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府兵 > 第二章:战乱年代的民居坞堡

第二章:战乱年代的民居坞堡

    天色一下暗了下来,天边的乌云在翻滚,一条条明亮的电蛇在云层中来回窜动。

    随后便是轰隆的雷声滚滚而来,好似有千军万马在云层中奔腾。大地上数百匹马也在急速奔跑。,马儿们也想在暴雨降临前回到温暖安全的马棚。

    六座坞堡已近在眼前,赵越吐气开身说道“司马大将军牧马归来请开城门”。稚嫩且尖锐的声音极具穿透力,连时不时想起了雷声都掩盖不住,清清楚楚的传到了城墙上。

    今天负责在城墙上巡逻警戒的,是赵家二房的十五叔和十九叔。赵十五:“这是谁家的小崽子,这么大口气还大将军”

    赵十九:“长房老八家的小子,阴木兰的孩子”。“这小子整天领着家里那群小崽子,捉鸡撵狗,弄的家族里鸡飞狗跳的”。

    “这么皮的小崽子就没挨过揍?”

    “揍怎么不揍?每回老八要揍他,不是跑去找老族长,就是跑去找他娘”。你也知道这小子嘴最甜,最会哄老族长开心,老族长可喜欢这小子了。老八每回要揍他,都被族长拦着。“

    “不过也不是没挨过揍,挨过他娘揍,他娘揍他的时候谁说也不好使,谁也不敢拦着”。

    “也对,就阴木兰那暴脾气,赵老八都经常挨揍”

    “不过,家族四代的小崽子们就数这小子最机灵”,将来肯定有出息!

    “咱们当兵的厮杀汉,想要出人头地,先熬过战阵上那一关吧!想在战场上活下来,不光得有好武艺好身体,还得有好运气啊”!

    “运气不运气的,咱先不说这小子也六岁了吧,也要开始习武了。咱俩正好是俩负责教家里的小崽子们武技,到时候可要好好磨练磨练这小子。哼哼哼!

    赵越在城墙下隐隐约约能听到他们俩说话,听到那阴测测的笑声,不由得汗毛倒竖,浑身长起了鸡皮疙瘩。想起自己马上就要开始习武,而这二位正好是族里的武技教头。以后怕是要落到这二位手上了,人为刀嘴我为鱼肉,且受着吧!

    这时坞堡的大门打开,赵越说了一声:“解散各自归家”

    身后的马群在各自主人的带领下,瞬间分作几群向着各自的堡坞堡跑去。

    赵越骑着马缓缓的向坞堡内走去。坞堡的大门目测有50公分厚,几乎是用整根整根的木头,用铆榫结构拼接而成,门上还用粗大的铆钉加固。

    坞堡的城墙下面大概有三米厚,就算顶端最薄处也至少有两米厚。穿过门洞就来到了坞堡的天井,天井呈圆形,直径大概有300米。整个天井的地上都铺满了青石板,天井中央一共有三口井。这三口井就是坞堡内这十几户人家的生活水源。

    坞堡内的房屋共有三层,沿着城墙绕成一圈。第一层是牲口棚,家里的牛马,甚至是鸡狗舍都在楼。一楼没有开窗,是最阴暗潮湿的一层,不适合人居住。

    二楼是人居住的地方有好几十间屋子,不过没有全部住满,还有不少是空着的。就算家族的里的小子们长大成家了,也有足够的房子住。

    二楼的房子有开窗,窗户外小内大,呈一个倒梯形,光照也不是很足。坞堡设计的初衷就是,防御与居住一体的城堡结构。居住条件什么的都得给防御让路,毕竟人嘛,活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三楼才是整座坞堡最重要的防御设施。上面放着无数个大水缸,里边都装满着水。毕竟坞堡是木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灾!上面的坞墙跟普通城墙没啥两样,只不过是缩小了一号而已。城墙上面的防御设施极其完备,箭垛滚木擂石,烧金汁开水热油的大锅都有好几口,甚至连床弩都有一架。

    滚木上镶满尖刺,两端绑着铁链,铁链的另一头拴在坞堡的柱子上。滚下去绝对能把人砸个血肉模糊,还能再收回来重复利用。

    人头大小的石块,一堆堆的堆在三楼的各处。不过现在石块上布满了灰尘,看样子已经好几年没用过了。

    最让赵越好奇的是,那一架床弩。虽然不是三弓床弩,但是那巨大的身躯以及放在旁边标枪一样大小的弩箭无一不在宣示着它的强悍。

    弩箭上黑褐色的锈迹,展示着它当年染血的辉煌,至今依旧能感受到弩箭上散发出来的森冷杀气。

    坞堡的屋顶也极其坚固,以梁柱做支撑,由一块块厚厚的木板拼接而成。上面铺上瓦片,屋檐直接延伸到城墙以外。厚厚的木板上涂满防火的黄泥,投石机扔上来的石弹绝对砸不穿,普通箭矢更是直接连瓦片都射不碎。

    除了没有城池那么大外,整座坞堡可以说就是一座防御力极其强悍的小型城市。

    一座足以容纳上千人且防御力极其强悍的坞堡,给予了住在坞堡内的族人们满满的安全感。

    过去数百年的乱世之中,没有城墙保护的家族,早已被时代的洪流碾成了碎渣,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丧命在胡人的铁蹄之下,甚至沦为了两脚羊,成为胡人口中的美食。

    虽然天下统一已经太平了几十年,但之前几百年的乱世,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整个关中甚至是整个中原大地,都布满了这样大大小小的坞堡。在这个时代,一座屋堡就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平民百姓的立身之本。

    赵氏一族在这华山之阴,渭水之南,居住了已经将近百年,坞堡也由起初的一座,增加到现在的六座。族人也从一户增加到了上百户。赵越这一代的家族男丁,已经超过200了!但是在接下来来的乱世当中,又有多少能活下来呢?

    一声雷霆炸响打断了赵越的思绪,看着天井里忙着收衣服收粮食的婶婶们。赵越打了声招呼说道“各位叔叔婶婶阿姨们,先让一让,让马儿先归圈”。

    “小十三回来了,快把马赶到马棚里去,这雨马上就落要下来了”。

    “是啊,九婶还好咱们跑得快,要不然就得被淋成落汤鸡了”。

    “瞧你们这些小子,一个个的就算不被雨淋成落汤鸡,也都快成泥猴子了。”

    “九婶快收粮食吧,您现在也快成泥猴子了”。

    “嘿!这个小十三嘴上是半点不饶人,也不知道随谁”。

    “九婶您忙,我先把马赶到棚里”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嘞”

    小伙伴们,把各自家的马赶到马棚里。赵越也在自家的马槽里倒上干净的清水,马儿们便迫不及待的上去,鲸吞海饮起来,看来马儿们也渴坏了。

    关上马棚,顺着楼梯爬上二楼,左侧第三间房子便是赵越家。

    “阿娘我回来了”!老远便能听到赵越那尖锐的嗓音。这时一个身形高大的女子,打开了房门,她就是赵越的母亲。被称为阴木兰的奇女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