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在十八支队工作了快一年,对于许多前辈,也是很敬佩,支队长(行动)孔卫边,一九九零年屿霖大学毕业,毕业后先后在巡逻支队RP处以及SWAT支队、CI支队工作,参加过第二支赴比拉国的UNFPU,也是亲自指挥参与过若干重大勤务,不止一次带着两三百名SWAT队员端着盾牌顶在了几千同事的最前面,亦或是带着SWAT-1队攻坚,高级指挥员们有一句话,高风险行动现场有他,真的感觉,很踏实。

    而滕支队长则是从调查部门升上来的,从九十年代开始,在CI支队、NC支队工作了二十余年,二零一三年十八支队筹备组成立,滕队长调入,分管调查工作,先后和何华支队长与孔卫边支队长合作,带着这个幕后部门应对了诸多挑战。

    行动处的资深教官魏振华与张凯,也是老资格SWAT队员,魏振华转岗前,来自AF的伞降队,就是大名鼎鼎的15A,魏振华在SWAT-1队工作时,岭海理工大学营救行动,他身负重伤,ICU待了三周,后来被授予S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两位都参加过十二年前的峪西跨区域支援,也是在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六年CT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候多次带队上一线。

    行动队组建以来,多次高风险行动,通俗一点,都是硬骨头,他们,也是过硬的作风优异的工作,赢得了整个系统的高度赞扬。二零一七年,原行动一队徐熠辉在行动中身负重伤,不过也是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同组组员,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二零一八年二零一九年,该部门也是多次完成相关重大勤务,获得嘉奖。

    整个部门流传一句话——我们这个部门最大的成功,就是市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部门的存在。没有人想做英雄,但为了这座城市,为了两千万市民,他们,也能豁出一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