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小山恋 > 03:各有难题

03:各有难题

    高家在村里,甚至到整个队上,提起来都让人竖大拇指。

    啥时候看人家吵过,更不要说打架。

    今天高朋举这一架,把整个老杨屯都惊呆了,当天没有人去高家,谁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第二天村里的妇女们陆续的往高家凑。

    张新阳没那么八卦,当天高朋举打架被他父母拉开之后,父母也回来了,第二天也没去打听,只知道高朋举第二天就回市里了。

    最后真相还是从堂弟那里知道的。

    “高朋举打的是他小舅子。”

    张母恍然:“我就说不认识呢,原来是他小舅子,啥时候来的?咋没看到?人来做客还把人打了,这哪行啊。”

    张万龙得意的扬着下巴:“二娘,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听说和那个杨彤有关。”

    生怕二娘不知道杨彤是谁,还强调一遍:“那个园艺师,那个女的。”

    “你听说啥了?”张母看他这副样子,哪里还不懂的,索性直接问了。

    “整个大安大队都知道了。”

    这话还真不夸张,要不老人总说呢,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特别是农村,谁家有点事,一传十,十传百,哪能瞒得住。

    “到底怎么回事?”张母等了半天也没听到原因,只能追问。

    “反正和那个园艺师有关,打架之后杨彤走了,高朋举也走了,他小舅子也走了。不然他结婚这么多年,啥时候看到他小舅子来过,人来了就打架,姐夫和小舅子打架,和外人没关吧?杨彤却走了,一看就是和她有关。”

    张万龙反复强调,不过推理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张母点头,却也没再追问。

    这事在村里议论了几天,最后到底咋回事也没人知道,高朋举又跑回城里了,看不到人,村里人的话题也慢慢转到各家粮食卖了多少钱的事情上。

    如今休息下来,大家也想趁着下大雪之前把家里地里的秸秆处理掉。

    张新阳也没闲着,他打算从屋里烧锅炉取暖这事上着手,让村里人看到秸秆的用处,又能省钱。

    十一月天气已经冷了,张新阳把西屋收拾完能住后,就搬了过去,每天自己烧炕,只是屋子冷,按张母的意思安装好锅炉后再进去,不然冻到。

    张新阳说没事,又将买锅炉的事情揽了过来,张母自是信得过儿子,听说儿子在网上买的也没说什么,虽然生活在农村,不过网上购物早就走进人们生活,张母自己现在看直播也会在网上买些东西,开始不会就隔壁刘英回来求刘英帮着买,后来干脆让刘英教她,自己开始网购。

    与张母相反,张老汉不赞同这些东西在网上买,他的想法也简单,这东西虽然不值啥钱,可没亲眼看到,哪里知道质量怎么样,但儿子和老伴都赞同网购,他唠叨两句也就不再管。

    结果等东西送到家里时,张老汉看着“锅炉”围着打量好几圈,总觉得哪里不对,一时又说不上来,反正和他看到的那些锅炉一样,但有些地方又不对劲。

    张母如今最喜欢的就是养生,所以学会网购之后购回家的东西,第一个举动就是看品牌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然后去网上查品牌。

    这一看,发生不对劲了。

    “生物质锅炉是啥玩意?”

    她的话音刚落,张老汉眼睛也瞪大:“这是你弄的新玩意?”

    张新阳不急,耐心的给他们讲,“爸妈,咱家每年取暖烧煤最少两吨,去年煤一千一吨还不是什么好煤,烧煤花钱多还污染环境,这个生物质锅炉就不同了,以生物质能源为燃料,就比如秸秆,只能用你们每年取暖一半的钱,烧的却比用煤烧的还要热。”

    儿子这些日子一直和侄子在研究秸秆的事,张老汉知道儿子不可能放弃,现在看到这个什么生物质锅炉,也懒得说他。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他们接受新的事物,更有新的理念,这半年来张老汉从开始不服不认同,到服了,心态上的转变,他自己最是清楚。

    张母是不在乎这些,只要自家老头子不闹腾就行,看老头子不说啥也来了兴趣:“从哪里塞柴禾啊?这烧柴禾得一直往里添柴吧?还得切碎了吧?”

    “要按你说的,还用啥锅炉,直接自己烧柴禾就行了。”

    “那能一样吗?没听新阳说这是烧生物质能源的。”

    “知道烧能源,你还问怎么添柴?”

    张母被老头子怼的说不出话了。

    两人一辈子相处模式就这样,张母早就习惯了不会生气,不理他只问儿子。

    “把秸秆粉碎后压成颗粒,烧那些颗粒就可以。”张新阳也是多方查资料才打听到的,“海伦那边已经几年前就用上了,效果很好,把炉里填满颗粒就不用管了,和烧媒一样。”

    “那这个好啊。”张母看着生物质锅炉,“那能用咱们的秸秆换吗?”

