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济慈医院呼吸科,许佳港给年轻医生上课,作为屿霖大学直属的教学医院,这也是工作的日常,作为国内顶尖的大学,上课也会相对轻松一些,本科生大部分都已经保研,考研的基本上也是板上钉钉,研究生不是八年制的就是独木桥挤上来的,当然有时,也会有几位进修医生,当然了,给一流的学生上课,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这次授课,程明莉、周盛新、谭睿也是坐在后排在听,在许佳港心中,感觉就是三尊大神在盯着他。

    尽管也不是第一次授课,不过内心也是七上八下,所幸三位老师也是“慈眉善目”,指出了改进的地方也是鼓励他在细致一些,不仅,这些学生,不仅仅是屿霖大学明日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医学明日的希望。最近和谭老师交流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袁媛袁洁姐妹俩的缘故。谭老师虽然在江川医科大学一附院工作了十几年,不过每次交谈,无论是许佳港、钟一杰(二组)、陶悦悦(二组)这些(相对)年轻的骨干医生亦或是程明莉周盛新,也是能感觉到谭老师的那份难以言说的自信,甚至是,傲气,当然,各位也是感觉,他确实有这个资本。他的硕导,如今也是玉兰JT大学附属红星医院的院长,当年硕士毕业的时候合影留念,第一排除了医学院的领导,就是几位,院士,有一位,也是这几版内科学的,主审。

    “小许啊,还可以,有进步啦,对于病情的分析,对于治疗方案的解释,比之前几次细致多了。”

    “谢谢谭老师。”

    “纯英文授课,其实也是有很多挑战,我们科这几年的研究生,总有一定比例也是像小钟、小陶这种从普通医学院考上来的,对于他们,我们的授课模式,其实挑战也是蛮大的,我们这些讲课的,或许也应该给他们一个缓冲期调整好,必要时也应该指导一下他们。”

    “谭老师,你提醒的很细,之前和钟医生也聊过,他说自己当时也是花了至少半年才跟上了学习进度。”

    “你和小钟,都是蛮优秀的医生,当年,你们也有所不同。来这所医院也是两年了,最初只是想换个环境,不过现在也是觉得,这所医院,也是挺有底蕴的,年轻人,好好干,呼吸重症的未来,终究要由你们来接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