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来到明末 > 第147章:嗅觉敏锐的家族

第147章:嗅觉敏锐的家族

    给河两岸安装水车使用了水泥,水车能把低处的水往高提,这事情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倒是做基础使用的黑乎乎的水泥引起了容城各大家族的注意,他们一致认为,这水泥好像比石灰粘得更紧更好用。

    自从以前的玻璃制品和脚踏脱粒机出来,总是让梁记抢了先机,让容城的各大家族和商铺捶胸顿足的后悔一番。但现在不同了,他们自去年杨煜纳妾之时就成了合作伙伴,供求有往来。现在杨煜出了水泥这一新产品,各大家族的人敏锐的感觉到,这必然又是一个大商机。

    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借着请赵爽帮忙安装水车的事,先后齐聚杨家。

    这帮大族的人依然是各自提着礼物,口里称着感谢杨煜为大家抗旱解忧的客气话,一边旁敲侧击的打听水泥之事。

    此时大容山的蓄水工程已于一月前完毕。杨煜当然做不到像后世那样筑了个大水库,他只是在山口修了一条数米高的大坝,用水泥抹住表面就开始投入使用了。还把原来长祁口的球磨机也搬了过去,连烧水泥的窑也搬到了左近,正式的建造了一条水泥生产线。

    大容山因山泉量大,可带动五台球磨机,现在那里五台球磨机正日夜不停的磨着水泥。

    当然杨煜目前的球磨机比不上后世的一天能出五十吨产量,他是五台加起来还差不多。

    这点产量肯定是低了的,不过凡事总要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再者每天几十吨的产量,不销售出去的话,找地方存放也是个难题。

    各大家族的人到来,杨煜听了几句,很快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对于水泥的销售他也有了初步的方案,他采用后世的那种纸袋包装,每袋装一百斤,一袋卖二百文。这个单价乍看上去比石灰贵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此时的水泥是不能拿后世的水泥价格来比的。如果拿糯米浆和麦芽糖这种建筑材料来说,那就是相对便宜了,还使用更加方便。

    各家族的人初一听到价格,也是觉得太贵,但经杨煜这么一分析,听着又变得便宜起来。都觉得使用水泥是件好事,起码粮食是没有糟蹋了。

    两文钱一斤的水泥,各家族咬咬牙,数千斤或上万斤各拉了一些回去试卖。

    时北边米价已经升到了一石一两银,大概是七文钱一斤,在岭南地带还没达到这价钱,基本都是两三文一斤的价格。杨煜的水泥和大米的价格基本扯平了。

    打发走各家族的人,杨煜又恢复了懒散的状态。马必燧却因为大旱,有点心急火燎,水车虽然可以灌溉一河两岸的稻田,但还有很多地方的稻田不在河边,那些就救不了,这样算来,全县估计有半数的稻田救不过来。如此,夏收将会大减,夏税就成了县衙的头痛之事。

    崇祯六年,王自用在河南济源与明军会战,被箭死后,高迎祥接收其残部继续作乱,又得李自成与其侄李过投靠,声势与张献忠并驱。两大乱军四处转战,把崇祯朝搅成了一锅粥。

    国朝外忧内患,税务之事更是抓得紧。眼下大旱,减收在即,如还按往常一样收夏税,马必燧恐有动乱之忧。

    马必燧估摸着杨煜可能有什么办法,逐与张复带数名随从来寻杨煜。

    马必燧到来,首先让杨煜带去视察了一番强民村的情况。但强民村的庄稼几乎没受到什么影响,依然张势喜人,马必燧深深感到了水利的重要性。但又因县衙拿不出这么多的钱粮来修水利,令马必燧愁眉不展。

    马必燧到来,伶玉和唐菲这两个干女儿不好不相陪,二人放下手上的事务,赶回家给老马准备午饭,伺候一旁跟他说话解闷。

    杨煜道:“水利是农业之重,是必修的,岳父大人可在秋种之后,募役令人在各地广筑蓄水塘或者水库,再开渠将水引至稻田,这样就算以后再遇上此等干旱亦可无忧。”

    马必燧叹道:“理是这个理,问题是今季夏税恐怕也收不全,蓄水之事还能从何谈起。”

    杨煜道:“夏税小事耳,小婿有一法,可保无虞。”

    马必燧神色一动,道:“你有何法,说来听听?”

    杨煜道:“简单啊,岳父可派人到各乡各村告知,如有纳不上税者可到小婿此处借钱先渡过难关,钱债之事可容后再还。”

    马必燧皱眉道:“九出十三归之事,只会令百姓来年卖田卖地,卖妻鬻子偿还,此等之事,老夫乃读圣贤书之人,岂可为虎作伥。”

    杨煜朝马必燧伸出大拇指,笑道:“岳父爱民之心,小婿佩服!如若小婿借出去的钱一年只收一成利息呢,此事又怎讲?”

    马必燧和张复听得,连声问道:“一年只收一成利?不是一月?”马必燧捋须道:“如果真是如此,阿煜你就可算得上是大善人了!”

    杨煜笑道:“您们两位没听错,是一年一成利息,而且,钱债到期如仍无力偿还,可以工代债!”

    马必燧大喜,哈哈笑道:“若真如此,老夫就要先替我县百姓多谢你了!阿煜啊,老夫实在想不到你还有此等胸襟,不亏我将两个干女儿都一并嫁与你!”说完又回头对两女笑道:“这就是你们的好夫君,心肠善良,他日必有好报啊!”

    伶玉和唐菲听得马必燧称赞自己的丈夫,也是高兴,道:“还不是义父教导有方!”

    马必燧见解决了夏税之事,心情略好,与杨煜等人开怀进膳。此次天旱,各县间肯定困难重重,他先有水车提水之功,后有不欠夏税之举,今年的职评肯定又是一个“上佳”跑不了。

    席间,马必燧又问起蓄水之事,如何铺开。杨煜笑道:“既然岳父大人已经允许了小婿向民间放贷,那何不应成小婿在县里开办一个钱庄,届时钱庄一开,县衙就可以到钱庄先借用部分银子,去修水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