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来到明末 > 第214章:蜂桶般的朝堂

第214章:蜂桶般的朝堂

    杨煜略略思索了一阵,道:“皇上容禀,自我朝太祖皇帝立国以来,外患就是北元,至成祖一代,我朝虽屡战屡胜,招降和互市之法都用过了,但蒙元对我朝边境的侵扰总是死灰复燃,这不得不说,我大明为此事耗费了钱粮和军力无数!”

    崇祯和王承恩听着点了点头。

    杨煜又道:“这些游牧民族历朝历代都在扮演强盗的角色,无论怎样揍他们,揍得多厉害,只要隔一段时间他们就忘记了,从来没人给过他们刻骨铭心的教训。我这次要建奴赔偿战争款,主要是告诉他们,要打,随时奉陪,但是后果他们得背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产生惧怕,以后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崇祯沉吟道:“这样或许有点道理,但是忠信你为什么不直接打到他们的老巢去,逼他们称臣呢?”

    杨煜笑道:“建奴骑兵多啊,他们只要打不过就跑,我们是追不上的,一支箭最具震慑力是在引而不发的时候,我们不去打他,目的就是让他们从心里感到惧怕,让他们自觉的老实呆着。假若真打了,他们打不过就跑,我们把他们的家打了,他们以后就会破罐子破摔,学李自成和张献忠那样,到处流窜了,那时反而麻烦!”

    崇祯和王承恩听得直点头,李、张等贼的难缠之处就在于流窜,窜到哪里哪里糜烂。崇祯当然不希望建奴也这样来,还是老实的呆在辽东好。

    王承恩见二人一直说话,忘了饮酒吃菜,忙劝道:“杨侯吃菜,边吃边聊。”

    崇祯笑道:“对,正该如此。”他举杯与杨煜对饮了一杯,刚放下酒杯,又忍不住问道:“李、张等贼流窜各地,剿灭极难,忠信可有良策?”

    杨煜回道:“乱贼之祸,在于愚民或者裹胁,要对付他们,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愚民,我朝就教导百姓,不要轻信反贼的话,亦不要怕反贼的裹胁。反贼没了无知百姓的盲从,他们就会越打越少,最终灭亡。”

    崇祯道:“这个教化不易啊,恐怕难收成效!”

    杨煜道:“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我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教化百姓当然不用尽指望用圣贤书,梧州府的百姓就能深刻的认识到乱贼是不可信的,乱军的那一套放在梧州府,末将就敢说他们行不通,因为梧州府这些年来一直在民间上演戏剧,通过演,唱,解说的方式告诉百姓,乱贼其本质就是强盗而已!”

    崇祯动容道:“哦,梧州府有这样的剧团么?如果通过戏剧来教化百姓那效果真要比用书教快多了!忠信啊,何不召剧团来京,演一场给朕看看,朕好再作定夺。”

    杨煜躬身领命,道:“剧团本就是末将组建的,年前定让他们到京开演就是!”

    王承恩笑道:“剧团之事,咱家听马玺提过,确实是教化百姓的一条渠道,嗯,今年皇庄的红薯试种结果出来了,产量果是高,届时剧团来了,随便连种植红薯也一并推广了。”

    崇祯喜道:“大伴此法可行,若天下百姓有了正确的认识,朕又有高产的作物给他们种植,何愁百姓不安心种地?”

    杨煜也听得向王承恩竖起了拇指。

    ……

    自从杨煜拉回巨量的银子后,朝堂就更像个市集了。各部都争着上奏要花钱的各项事务,福王朱常洵的遇害暂时被抛到一边,开封的被困好像也变得了没那么重要。户部尚书倪元路,挺着一张死人脸,谁也不接话。增加国库的收入,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罢了,倪元路开源开不到,节流倒是做得到的。

    不过,锦州城的有功将士与霹雳军的赏赐崇祯是抓住时间发放的。崇祯也是第一次对将士的封赏没打折扣,这一次如数发放。这令祖大寿和曹变蛟等武官相当高兴,他们围着杨煜相互道贺。

    言官李希沆不忿,出列奏道:“禀皇上,臣弹劾容州侯,定国将军杨煜养寇自重,延误战机,在我朝军队大胜之际,没抓住时机乘胜追击,只一味的谈判,使建奴有了喘息之机!杨煜、祖大寿等功不能抵过,理应严惩!”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皆惊!毕竟杨煜等人新功刚立,又为朝廷拉回了巨量的钱财,正是风头正盛之时。此时弹劾,非常的不适合时机。

    兵部尚书陈新甲闻言,大怒,出列斥道:“胡说八道,锦州城一战,足可扭转乾坤,使得皇太极不得不震慑于我朝威武,甘心赔款,其个中功劳之大,岂是你一句功不能抵过就抹杀了的?”

    御史王志举也出列道:“臣也弹劾杨煜等人有养寇自重之嫌,两国谈判乃礼部之事,杨煜等未经礼部就擅自敲定了谈判事宜,致使我朝白白丧失了一个,迫建奴俯首称臣的大好时机!杨煜等人实是罪无可恕!”

    杨煜和祖大寿曹变蛟等人听得目瞪口呆,崇祯听得脸沉如水!冷冷的看向了时任首辅刘宇亮。

    刘宇亮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不发一言。

    杨煜看看陈新甲,祖大寿等愤怒的脸,心里叹一声,暗道:“明之亡,亡在宦官,言官,果是不错。照此看来,言官之患犹甚!”他踏出一步道:“恕本侯眼拙,敢问两位大人如何称呼?”

    李希沆对他不屑一顾,道:“某乃李希沆也。”

    王志举年约四十余,他傲然道:“老夫御史王志举。”

    杨煜拱了拱手,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小本,翻看了一下,道:“崇祯七年,建奴入侵,国内乱军亦四起,因需筹备军费,皇上号召百官捐款充军费,当时李大人捐了五两?”

    李希沆两眼望天,淡定的道:“当时五两银是某的一家整月的口粮了,但朝廷困难,某亦毫不犹豫的捐了。”

    杨煜对他竖起拇指,接着道:“同日下朝后,李大人是不是转身就去怡红园买了两个姑娘,因为这两个姑娘都叫小翠,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李大人以白银三千两买回,藏于后院,一时间羡煞旁人啊!当时李大人搂着两位小翠姑娘还说了一句‘皇帝穷,臣不穷,美人拥怀中’,那两位小翠姑娘深得李大人宠幸,李大人还亲自为两姑娘编了一首小曲。”杨煜看了一眼李希沆,笑着唱道:“两个小翠,两个小翠,真漂亮,一个年纪十四,一个年刚十五,真年轻!真年轻!”

    “李大人诗赋风流,我等羡慕不及啊!”杨煜唱完就大叹。

    李希沆大怒:“胡说,本官堂堂一个二甲榜上有名之人,岂会作此等无聊之曲,分明是诬赖,诸位不信,可以到我家找两位小翠对质!”

    话音一落,朝堂一阵安静!

    崇祯一拍御案,喝道:“来人,将此等衣冠禽兽,无耻小人棒打出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