    “妈,你们每年处理秸秆都是烧,能拿去卖钱你们早就卖了不是吗?不过我可以和秸秆回收场那边商量一下,让他们自己过来把秸秆拉走,这样也省着大家天天偷着去烧秸秆,最后还要被拘留。”

    “那你试试吧。”张老汉这次没说儿子想法天真。

    得到父亲的认同,张新阳也有了动力。

    他知道靠自己不行,第二天去找了高毅江,以整个大队出面联系厂子那边,这样对方派车过来拉秸秆也不用担心变卦而白跑一趟。

    何况家家秸秆的事情,也得队上去和老百姓谈。

    事情初期谈的并不顺利,毕竟他们附近就有很多秸秆,没有必要花费多余费,还要从四百多公里外过来拉秸秆。

    高毅江并没有放弃,私下里和张新阳谈过之后,这事还得由镇里出面,毕竟这是好事,由镇里和海伦那边领导联系,再由那边领导联系厂家。

    几经周折,最后通过省农村能源总站那边的领导出面,生物燃料加工厂那边同意过来拉秸秆,但是秸秆打包要由他们自己完成。

    高毅江松了口气,另一个难题又来了。

    他们这边打包机还真不多,倒是他去南方时看到过打包的秸秆。

    而且一台打包机要十六七万,雇打包机打包的费用老百姓一定不想出。

    高毅江这几天往张家跑得多,说起打包费用来。

    “三百多一晌地,按理说不多,可老百姓过日子仔细,一分钱掰成两分花,一把火烧了还能给土地做肥料,谁会心甘情愿掏那三百多块钱?”

    而且谁家只是一晌地?多是一晌半地,这样差不多就五百块钱。

    别看现在家家条件好了,可年岁大的人和儿子分开过,过年也不会舍得掏五百元买年货,所以这五百块钱想让他们往外掏,怕是难。

    高毅江去张家的时候多了,村里也就慢慢知道他们在为秸秆处理的事情忙,现在没事家里闲下来,听说张家买了一个新能源锅炉,不用烧煤,好奇的人都过来看了。

    现在外面零下十多度,对北方人来说还不算冷,一般家里都是早晚烧一下锅炉,把屋里暖暖就行了,反正睡觉时往热炕上一趟,盖着厚被子也不冷。

    但是进了张家就不一样,锅炉烧了之后也不停,所以穿棉衣进来坐一会儿就热得一身汗。

    而且这个锅炉烧了之后,烟筒跟本看不到冒烟,大家越看越是觉得新奇,听到比烧煤还便宜后,有些人心动了。

    能待在暖和的屋子里,还不用花那么多钱,谁不喜欢啊。

    张新阳借机也推荐大家买,毕竟现在大部分人家还没有买取暖的煤,可买锅炉的钱就又让大家犹豫起来。

    “一年能省下一千多的煤钱,还能全天二十四小时屋子取暖用热水,用煤可做不到,这样算其实也不算多花买,用几年烧煤的钱买新锅炉又能屋子里一直暖和,说起来还是合算的。”

    最后第一个决定买的是李家兄弟,当天晚上孙红梅直接到张家来,把钱给了张新阳,让他帮着买锅炉和燃料。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天个,村里陆续有十多家都让张新阳帮着买了。

    高毅江过来后听到了很高兴:“慢慢看着好用,大家都会用这个。”

    “高叔,其实现在这种燃料加工厂以咱们北方的秸秆量,跟本忙不过来,为了长久能这样发展,最好还是建一个燃料加工厂,也算发展本地经济。”

    “你说的不错,这个问题我也想了,今年把东西送人家那里去,听说这个东西还能卖钱,咱们的却是一分钱没有,还要求人回收,这就是问题,第一年求人行,第二年呢?”高毅江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心里憋了很久的想法突然忍不住问出来,“新阳,你有没有想过做村长?”

    “啊?”张新阳被问得愣住,反应过来后笑了,“高叔,我不行,我哪懂那些。”

    “什么懂不懂的,能带着村里发家致富,那就是好干部。”高毅江知道一句两句说不明白,也不在继续这个话题,说出了这次过来的目地,“现在就是打包秸秆的问题了,一家一家做工作也没用,五百块钱不多,却也不少,主要是大家都是过日子仔细的人家。”

    “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张新阳劝着。

    其实开始时他就有别的想法,把秸秆送给打包秸秆那些人,他们有打包机,打包之后可以直接把秸秆拉走卖钱,但是这些并不是由他能做主的。

    另一点,他也明白高叔为何这样做,农民自己烧了不觉得心疼,只当给自己家土地做肥料了,可是看别人拿走挣钱,心里就不会好受了。

    毕竟谁也不会嫌弃钱多。

    最后高毅江也没找到好办法,天色已不早,先回家了。

    事情僵在这,张新阳心里也着急,他怕再这样耽误下去,农民就会放谎了,毕竟雪一下,秸秆被雪埋,今年就不能放谎,只能等到开春,那样耽误春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