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殊墨阁的少主 > 第24章 灵明寺④

第24章 灵明寺④

    “嗝……”

    二人干完了近百坛酒,他们任凭自身为酒气支配,最后醉倒在酒楼之中呼呼大睡。与此同时,另有二位佛门高僧来到酒楼之中——是灵明寺的降龙伏虎二位金刚。见到倒地不起的钱恩朗与觉古方丈,二位只道一声阿弥陀佛,然后扛着他们离开酒楼回到灵明寺中。

    “呜,好刺眼的太阳……”

    钱恩朗醒来之时,发现自己被人抛弃在灵明寺的山门之外,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此时钟声想起,钱恩朗意识到是僧人早读之时,于是他步行数十步,双膝跪坐于正殿大门之外,默记僧人们诵读的经文内容,并跟着僧人们一同念诵经文。

    早读结束之后,钱恩朗从地上站起,却发现觉古方丈不知何时已站在自己的身后,方丈对钱恩朗说道:

    “若是想诵经,直入正殿即可,何故跪坐于殿外?”

    “吾昨日于正殿浅眠,已是对诸佛不敬;即便有诵经之意,恐诸佛怒之,自是不敢再入正殿。”

    钱恩朗虽不信神佛,但他对宗教仍有一定的敬畏。

    “哈哈,孺子可教也。然诸佛不在庙宇殿堂,亦不在极乐世界,汝有何惧?”

    “那么敢问方丈,诸佛何在?”

    “阿弥陀佛,在心。”

    随后,觉古方丈带着钱恩朗往藏经阁一行,看守藏经阁的僧人问他,为何要让一个外人进入藏经阁?方丈答道:

    “他已见过了佛,不该拒之门外。”

    守阁僧人不解,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入灵明寺不过一天,是如何在一天之内去到西天见得真佛,又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回到灵明寺?觉古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而在藏经阁内,钱恩朗翻看了些经文书册,觉得太过晦涩难懂,于是放回原位,打算去找些简单易懂的读读看。随后,他在众多藏书之中找到一本《俗僧通明游东方十三岭手记》。

    看名字就知道,那是一位法号名唤通明的佛者游历东方十三岭时写下的手记,内中并无太多关于佛法道理的论证,更多的则是他在游历期间的所见所闻,而他在手记中没有对所见所闻作出任何的解释与思考,只是客观地将事情毫无偏颇地撰写下来。

    “天下人皆知佛门以慈悲为怀,为何通明大师文笔好似全无感情?”

    “通明大师作为旁人,无法窥见遭遇事件全貌,妄自臆测事情真相有失公允,自是不知众生为何而累,因何而苦。故而不在手记中对所遇之事作出分析与评价,将思考留给后人。”

    “但若是见受苦受难者而不施以援手,岂不是假慈悲?”

    钱恩朗当面质疑佛法,觉古方丈只是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借汝昨日青楼苦难女子之问回答,吾为僧者,便不该与红尘女子有所牵扯,以致落人口舌,让佛门失信于天下。众生皆有立场,便应依立场而行,否则便是离经叛道之罪。是故吾等之慈悲,只得借以布施粥餐、开坛讲座展现。”

    “心怀慈悲者却不得对于他人施以帮助,这亦是一场苦难。”

    “人生在世,便是与苦难相伴而行。游云渺是如此,吾是如此,汝亦是如此。”

    听得方丈一眼,钱恩朗豁然开朗,双膝下跪对觉古方丈说道:

    “请大师允我于寺中钻研佛法。”

    “汝为儒生,应当知晓此为离经叛道之罪。”

    “求道之路不分彼此,我已寻到自己的道,还请大师开恩,允我证道!”

    “阿弥陀佛……”

    觉古方丈答应了钱恩朗的请求,但亦表示不会收钱恩朗为徒,而且只允许他在寺中钻研一年,待到游云渺功成便与他一同下山。在那之后,钱恩朗请方丈为其剃度以证决心,早晨他与灵明寺众僧人一同早读,午间一同食素,夜间则与觉古方丈去到小镇酒楼感受人间烟火,第二天凌晨被降龙伏虎二位金刚捡回山门,日复一日。

    但这一晚,觉古却带着钱恩朗去了另一个地方。那是一片废墟,是流离失所的乞讨者与无家可归流浪汉们的聚集地。废墟残破不堪,连一间足以遮风挡雨的屋子都没有,到处都是鸟兽人群的排泄物,甚至还有动物的尸体堆积,那些人们便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换上衣物吧。”

    觉古方丈交给钱恩朗一件破破烂烂的衣物,钱恩朗遵照方丈的意思将衣物换上,然后与方丈一同往身上涂抹泥土,把自己弄成肮脏的模样。然后钱恩朗跟着觉古方丈,混迹在人群之中,与他们攀谈起来。

    “哈哈哈,原来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啊!”

    “你最近几年也过得很糟糕啊!”

    “又是魔类,又是正道联盟,又是黑不溜秋的什么阁子,这年头是越过越不如意咯。”

    钱恩朗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交流之中,只是默默地听着,思考这些人眼中的世界是何样的,又与他们修仙者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

    “下次再见啊!”

    约莫半个钟头之后,觉古方丈结束了与他们的交谈,带着钱恩朗离开了这片废墟。此时,钱恩朗才开口说道:

    “我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众生百态。有的人愤世嫉俗,有的人苦中作乐,有的人装聋作哑,明明是同一批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不同而有万般姿态。但他们的困境确实就在这里,身为佛门中人,我们应当予以布施,但我不禁开始思考,对它们施以援手真的是好事吗?”

    “授人以鱼,难保不会引发争执;授人以渔,又不知他们之中有几人愿意改变如今现状,改变之后是行善还是作恶,且耗费的时间太过漫长,若真有人愿意放下一切成见去帮助他们,那人必是千古圣人,但那人绝非是我们。”

    觉古方丈如此说道,那些人的苦难他看在眼中,却是绝对救不得。佛门自有佛门的立场,有佛门的利益,僧人应当以维护佛门的立场与利益为优先;钱恩朗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儒门也是如此教育门徒的,应该说在这方面儒释道三教都没有差别。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