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博物馆(2)

    继续XJ旅行。

    就要离开KS了,临别之前去了一趟KS博物馆,在这里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认识了很多的古老物件儿。因为有着“丝路节点”的特殊背景,KS地区所出土的那些文物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甚至世间少见。今天(以及后期游记)就来分享其中一部分。

    核桃

    这是塔县墓地中出土的两颗核桃,外形看着跟咱们在铺子里买到的干果小零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它们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汉唐时代的遗物。

    被发现的时候,它们是作为陪葬品精心地被摆在一大堆瓢瓢罐罐杯杯盏盏中间。大概古人希望自己死去之后也能享受生前的美味,所以把这美味的小吃一起带到“那边”去了吧。

    事实上,我在KS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多件文物都出土于塔县的古墓,它们分布于塔什库尔干河沿岸,有178座之多。那些带有鲜明青铜文明色彩的文物一出土就震惊了世人,这说明,帕米尔高原在1500年前就已经(至少与中亚各地)有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存在,并一直续满整个汉唐时期,更加坐实了古代葱岭是古丝路东西方文明重要交汇点的历史地位。它们不仅对研究我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甚至可以上升到世界的高度。

    KS各县市出土的汉唐时期的文物格外多。从公元前200年左右到公元900年左右,整整1100年的时间刚好是中国的社会发展成型、中华民族确立的关键的一千年。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话题:我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中华复兴”,究竟复的是什么?

    有人在下面回答:汉唐盛世。

    且不论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但这至少说明,在国人心里“唐日月,汉衣冠”的确是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际声望至高的闪光点——

    曾经,长安有着百万的常住人口,其中外国人的数量就接近十分之一,包括欧洲人在内的高鼻梁、蓝眼睛们不远万里都要沿着丝绸之路到这个“世界的中心”看一看。那是真正的盛世,人们眼界开阔、见识深远,女性可抵半边天。到现在为止,海外的中国人聚集地还被称为“唐人街”。

    从KS博物馆里展示的文物可以看出,唐代时期的XJ宫宇华丽,屋厦装修十分讲究。且随着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在东方的传播,各类佛事在汉唐时代逐渐风靡,并成为唐朝的“国教”。这一时期出土的KS文物丰富多彩、风格万千,也和当时的几大宗教融合有关。

    泥塑佛头

    这是一只出土自BC县的唐代高髻泥塑佛头,它的造型虽然简单精炼,看起来非常浅显,但其实这里面的信息量很大。

    首先,它说明至少7世纪的时候KS地区就已经流行佛教了,而BC县又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地方。这个位于KS边边上的小城,不仅有着千岁的胡杨、万年的大漠风光,叶尔羌河与KS噶尔河下游的优越地理位置又使它成为“地饶水草”的一片有山有水的绿洲。维吾尔族有一个分支叫刀郎,他们就是都是巴楚人。此外,这里留存着久远而庞大的佛教文化、极具考古价值的千年古墓和古丝路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遗址。

    玄奘当年西行之时,正是此地及“隔壁”的屈支国的佛教最为发达之时:当地“方圆千里物产丰裕”,葡萄、石榴、梨、桃、杏……又因靠近天山,各种贵金属何矿产也非常丰富。

    作为古丝路的“三岔口”,BC县及KS周边几个县出土的文物都比较……时尚:

    人们穿着丝绸的衣服,身上系着手工编织的时髦衣带,还有铜镜子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托库孜萨米遗址出土的一尊石膏象头,更是刷新了人们(主要是我自己)对丝绸之路传播力度的认知。总之,巴楚是一个人文历史丰厚的县城,更多的内容等到下一个阶段写巴楚游记的时候再详说吧。

    对了,还有几句差点忘了说。

    其实KS的宗教文化并非只涉及到佛教可***教这么“单调”:

    我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说是公元6世纪的时候,基督教曾经在亚洲盛行,那时的XJ已经承载起西域文明的繁荣,但让人意外的是,KS当时竟然流行的是基督教而并非佛教和***教,甚至当地的“首席主教”比英格兰的坎特伯雷(基督教摇篮)出现得都早。

    但基督教在这里的繁荣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此后便是玄奘的西行以及在“取经”过程中对佛教进行大力传播。再然后,一座座佛洞开挖、佛像竖起。同时,粟特人一边将中国和欧洲的贸易经营到空前繁荣一边将统治者的宗教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当这一切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教还没有诞生,或者说,并未被全世界认可。

    多少遥远的故事因为缺少文字的记录永远地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老物件儿,未曾开口,却始终在诉说。

    本来这一篇文章安排了5件文物,但是写着写着就聊跑偏了,不过这些配图的内涵也都括在文字中了。XJ就是这样,很多很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