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我的日记 > 2022年11月2日

2022年11月2日

    最近还在恢复状态,所以质量数量上可能都有待提高,大家多担待。

    今天我们大学这边静态管理了,更一个日常篇,聊聊最近想的一些东西,明天把上次草草结尾的部分补充完整,再说点别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个人很喜欢跟大家说青年的压力相关的话题,一说起来总是长篇大论且不知所云。其实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的学生,那就是我现在真切的感受到的东西。我知道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知道我优势在哪缺点在哪,并且我也尝尝充满自信。

    然而每当我试图看向未来,又总是倍感压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压力,只不过有人的压力是父母规划的路怎么走好,有人的压力是看不清楚自己的路,有人的压力是明确感到自己的路不同寻常不能回头。

    我的情况略微特殊,我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我知道我的未来会是公务员,作家或是精神文化领域的创业者,也或者有可能能兼一个小有名气的社会学家,又或是会额外涉及一点小小的演员导演之类的艺术领域。

    我现在所做的写书,看书,积累经验,丰富学识,增强认知也都是为这些做准备。

    每当这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已经明确了我的方向,我也确乎在为之努力和进步,可我还是时刻感到迷茫和焦虑,是否我是个假装自信骗过自己的人呢?

    但是这几天通过刷抖音我大概想通了。

    事实上,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是带着压力和迷茫属性的,只要认识到了一定程度,即使那些已经被父母安排好了前路的人,也绝不会比别人少哪怕一丝的焦虑。

    因为这个年龄段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一个人生中可能性最大的年纪段,简单来说我们都认为这个阶段的我们有无限的可能。

    而因此产生了两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首先是大家都知道一个心理学尝试叫做恐惧源于未知,我们都在说这个阶段有无限可能,会直接导致未来人生路的好坏。于是我们倍感压力,因为我们被传导的思想就是现在你该决定你的未来的方向了,并且你未来需要为你现在的选择负责。

    可是问题是我们人生的始终都是无限可能的,大部分人在这个时间段就决定了未来的发展只是因为当他们做出了选择适应了平庸就没有再做一次选择的勇气了。事实上本质仍然是对未知的害怕:如果我想要去追逐我所梦想的,那我失去现在即有的怎么办?

    这点其实很容易理解,就像我总告诉大家我有喜欢的人,可是我只敢在这里说说,甚至可能见到的话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本质上也是在害怕未知,害怕被拒绝,害怕受伤呗。

    有些事当我们真正面对时,才能知道需要多大的勇气。

    还有另外一点,我们除了害怕未来人生的未知,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越来越深陷在世人的舆论场里,他们说你要一生负责,他们说稳定比收益重要,他们说你觉得别人都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不这样,他们说我们比你们更有经验做出的选择更加正确。

    每个人都表述着自己的想法以此获得一种潜在的满足感,仿佛年龄大阅历多是伟大的代名词,可事实上我们在告诫别人的时候很少会考虑别人的特点,他们的优点缺点时代特点,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想要获得一种“我能影响别人”的自我满足感。

    然而对于听者来说,除非有极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否则都会陷入一种错觉,一种“我如果做错了决定那么我后半生就完了,不再会有翻身的可能的错觉”。于是我们发挥中国人的特性,积极的对这一次做准备,押宝在这一次。

    我们用我们全部的心气儿放到这里,一次allin,不管成败心气儿都散了。到后来,如果他们不能混出头,心理差的会后悔一生,变本加厉的限制后代,心态好一点的会觉得这一生就这样也挺好。可是能有幸被治愈到敢于重新对人生做出选择的人很少,因为大家都默认了青少年才是有无限可能的,而其他年龄需要稳定和走向稳定。

    于是我们的一生被我们自己下意识的忽略掉了大部分,我们觉得小孩啥都不懂,中年忍受职场,老年对抗疾病,我们在青春变得放肆,变得敏感,变得压力变得迷茫。

    所以青春迷茫正常吗?

    太正常了呀!

    至少迷茫的底层逻辑是远视,只有那些会抬头看向天空看向未来的人才会迷茫,不是吗?

    我们羡慕枝头鸟儿的单纯美好,可是我们从没有想过我们有一种鸟儿绝对不会有的抬头看向天空眺望更远的地方的能力不是吗?

    就如同幼儿时的单纯,中年时的无奈,老年时的病痛,青年时的压力也是人类社会赋予我们的规律,所以想到这里但是没那么害怕了。

    反正我从不爱听身边的经验者的话,大不了中年晚年的时候再allin一次呗,反正我能确保的就是我的付出不会很少,至于成败就交给我深爱的玄学,我爱的不正是它似可感而实不可知的冥冥质感吗?

    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知天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