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博物馆(8)

    继续XJ旅行。今天接着分享KS博物馆里的古老物件儿。

    大概是因为KS这个边陲小城有着“丝路节点”的特殊背景,所以在我的感受中,KS博物馆所展示的少数民族生活风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今天就来分享其中最特别一部分:宋代、喀拉汗王朝遗物。

    之所以敢把它称为“最特别”,主要还是因为这些文物所存在的年代比较特别:

    宋代及前后的那500年,我国内地的经济文化还是非常繁荣的,“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虽说经济重心南移,北方疆土一言难尽,但这一时期老百姓生活得还是很好的,没有爆发大型的农民起义,算得上国泰民安。同时:

    宋代的文化艺术也很繁荣,包括20000多首宋词,还有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但是——

    宋朝的领土缩水(相比唐代)是严重的,四周的“强敌”还特别多。朝廷有时候也不咋给力,动不动就战败,动不动就赔钱,动不动就割地,对外关系极其紧张。所以:

    KS博物馆里的“宋元丝路和社会文化的演变”这个不起眼的小小区域里的这些文物,就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在唐代“安史之乱”之后,脱离了中原统治的我国西域地区在宋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上都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咱们得从8世纪——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那一场内战——之后开始说。

    在唐朝国力锐减的同一时期,阿拉伯世界却经历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与欧洲贸易频繁。阿拉伯语覆盖范围从西班牙延伸到阿富汗,可是西方人的发家之路却不怎么光彩:

    当时有很多巨大的商业汇集区,但相比各种各样的香料、香水、皮革,以及贵重的首饰和工艺品,市场上更受欢迎的商品是:奴隶。

    贩卖人口让欧洲和中亚的很多人赚了大钱,包括威尼斯商人。这座水上名城堪称“建立在奴隶尸体上的城市”,亚得里亚海的明珠有多亮,阴影就有多黑。当然,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咱们回头单开一篇再聊,我们回归正题。所以:

    9-10世纪及后来的一段时间,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贸易万象更新,统治者们疯狂造钱,KS也出土了很多那一时期的古货币。

    而当时的KS并不隶属于宋朝,也不是“附属”,而是喀喇汗王朝的东部。

    在之前的游记中咱们提到过,“喀喇汗王朝”是个迷一样的存在。

    关于它的起源,史学界的争论特别多,可参考的资料又很少。而当我发现,书籍中记载的东西和互联网搜索到的内容很多时候大相径庭并也有别于五花八门的纪录片的时候,我就已经放弃去寻找“真实”的答案了。

    有时候,历史没有真相;有时候,它究竟是个什么样,或许根本也不重要。

    喀喇汗国的阿尔斯兰汗废除了旧的“可汗系统”,以一系列的战争加强了自己的政权,并拥有自己的钱币。在此之前,KS及周边地区的人民大多信佛,佛教文化辉煌灿烂,而在阿尔斯兰汗的大力推行之下,***教从此在这一片土地上扎根,被立为当时的“国教”,并流传至今。

    至于当时发生了什么,众说纷纭,传闻颇多,且不被信服。就连阿拉伯的史学家所编纂的史料都反复被后世质疑、否认,甚至不断推翻……但可以确定的是,喀喇汗王朝是——至今仍被全世界1.3亿人使用的——突厥-回鹘语言系民族(包括我国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及周边数个“斯坦”国家等)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从那一时期所出土的货币中,我们还可以收获更多的讯息。比如说:

    迪拉姆——到今天为止他依然是阿联酋的货币——是纯银打造的;

    乌兹别克斯坦有一个2500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这个享誉国际的中亚旅游城市当时是古代中国,古代波斯,还有古代印度三大文明体的一个枢纽。现在人发现,这里所铸造的钱币出土于全世界的各个地方;

    当时的长途贸易“快递队”效率已经非常高,旅行家们已经在“带货”了;

    富人靠奢侈品和丝绸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及品味的与众不同,这点倒是跟当今一样……

    难以想象那一时期***世界的钱币的巨大影响力,因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告诉我们,很长一段时间英国人都是模仿***的钱币来铸造自己国家的货币的。

    欧洲西北部有个大不列颠群岛,阿拉伯的货币甚至能够达到这个群岛的偏远地带,更不用说作为丝路古驿站的KS了。所以:

