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文娱1999:我成诸巨星阴影 > 第四十七章 英皇?环球?黎清荣的犹豫

第四十七章 英皇?环球?黎清荣的犹豫

    黎国豪父母和内陆的暴发户非常不同。

    谈吐不凡,举止优雅,非常符合张国榕对漂亮的追求。

    这才是内陆真正有地位的人。

    同港岛的老钱家族一样,他们不追求虚名,讲究的是务实,所以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才会出来讲话。

    他们的年纪不大,和张梅二人的岁数相差无几。

    已经认黎国豪为表弟了,所以还是要尊称他们为叔叔阿姨。

    “哎!”黎清荣笑道:“我们都是一个年代的,搞这个辈分?”

    “是啊。”叶秀莲也笑道:“如果我们十年前去港岛发展,肯定也和你们称兄道弟的了。”

    “哈哈哈……”

    张国榕和梅艳方相视一笑。

    黎父黎母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令他们颇有好感。

    “那我们以后就各论各的了?”张国榕道:“我们叫你们哥,然后叫国豪表弟?”

    “哈哈哈!就是这样嘛。”黎清荣道:“不然难倒我凭空冒出两个干儿子啊?”

    “原来想约你们在白金瀚聊的,但是国豪那几首歌火了以后,里面每天都爆满。”叶秀莲颇为骄傲地说道。

    “那当然了,国豪很优秀的,是我见到最有天赋的年轻人了。”梅艳方也非常自豪。

    ……

    慢慢地。

    他们聊开了。

    张国榕和梅艳方也不浪费时间了。

    他们前来拜访的主要目的是想谈一谈黎国豪未来的发展。

    现在刚到有六家娱乐公司很有名,其中有三家拥有自己的唱片公司,分别是:英皇、环球、华纳。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环球。

    大名鼎鼎的宝立金以及附属公司新艺保都在他们旗下。

    过去二十年,宝立金一直是刚到最厉害的唱片公司。

    旗下的艺人有张国榕和梅艳方以及谭咏临和四大天王等大牌明星。

    三分之二的市场都是他们的,只要公司想捧,就没有捧不出来的明星。

    只不过因为这几年主公司飞利浦经营不善,许多老牌明星轮番退隐,再加上数字唱片的推出,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宝立金逐渐没落。

    港岛回归后,飞利浦公司担心宝立金不得不进行公私合营,干脆直接转手卖掉,以一百多亿美金的价格出售给了环球唱片,趁公司还有利润,赚一大笔钱,顺便把附属公司新艺保也卖了。

    总裁郑冬汉(郑中机的父亲)成为环球唱片公司在港的CEO,旗下艺人全部归属环球唱片公司。

    张国榕和梅艳方以及谭咏临早已隐退,故而在合约到期后都不再续约,进入了半退隐的生活。

    与宝立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皇联合制作公司。

    这家公司原本不做娱乐生意的,他们主要负责房地产和奢侈品等业务,偶尔会投资电影和音乐制作等娱乐产业。

    但是在港岛回归之后,宝立金被卖,数字专辑起势的时候,他们立刻抓住机会,一举成为刚到娱乐新贵。

    他们的策略非常简单,主打年轻艺人,培养出了谢霆风、容组儿、王桀等人,刮起了一阵青春风暴。

    布局数字专辑生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进而投资各种偶像娱乐产业,规模逐渐赶上宝立金。

    除此之外就还剩华纳了。

    这家公司主要负责的是国外专辑的引进,可以不考虑,毕竟规模不大,和龙国没什么渊源,除非黎国豪想成为一名外国歌手。

    “这个嘛,容我考虑考虑。”

    听了这番分析,黎清荣知道,签公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谁给你的钱多,谁的势力大,你就签哪个。

    当然,公司资源不多,也是个大问题。

    这就像NBA球队签约一样,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去猛龙,就是因为那地方远离娱乐中心,媒体曝光度少。

    但是进入娱乐中心也是很危险的。

    老前辈们名气大,分到的资源多,年轻人难出头,再加上媒体骚扰,绯闻缠身,无中生有,弄到头还搞什么艺术,时间全都花在对付媒体上了。

    “国榕。”

    黎清荣分给张国榕一根熊猫,顺便帮他点上了。

    “你觉得去哪里发展会好一些呢?”

    “这个嘛。”张国榕转头看了梅艳方后,非常认真地说道:“最好是去环球了,资源很多,郑冬汉是我们的老朋友,他的崽呢,是国豪的好朋友,”

    “对。”梅艳方跟着解释道,“宝立金得到环球的资金后就开始扩大规模了,现在也在签约新艺人,给的资源特别多。”

    “而且我听说,四大天王准备退隐了。”张国榕小声道,“他们退出去以后,就要推新人,国豪很有机会,因为很多老人都很喜欢他。”

    黎清荣和叶秀莲明白,其实张国榕和梅艳方都做好决定了。

    他们两个都待在宝立金很久了,在这个唱片公司取得过无数辉煌,人脉非常广,认识很多朋友,能更好地帮黎国豪起势。

    行里人永远是行里人,掌握的信息永远领先市场。

    只不过……

    黎清荣有一种不安全感。

    因为他是国家实业家,不喜欢让外国人掌握太多资源。

    如果他想做,绝对会插手娱乐事业,就像霍鹰东,必须插手房地产。

    港岛已经回归了,难不成还要让这个地方成为外国的文化传播中心?

    让新人出头是好事,证明了后继并不是没有人才,但是这些新人年纪不大,思想稚嫩,很容易被感染。

    他很想联合一些大企业家自己掌控那边的娱乐生意,但是港岛形势错综复杂,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

    一刀切是不可能的,快刀斩乱麻非但没有用,反而会撩起漫天大火。

    但是现在不做又不行,再不入手,等环球继续做大,就很难收手了。

    更何况港岛本土的英皇也虎视眈眈地看着整个市场,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上层未来的决策是什么样的。

    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加入英皇和环球,然后慢慢渗透,把人脉拿过来,进而将其同类化。

    最激进的做法是自己成立公司,直接同其他唱片公司进行对抗。

    前者最安全,但需要的时间很多,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且会把黎国豪丢到一个大染缸里,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后者用时短,但需要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压阵,如果他挺过去,娱乐走向很快就能控制在手中。

    思来想去,他犹豫不决,心里逐渐偏向让张国榕和梅艳方带黎国豪在环球学习,拓展人脉,进而再投资,不断发展扩大。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

    在他们和黎国豪分析了具体的情况后,这个败家子的一番话让他们大为震惊!

    “凭什么让鬼佬赚我们的钱?干他!我们自己成立唱片公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