跟我说:中山桥?没什么好看的,就一铁桥。

    我不信,坚持专程前往打卡。结果到现场一看,还真是一座铁桥,老铁了。

    但我依然认为它值得一游。

    中山桥的历史虽不算非常久远,但是很结实,也美观。虽然相对于现在的技术来说,这桥已不算稀罕,但是在那个年代,美国人设计、德国人生产,清朝朝皇帝出资的“跨国团队”是不多见的。对于兰州,乃至整个西部来说,中山桥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文物。

    即便放在现在,它流畅明确的线条依然赏心悦目,不像是100多年的东西,倒有点儿改革开放初期常见的那种“中西结合”风格。

    从这一点上说,这座桥梁的技术领先至少50年。

    包括建造它的费用也是“超前”的——这座“天下黄河第一桥”,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相当于现在的……怎么也得几千万人民币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