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大枭 > 第二四一章 一事相求·城变影响

第二四一章 一事相求·城变影响

    姜兄总是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有什么办法。

    给人留下这种第一印象可不太好,容易让人对自己产生依赖,就像汪慎那一家子。

    将离此时也只是笑笑,他哪有什么办法,转而说道:”刘兄太高看小弟了,我一个替公家送信的,怎会有法子来让县令开门?”

    刘培安的眼神又暗了下来,心里小声埋怨,没法子你喊我干嘛,害我白白兴奋这一下。

    “实不相瞒,在下有一事相求,还请三位给我想个法子才是。”

    史季点点头:“姜兄请讲。”

    “是这样的,昨日在下于市集遇到一家被恶卒欺负的人家,他们全家一起出来探亲,路过巨鹿城,此时也被困在城中。”

    “被恶卒欺负?是什么样的人家?”丁冬问道。

    “这家人姓汪,一家五口,家主是学室的学令,也是公职,夫妻二人带着一位老丈和两个十几岁的女儿,昨日遇见时,恶卒在向他们索贿。”

    刘培安皱眉叹息道:“恶卒趁着水患之际,搜刮过往商旅和流民而大捞一笔的并不鲜见,在我们任县也是个问题。”

    丁冬叹了口气:“那他们可有住处?或许可以避上一避。”

    将离摇摇头:“逆旅无房可住,未免他们逗留在外,再遭恶卒骚扰,在下自作主张,让这一家人住进驿馆。”

    刘培安想了想:“掌柜的可允?”

    “我与谈伯说过了,他是允的,这会儿已经将他们安顿下来。”

    “那就好,可此事与我等有何关系?姜兄既已为他们安排妥当,掌柜的又同意了,我们只是住客,又何来什么法子?”

    这就要谈到问题的关键了,将离先捡了些不涉及核心的说,勾起这三人的认同感,等他们对这一家人产生了同情,就抛出最关键的一个要素:

    “问题就在这里,这家人……”他停顿一下,“是濮阳来的。”

    三人瞬间明白,同时长叹了一口气,相顾着摇摇头,一时间默不作声。

    将离露出满脸遗憾的样子,说道:“刚才县尉说了,要在今日之内将流民送去城南,眼下……唉,如果连三位夜想不出什么法子,那便只好如此,在下过会儿就将人带过去好了。”

    “且慢,”刘培安纠结了一下,打定主意道:“人既然已在馆中,我等与他又皆为公职同僚,老人孩子的,就让他们继续住下吧。”

    将离作踌躇状,说道:“只是……县尉说……收留流民同窝藏匪寇论处,这个怕是……不好……”

    “呸!”

    丁冬朝县府府门的方向啐去一口,气道:“去他娘的县尉,什么东西?我走南闯北送了这么多年的公函,还没见过这样扣着邮驿不放的县官。”

    史季拱手道:“姜兄,这家人,就让他们住,其他人包在我们身上,我去同他们讲,大家谁也不说,外人也就不会知道。”

    “没错,”刘培安点点头,“任他县尉县卒有权有兵,官营的驿馆,岂是他们说查就能查的?

    “就算真查出来,掌柜的是公职,我等也是,县官无法直接任免公职,须得经过郡署,而且咱们还是外县的,轮不到他来指手画脚。

    “再说了,他说等同藏匪就等同藏匪了?我等虽是小吏,但好歹也是从学室出来的,从没有哪条法律规定收留流民就与藏匪同罪,看是他一个县尉的信口之言大,还是我天秦律法大!”

    将离很满意,微笑着点点头,朝三人拱拱手:“那就依三位的意思,在下也当尽力帮助那家人。”

    公羊丘忍住笑看向他,想想这九原君的嘴还真是厉害,明明是他要说服别人,却弄的自己很难的样子,倒反过来让别人劝说他。

    几人很快达成共识,前前后后一同回驿馆。

    街边有些铺了地席的流民,正在被县卒赶着卷铺盖走人。

    这一队县卒,就像在城里搞收集一样,把散落的流民收集到一起,然后统一赶去城南的废里。

    等他们走远,公羊丘低声问向将离:“出了这么大的事,郡署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封了城,难道他们的活动不会受限么?”

    将离“嗯——”着想了想,摸摸脸上胡茬,摇摇头:“想不通,郡守掌管全郡事务,虽说办公的郡署在治所,但日常城中的事务是不归郡守直接管辖的。”

    (概念参考:郡守类似于高官,治所就是省会,郡署是省政府,县令是市长,县府是市政府。)

    “可出了这种事情,郡守作为一郡之首,治所被围困,怎么也要制定一套针对流民的方案出来。

    “即使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起码也要露个面,或者发几道声明贴在阙台上示众,让民众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

    公羊丘问道:“该不会就这么放任流民不管吧?那要等到哪天?流民一天不走,就一天不开城门?”

    将离也不知道,九原城从没遇到过:“以前也有过这种事儿吧,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

    公羊丘挠挠头,回想一下,说道:“这要以宋子城事件为分界线……”

    他慢慢说着,将离认真听着,才意识到“九年前水患流民暴动、占领宋子城与军队对抗、最后丧智屠城”这件事,是天秦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直接影响到各地对流民的态度。

    在那事之前,即使来了流民,也不会关闭城门。

    但是会有士伍在城门口查验身份,无验、传者身份不明、不得入城。

    很多流民在逃亡中丢失了这些,就只能在城外安营露宿,直至水患退去。

    为免流民生乱,官府也会施粥,并不像那个胖子县令空口说的那样不赈灾,确实,自商君变法至昭王时期,的确不赈灾。

    可在将离的祖父、父亲在位时期,也都有开仓赈济的先例,作为君主,哪能真的放任这么多子民活生生饿死?

    因为要标榜、效仿先帝们爱民的功德,这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光荣的负担。

    每当发生灾害,各地总是很头疼,要给灾区减税,还要喂养流民,但毕竟家底厚实,总算是熬过来了。

    不过到了宋子城事件之后,各地在处理流民问题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有些地方官甚至感谢那次恐怖事件,这让他们有了合理的借口来拒绝流民进城,毫不犹豫地选择封城。

    巨鹿南边一点的邯郸城、武安县、安阳县,还有邺县等等早就关闭了城门,这些流民无处可呆,一路北上,来到巨鹿城。

    流民中不乏家境好的,这些人精明,也有车马,早就举家驱车入住巨鹿逆旅,只等家乡水患退去,才会离开。

    家境不好的就靠脚力,脚力够,跑得快,像这些一早在城门刚开时就涌进来的人。

    他们被安排至城南的废弃里巷,虽然条件肯定不好,但比起在城外露宿的,这些人能有一个挡雨的屋顶和一碗稀粥,已经与城外流民的待遇有着天差地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