    当我看到这些个不可思议的文物在没有高超交通工具且科技也不发达的年代能够传达到当今的我们眼中的这个“偏远”小城的时候,是备受震撼的,是颠覆认知的。“丝绸之路”这四个字的力量是强大的,这让我重新定义眼中的世界。

    喀喇汗王朝的出现,打破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阿拉伯帝国、拜占庭,还有可萨。后来可萨毁在了一群海盗手里,而这些海盗又靠着独树一帜的贸易头脑推动了拜占庭的巅峰期,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拿破仑曾经把这个地方称为“全世界的中心”,人口众多,昼夜通明。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堂、修道院、法学院,还有华丽的宫殿和清真寺,很多都是那会儿遗留下来。所以:

    在这一时期,男人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带上自己的刀还有盾牌,去海上远航,会一会那些强盗和殖民者,或干脆自己做强盗,然后把黄金从遥远的地方带回自己的家乡。

    有一些人把生意从海路做到陆路,并沿着陆路接近东方;有一些人出了门就再也没回去过,死在了探险的路上,或者平静地客死他乡。

    当然,喀喇汗王朝也经历了很多个阶段。

    最初,他们的疆域以(今日的)阿富汗北部为中心,是突厥人的后代建立的。游牧部落最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们特别会用兵,调度能力极强。

    在那一时期的欧洲作家的著作中,喀喇汗王朝的军队被形容为“蝗虫或蚂蚁,就像沙漠里的沙子一样数不胜数”。欧洲人觉得莫名其妙:前阵子俺们还开开心心地做着小生意呢,那桦树皮做的账单和收据还跟兜儿揣着呢,咋了这是?啥时候出现的这么个王朝啊?

    紧接着,就是乌泱泱的灭顶之灾。

    史学家科普说,这一时期巴格达的政权衰落了,喀拉汗王朝崛起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借的就是这股子东风。总而言之,对于这个王朝的起源大家特别喜欢使用一个词:突如其来。突如其来的崛起,突如其来的辽阔疆域,涵盖了我国周边的几个“斯坦”以及(当时的)XJ至少有一半的地方。游牧部落另一个神奇之处是:

    这些人治理天下的方法从来没有个规律可循,东一耙子、西一榔头的,也没有什么信仰,更谈不上文明,但是他们特别懂得利用,很会揣摩民心,看重有学问的人。或许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喀喇汗王朝几乎每一个“汗”都特别重视文化艺术,喜欢扶持学术事业。包括我们之前在游记中提到的***几何图案,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具有标志性的艺术符号,应该也和这一时期王朝统治者推行宗教的强硬措施有关——当然这是个人推测。

    摆在KS博物馆里的《突厥语大词典》,以及突厥人绘制的精致而详细的世界地图,都是那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对全人类的宝贵贡献。

    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学者就是玉素甫。翻翻他的诗集就会发现,《福乐智慧》事实上是一套百科全书,内容覆盖面极广。它既讲述了很多平常的人生道理,又能够上升到君王治理天下的角度去规劝;能够动之以情地提供处世哲学,教人如何去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如何在社会上立足,也能够晓之以理地将上流社会的高品质生活方式信手拈来,让那些暴发户们口服心服……甚至食物的味道和某些药理都写得清清楚楚。

    新上位的王族们开始享乐,哲人创作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受用,但好景不长:

    很快,塞尔住人打来了,并加速了扩张的脚步,将王朝推入到崭新的喀喇汗-塞尔柱时代,此时的KS噶尔已若即若离于其疆域的最东部。但这并没有影响塞尔柱人的野心,在雄心勃勃地攻进巴格达、结束了白益王朝之后,又是一波大举铸造钱币。

    这些人的很多做法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其原因也几乎无证可考。比如:他们甚至抛弃了自己原来所信仰的基督教——在此之前,很多游牧民族和草原部落都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信仰者——而强行要求全民改信***教。

    在我所看过的关于这一段历史的书籍中,有一个作者心有余悸地说:“如果他们可以稳稳地走,可能世界的格局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子曰:欲速则不达。尽管这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一个帝国,但当它们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打到土耳其之后,小亚细亚半岛整个乱成一团,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巨大的宗教战争,将其扩张的脚步终止在了东征的十字军手里。再然后,一个由西欧人主导的时代,开始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