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下城市

    晚上10点。

    刚结束加班的李旭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在街头上。

    这个时候,街上的行人依旧络绎不绝,街道两旁建筑上绚丽的霓虹灯在卖力地闪烁着,道路上偶尔还有跑车呼啸而过。

    可是这一切热闹都与李旭无关,他只觉得他们吵闹,连续一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和加班掏空了他所有的精力,终于勉勉强强地在今天这个截止日期将项目提交出去。

    难得今天能提早下班,他现在只想快点回到家里,躺在自己家里的床上好好地休息一下。在无休止的加班地狱下,任何可以休息的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

    李旭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刚毕业不到半年,他就已经完全转变为合格的社畜。

    毕竟,他现在可是公司内的技术骨干了。

    这并不是因为李旭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公司的老员工在他进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基本跑路得七七八八。

    你敢信!刚过实习期,转正不久的李旭居然已经是公司内数得上号的资历深厚老员工了。

    熟练的员工跑路,招的新人效率不高,然后工作量没有减少,导致大量的工作落在李旭这些“资深”员工头上。

    是不是该轮到自己跑路了?……

    李旭不由萌生起辞职的念头,但现在就业环境不景气,没有找到下一份工作前,他也不敢轻易裸辞。

    刚工作不到半年,李旭手上可是一点存款都没有!

    要是没有收入,先不说每月要寄钱给家里和高昂的助学贷款要还。光是房租水电和自己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李旭长叹一声,然后拐进街道旁一条狭窄小巷子里。

    进入这巷子之后,走不到数十米,李旭眼前的景色就随之一变,富丽堂皇的街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楼房。

    一栋栋建筑都紧挨在一起,除了留出必要的通道外,所有空间都被房子填满。

    十数层乃至数十层的高楼住宅见缝插针地搭建着。就算再狭窄的空间,哪怕是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不规则的区域,也照样建起一栋栋楼房。

    这些建筑就好像石头缝隙里面的杂草,只要有空间,它就能贴着缝隙长出来。

    如果说石头缝里的杂草能让人惊叹生命力的顽强,这些里的建筑大约也能让人感慨。

    密密麻麻的楼房纵横交错在一起,使这片区域的小巷不仅过分的狭窄,同时也宛如迷宫一样错综复杂。

    狭窄的小巷子,就算是白天,穹顶上的太阳灯全部打开,这里都是昏暗的,到了晚上更是漆黑一片。

    街上那些耀眼的霓虹灯无法透过这里密密麻麻的楼房,除了每栋房屋窗户透出的灯光,小巷子里主要的光源就是那些挂在屋角上的路灯。

    大约是为了节省电费,这些路灯间隔都比较远,加上还有一些路灯坏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修理。

    所以除了主要的出入通道外,这片区域内那些偏僻的小巷子里,路灯的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

    虽然小巷子的光线严重不足,道路错综复杂,但李旭走在其中却是轻车熟路。

    毕竟李旭在这片区域已经住了差不多半年了。

    这里是南州地下城市里最大的“握手楼”的区域,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第13区。

    两百多年前的“天裂之变”,大量的污染从裂缝汹涌而出,近乎淹没了整个地表。

    只要接触到污染,便会失去理智,陷入疯狂中。

    让人绝望的是,就算是那些强大到可以抽刀断水、移山填海的武林高手面对污染也束手无策,他们顶多也就是能在污染中坚持时间长一些。

    幸好在最危险的时刻,一名自称是“教授”的男人突然出现,他发现泥土可以阻挡污染的侵蚀。而后便带领残存的人类挖掘洞穴,建造地下城市。

    建造地下城市过程中,“教授”毫不吝啬地将各种发明与技术公开传授。

    可以通过和水搅拌凝结成坚硬石头的水泥、改良之后的钢铁冶炼技术、利用蒸汽涡轮产生电流、利用石油中提炼物质聚合的高分子化合物……等等

    除了“教授”的发明与技术,地下城市建造也离不开武林中的宗师,甚至是大宗师的帮助。

    就这样,在齐心协力的作用下,适合人类居住的地下城市便建立起来。

    李旭所在的南州地下城市便是其中之一,容纳人口有上百万之多。

    南州地下城市的高度可达数百米,顶部是巨型弧形穹顶,由数量繁多的混凝土模块拼接而成。

    在穹顶下的是纵横交错的巨大混凝土箱梁,这些箱梁除了支撑穹顶外,里面还设置轨道,供串联整个地下城市穹顶轨道电车行驶。

    在巨大的混凝土箱梁下,每隔一两公里就有一座高楼大厦,这些高楼大厦一栋栋拔地而起,直抵穹顶,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空间,也是支撑地下城的支柱。

    除了直抵穹顶的高楼大厦,地下城市里还有许多建筑。

    三纵三横的6条主道路将地下城市的地面划分为16个区域,简单粗暴地用数字按排列编号。

    并且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定位在地下城市建造的时候便有明确的划分。

    13区是地下城人口最多的居住区。

    高低不一的建筑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整个区域的地面。

    狭窄、破旧、环境恶劣、人员鱼龙混杂……

    虽然在地下城里13区名声在外,但李旭对于自己居住的地方还算比较满意的。

    比起裸露在地表,时刻被污染威胁的老家。13区至少是在安全的地下城里。

    况且这里距离公司所在的第10区比较近,走路就能上下班,不需要额外乘坐穹顶轨道电车通勤,不仅节省时间,也能省下一大笔交通费。

    更重要的是这里租金便宜!

    在寸土寸金的地下城里,13区里的房子是李旭能找到最便宜的出租屋。

    不到六百晶石就能租到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单间,除了房子旧了一点,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熟悉周边环境后,李旭也习惯了13区内这些光线昏暗的小巷子。

    “砰!”

    正当李旭轻车熟路地在小巷子里走着的时候,拐角处突然传来了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