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KS噶尔古城的“神秘”建筑和历史

KS噶尔古城的“神秘”建筑和历史

    【神秘的中式建筑】

    KS噶尔古城是一片千年历史的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群,受气候、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房子有着大致统一的造型和颜色,放眼望去,一片“土”色调,分不出谁是谁。

    只有它,只有这座建筑,是典型的仿古中式小楼。

    离近了看,这座建筑显然是新修的。枣红色的外壁,檐角飞起,庄重而具有生气。在整座KS噶尔古城中,它的地理位置显得格外优越,凭栏远眺时,尽揽整座KS城。

    我当时有些纳闷,就向身边的过路人打听,对方只说“是观景台,刚刚修建好的”,就没有了下文。

    当时我也没多想,真的就把它当做观景台,简单看了风景之后,就离开了古城。

    关于KS噶尔古城的游记发出之后,有网友提供了关于这座中式建筑的大致信息,他说:

    “KS真是太美好了。去年国庆待了两天……那个中式建筑应该是耿恭的祠,汉代名将。KS真是有很多汉代文化元素留存,古城外不远,还有做(座)盘橐城,纪念班超的,《汉书》中的人物,好像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汉代与KS】

    原来这是一座仿汉代建筑,那么我先前所猜测的“仿宋建筑”应该是错误的了。

    KS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就是公元前60年的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兴起,也是发生在汉代,而KS作为西域三十六国的中心、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汉代开始的。想必当时朝廷为了强化KS当地的管制,注入了不少中原文化,留下了许多汉代的印记。

    当然,还有这一位名垂青史的人物。

    耿恭,东汉著名将领,出生自将门世家,他的爷爷、伯伯、爸爸、叔叔、堂哥、儿子、孙子,全部都是当时的名将,世代簪缨。

    汉明帝去世之时,朝廷大丧,青黄不接,耿恭在缺少援军、弹尽粮绝之时,殊死保卫西部边疆。敌人用官爵和美色来诱惑他,用断绝粮草和饮水来威逼他,都没有动摇他和下属们的军心。耿恭的半生,抒写的是一篇守卫疆土、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可歌可泣,但是少有人知。

    KS当地在2015-2017年间重修了“耿恭祠”,历史需要铭记,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英雄。

    【英雄、历史与旅行】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这件事突然启发了我。我发现热爱旅行人有着统一的群体属性:好奇心、好学心、喜欢风景,也喜欢钻研风景背后的故事。

    拥有这些属性特点的旅友们,无论去哪一个地方旅行,遇到祠堂、纪念馆、博物馆,都会进去看一看,因为那里面面记录着城市风景背后的故事,还有故事所依托的那段历史。

    历史有“用”吗?

    在不成熟的少年时期,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且一度对历史课本不感兴趣,蹉跎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最美好年华,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如今写游记,经常需要“恶补”,有时还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被人纠正。

    你看,人生是需要补课的。随着年纪的逐渐增大、阅历的积累,我越来越觉得,历史是一门非常值得研究的学科,它是一门“技术活”。

    历史不同于数理化,不会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与工作,它作用于我们的意念和精神。

    ①,通过旅行了解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眼界,延展我们思维发散的幅度,让一个人活得流畅、懂得变通、成为独特的个体,从而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不断活出新宽度。

    “虽百世可知也”——知识改变命运。

    ②,纵观古今,可以被记录在史书中的人物,言行多是后世的楷模。从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穆桂英,他们仍然“活”在如今的文艺作品里,关于他们的事迹,展示在各地的博物馆、公园、景区中。

    当读、看、听起那些故事,会引发很多人郑重地思考“尊严与荣誉”的意义,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安于自己的本分——把“英雄”的精神注入自己的血液中。即便平凡,也可拥有使命,不负民族、国家,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人生才有价值,才算是不白活一回。

    做事先做人——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修身。

    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素质以及道德行为,无一不受过去历史的影响,作为中国人,学好中国的历史,有了“参照物”,便可以知大知小,存底线、有格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是如果温习旧的知识可以有新的感受和发现,那么就可以当老师了。我们在旅行中了解历史,也是一种“温故”,虽然未必“可以为师”,却也可融润气质、丰实内心,也算是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了——了解历史、知晓过去,可以端正眼前、正视当下。

    所谓“自我勉励”,就是这个意思。

    XJ旅行还在继续,更多游记且待今后的内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