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沙漠公路自驾游(三)(2):一路的风景

沙漠公路自驾游(三)(2):一路的风景

    继续XJ自驾游。

    前文我们提到,一进入塔克拉玛干,车上的小伙伴就纷纷表示,塔里木沙漠公路“和想象中很不一样”。我们就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聊:

    这里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沙丘的起伏也不太大,就像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

    丝路千年,驼铃声远,塔克拉玛干似乎一直都是古人眼中“千里风骦,骁啸逐热浪”的样子,脚落坑陷,茫茫无边。

    但,我们依然在这片占地面积330000km²的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中发现了别样的风光:

    |生命|

    其实沙漠里是有绿植的,种类还不少。

    我也是后来到了塔中才听说,中石油不仅斥巨资修了这条路,还跟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联合研发了一个“沙漠植物园”,陆陆续续引进了好些个荒漠植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前前后后近百种。但我们后来没有找到这个园,估计是不对游客开放的吧。

    经过石油人近30年来对这条路的妆点,人工栽种的绿化带沿途遍布。它们有的稀稀疏疏,有的则呈现出“林荫大道”的走势——当然,这样的感受也只不过是我初入沙漠时满怀好奇的“井蛙之目”。后来我们到了塔中,看到采油队和他们的家属在沙子里种枣子,种西瓜,而且那瓜还又大又圆又甜的时候,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了。

    再后来,我们在塔中又认识了一群打理“大罐子车”的石油小兄弟,其中有健谈者自豪地跟我们说:西瓜算什么,我们这里有好几十种植物。接着他用手一指:那边还有红柳和刺槐,还有沙拐枣,好几千亩呢。

    怎么说呢,论咱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能耐,就算把塔克拉玛干沙漠栽成“金色亚马逊”,我都不以为奇。这事儿咱们后面塔中的内容中再详细展开,不急。回到今天的话题:

    |风景|

    在那些绿化带较为宽阔的路段,沙漠公路两侧的风景是相对纯净的,空气中几乎闻不到沙土的味道,蓝天白云与茫茫黄沙相映,就像我此前在WLMQ博物馆的宣传画册上看到的图片一样美。但同时,根据路边醒目的警示牌的提醒,我也发现,这样的路段又往往是坡道与弯道交相衬托的事故多发地。所以……

    净化空气是为了清扫视野障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旅行者们的那些关于“危险”的顾虑,造路人抢先几步早就想到了。

    有一个担心是多余的:

    这一路信号塔一座连着一座,游客是不用担心手机没有信号的。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攻略了:

    我发现XJ的信号塔以移动和联通为多,而XZ那边(相对偏远一些的山区)则是电信居多。上次我们去纳木错北岸老乡家,遇到了只有电信卡有信号的情况。

    从边疆地区旅行回来后,有一个生活习惯保留了下来:常备两部以上的手机,备移动、联通、电信三种电话卡,这样的举措(尤其在无人区、半无人区以及各类地广人稀的地方)相对保险,不仅可以救急,或许还能够救命。

    不过我们国家的边疆建设还是非常优秀的,即便偶尔信号失联,也有里程碑提示我们行程的参数。

    沙漠公路的优秀还在于它的路面。

    此前我有在资料里见过关于这条路的奇妙工艺介绍,说是这条公路主干部分是那种“强基薄面”的操作。也就是说它的底子非常扎实,尽管表面看起来只有薄薄的一层;似乎风沙分分钟就能把它埋没,重型汽车轻易就能把它压碎,事实上“真东西”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我们那位见多识广的广东姐姐说,“透过现象你得学会看本质”,还说这沙漠公路的养护恐怕是造价不菲,你看这路面保持得这么干净,必定是有专人每天一遍巡查的。

    还有你看这沙漠里的作业车,一个轮子就有一个成年人那么高,可想而知这沙漠公路得有多么强大的基础才能撑得住这样的重量。总之就是人不可貌相路不可胎量。

    还有一个担心是多余的:

    我们提前准备的防风镜、防风帽和防风衣都没用上。至少公路周边这百十来米的范围里是没有见到大风沙的,甚至感觉不到风。这大概归功于沿途两侧小沙包上那些整整齐齐的“稻草”,它们并不是沙漠里的植物,而是人工栽植的防风网——

    这条路布置了精细的防沙工程,“稻草”的学名叫芦苇栅栏。

    这些小小的芦苇草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本事,当它们布成方格阵,就有了强大的固沙能力,当年在修建这条路的时候,这样的技术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别看低低的这么一层,在那些强风沙的路段,要是没有它们,只一天的时间公路就能被沙子覆盖掉。这里的沙尘暴狡猾得很,它们会跟人类玩捉迷藏,尤其沙漠腹地,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日子都是风沙天气。有了这些芦苇草,不仅黄沙让路,蓝天白云也会更清晰。

    而在靠近乡镇的地方,天空会更干净一些。

    这里会路过一个著名的沙漠小镇,叫安迪尔乡。咱们下期游记中分享。

    |对了|

    想起来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在路边的沙土里发现了很多的……垃圾,不能分化降解的那种。像这种某牛牌的饮料罐子,底部的生产日期指向2012年。10年了,它还半掩在沙土里,这场景虽然怀旧,可是一点都不感人。倡议大家理性旅行,自备方便袋,还沙漠一份干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