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隐修五千年 > 第五十三章 天中山

第五十三章 天中山

    从风水学上来说,天下所有山脉走向,都蕴育有龙气,而黄河长江,则是一南一北、一清一浊两条活龙。

    河流畅通,则龙气旺盛发达,若有堵塞,龙气就会转移或者消亡。

    黄河是肠道,是食物消化吸收的地方,从外界来的精华,要先在这里汇聚,故而龙气最是强大,所以从古至今,几千年以来,历史上著名的大人物,大都出自北方。

    然而清朝末年黄河大改道,北方龙气不复存在,龙气转移去了南龙身上……

    感慨多时,几人继续赶路。从河堤上慢慢下来,才看出河堤是高耸在地面之上的。

    宽阔的河堤下面,就是一片片民居的屋顶,人多的地方,甚至紧挨着河堤之下,就建有房屋。

    河堤之下的道路上,人来人往,而人们头顶之上的河堤里,黄河水正在奔腾咆哮,也真是一种奇观。

    怪不得黄河又被人称为‘悬河’,‘地上河’。

    当晚,抵达同学的家乡,受到热情的欢迎,也品尝到了河南特有的面食,郑州烩面,确实是别有一番风味。

    隔天下午,三人离开同学的家,继续出发,首先去参观了传说中的天中之地——天中山。

    天中山原名天台山,是一座圆形小山,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公里处,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

    山下有一小亭,中有颜真卿所书“天中山“的碑文。

    据历史记载,当初大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县又为豫州之中,所以此地被称为天中。

    汝南旧志记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

    在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分,如果用日圭来测量太阳的影子,天中山所测的长度,是天下所有地方之中最短的,这就是天中山的奇特之处。

    这里的风景虽然看着平平无奇,但暗中却蕴含着天地间的大秘密。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写的《陋室铭》中有诗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个山,就是天中山。

    在豫州旅游,洛阳的龙门石窟不可不看,尤其是奉先寺石窟正中的卢舍那佛坐像,更是豫州的名片之一。

    卢舍那大佛坐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才得完工。

    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的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整座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青年妇人,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神态,头部稍低,略有俯视之姿,令人敬而不惧。

    在这尊佛像身上,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把神圣仙佛对世人的慈悲,展现出了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温馨之感。

    让观看的游人如沐春风,心情祥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