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所谓辩论

    老师?

    王绾没什么反应,但这话对于其他人来说可是个不小的秘密。

    这么年轻?

    看着白洛,那些大臣不敢相信,作为一个公子的老师年纪居然比公子大不了几岁。

    有点过于荒缪了。

    “赵高被抓是因为你?”

    白洛与王绾对视了许久,可对方的问题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心中更多的是对王绾得到消息的速度而惊讶,因为看其他人的样子,他们并不知道此事。

    “陛下身边那个内侍?”

    “赵高颇得陛下信任,因为他被抓了?”

    “不对劲呐,十成得有十二成不对劲。”

    大臣与宗室之人窃窃私语,但无一例外,他们对白洛轻视之心少了很多。

    给我架到火上烤?

    白洛看了一眼殿内几个目光有些不善的大臣,心中暗骂一声,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行礼道:

    “也算是,不过若是丞相想替他报仇别找我。”

    “毕竟这是陛下下旨,与我无关。”

    后面补充的这句白洛故意将声音放大了几分,随后与刚才盯着自己的几人一一对视。

    那几人听见白洛如此说也连忙低下了头。

    “报仇?老夫只是有些好奇你是什么样的罢了。”

    王绾微微摇头,脸上表情依旧,声音不急不缓的给殿内之人透露着自己所之的信息。

    “白洛,前楚国上蔡人,只有近年来的记载,生前一片模糊,而入咸阳也不过短短数日,却能面见陛下,还将赵高变成了阶下囚。”

    这些信息其他人回去自然也会查,所以不是秘密。

    白洛也并未阻止,转身来到桌案后的竹席上跪坐下,拿起桌案上的青铜爵饮了一口。

    嗯……还是没什么味道,淡出个鸟来。

    所幸放下爵杯,白洛看着对面的王绾,心中好奇对方为何要说这些。

    树敌?

    的确数了敌,可惜没什么用,赵国在秦国本就没什么权势,如今赵高倒台,他们在朝中最大的靠山也就没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王绾作为一国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会不知道这些。

    那说出来什么意义?

    “诸位也应该都知道陛下邀百家参加此次辩论,也是因为他。”

    不对,这是造势……

    白洛看向王绾,眯了眯眼,本以为王绾是想着为难他,现在看来是猜错了。

    王绾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白洛,并未多说什么,缓缓闭上了眼。

    “侥幸而已,诸位不必这么看着我,纯属侥幸。”

    感受着众人那诧异的目光,白洛也只能收起心中疑惑,笑着朝他们作揖行礼。

    说实话,他能走到这的确只是侥幸,今日才是展露锋芒的时候。

    “白先生看上去便是一表人才,侥幸一词可不能掩盖先生的才华。”

    “先生如此年轻就已堪此大任,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岂敢,白洛肚子里这点墨水与诸位相比着实是微不足道。”

    恭维声此起彼伏,白洛也一一还礼,他很清楚,在坐的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能成朋友就别成敌人。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

    不过……我以后在朝中恐怕没什么朋友。

    心中这么想着,一道沉稳的声音从殿外传入:

    “原来白先生是上蔡人,我们还是同乡,在下李斯,见过白先生。”

    殿外不知何时,站着一个中年男人,表情严肃,看上去便是那种一丝不苟的人。

    与其他人无异,身着一袭黑衣,在夜晚若不仔细看发现不了他。

    “李廷尉。”

    众人向着走入大殿的李斯行礼,同级别的官员并没有‘倚老卖老’,反倒是对他也颇为恭敬。

    李斯朝他们微微颔首,行至白洛右手的位置入座,看了一眼白洛身后的张苍,脸上闪过一丝淡笑,随意的说了一句。

    “师弟入了秦为何不来见见师兄。”

    “师兄身为大秦廷尉,事物繁忙,师弟不便打扰。”张苍向李斯行礼道。

    “抽出见你的时间还是有的。”

    李斯也没在这件事上多纠结什么,又相互寒暄了几句便看向了白洛,语气颇为关心:

    “此次辩论,先生可有把握?”

    “额……”白洛微微摇头,“也不怕廷尉笑话,白洛并没有太多的把握。”

    李斯闻言不由得一愣,见白洛表情不像骗人,他笑了笑:

    “先生倒是诚实。”

    随后又严肃起来,道:“所谓的辩论,核心在于避实击虚,掌握主动权”

    “揪住自己方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用不同的话术连续复读,同时对于对方的说法不予理会,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辩论并不是推翻对方的观点,而是要打倒对方的形象,形象倒了,那他说什么也就不重要了。”

    “摸黑?”

    白洛曾在大学时参加过辩论赛,对这些也还算明白,只不过那时候规矩众多,直接骂本人怕是会被请出去,事后说不定还要挨顿小钢棍。

    不过李斯的话却让白洛想到了诸葛亮与王朗。

    王朗质疑诸葛亮,诸葛亮却不理会,直接攻击王朗本人。

    辩论这种事多大是双方都占理,所以没有在乎你说的对不对。

    而在乎的是你是什么人,有没有权威性。

    所以各种高学历的砖家才能引导社会舆论,而那些底层研究者的辟谣引起不了多大的反应。

    “此词甚妙。”李斯略微点头,“就是摸黑,别在乎他说了什么,尽管攻击便是。”

    “这样会不会有失风范?”

    “也是,我们终究是大秦重臣,直接骂有些不太好,还是得收敛一些。”

    李斯也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目光还瞥了一眼王绾。

    “到时候我起个头,先生跟着便是,李斯也很期待先生的表现,陛下对先生评价颇高。”

    “额……廷尉不怕我的观点与你不同?”

    白洛也不知道李斯为何和他说这些,按理来说他站队扶苏,应该也属于儒家。

    可身为儒家之人的王绾却‘针对’他,有着法家思想的李斯却‘拉拢’他。

    怪……

    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很怪。

    “观点不同是常事,只要是为了大秦便好。”

    李斯却不以为意,脸上重新出现笑容,轻声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