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府兵 > 第二十章:风萧萧兮易水寒

第二十章:风萧萧兮易水寒

    赵越一整个冬天,几乎都在为长辈们出征而做准备!

    从羽绒服,潼关白药,酒精,缝合伤口的羊肠线,桑皮线,都准备了,至少一人一份。甚至是压缩干粮都被搞了出来!

    面粉加糖加盐,再加上猪油或者羊油炒制,再倒进铁制模具里,用大锤敲紧。一块块砖头似的,大概半斤重的压缩干粮,就被制造了出来。

    做了这么多准备,自然是想长辈们在辽东战场能够多一份活下来的机会!

    当然真实战场什么样,赵越没去过,也只能准备到这了!

    岁首这天,整个家族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这恐怕是在今后的十几年里,人数最全的一次了。

    要出征的族人们每人留下了一缕头发,放在宗祠里。

    如果人没回来,他们的衣冠冢,埋葬的就会是这缕头发。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当然大部分府兵出征前,都会这么做。

    赵家绝大多数族人,都陷入欢乐中。演武这种大型节目,当然是少不了,而且是整个家族几百人一起演武。

    几百人一起演武的声势,已然是杀气冲霄。赵越很难想象,几万几十万士兵铺天盖地的场景,又是何等壮观。

    对战场自然也是越加的向往。看着爷爷对几百人,发号施令的模样,感觉威风极了。不由生出一股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

    赵越对于成为统兵大将的欲望,也越发强烈。

    过完岁首,春天还没有半点影子。族人们也要开始出发了,他们会先赶到洛阳成军。然后随皇帝一起奔赴幽州,这一路恐怕就得耗费一个多月。到辽东时应该是,刚好能赶上春天的开头!

    经过多次裁减,整个赵家不得不去的,有五十骑。这五十骑也是赵家最精锐的力量,这一战过后,赵家恐怕是要元气大伤了!

    赵越也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军令如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对这句话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纵是万般不舍,出征的日子,还是如期而至。

    本来长辈们还想,把铠甲和马槊都留在家族里!但是被赵越给阻止了,只留下了马槊!准确来说是槊杆!

    在这个时代府兵们,身上穿的铠甲,手里的兵器和胯下的战马。就是他们家族财富的一半,甚至七成还多。

    赵家的族人们,怀着美好的幻想,送别的出征的族人。幻想着他们会立下军功,给家族带来荣耀!又或者是带回来丰厚的战利品!

    唯有赵越怀着沉重的心情,跟随长辈们一路送至潼关。

    站在潼关高大的城墙上,望着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大地尽头的族人。赵越的心情极其复杂,看了看远处的黄河。夏日里奔腾的黄河,如今也变得极为平静。

    一股萧索之意,布满在整个田地间。此时的赵越心中,只想起一句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赵越怀着沉重的心情,去见大伯赵长河!

    赵长河在潼关军中担任要职,赵家年轻一辈子弟,也大多都在潼关军中。可以说,整座潼关是赵家说了算!

    此次出征辽东的内情,大伯也是知情者之一。不出意外,大伯会是赵家下一任族长。

    看着赵越一副被抽空了精神气的样。大伯只能开口安慰赵越:“看开些,我辈府兵生离死别,本就是平常事!那群人里边,同样有我的阿爺。以后这样的场面,你会经历很多次。”

    “当你经历过多次生离死别后,你的心自然也会变得冷硬如铁!”

    “你现在要做的是,努力读书习武。将来能够保住,家族先辈们用生命,积攒出来的这份家业。甚至将它发扬光大,这才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

    回到家中后,赵越重振精神,一头扎进炼钢大业中去。铠甲兵器才能给予府兵最大的安全感。

    从这一天开始,赵越每天除了读书练武,就是一头扎进工坊里。跟家族的工匠们,一起商讨,一起试验!

    对于炼钢,赵越根本就不了解!只能是一步步摸索,但其中关键点,赵越也是知道一些的!

    重点在于,温度,催化剂,以及铁矿石的选取等等,这些因素!

    研究一样新东西总是困难重重,炼钢大业在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耐火砖的烧制就难住了所有人,赵家的工匠,你让他们打铁,制造弓弩,都没问题。但是这烧窑实在是专业不对口。

    赵越只好再次跑到终南山去,求助冲和道长。

    冲和道长这时,也在搭建烧制水泥的窑,同样卡在了耐火砖这一步。

    两人这时意识到,研究这项大业,需要找更多的工匠,拉拢更多的人才。

    不过还好,道门千年底蕴,人脉自然也极其广泛。找到了几个烧制陶器的顶尖工匠,经历一番波折后,总算是把耐火砖给搞了出来。

    实际上,陶瓷工艺的进步,也被卡在了温度这一步。

    拉人入伙这种事,当然是道门的人更擅长!毕竟人家搞宗教信仰的,拉人加入是看家本事。而且还是加入后死心塌地的那种!

    被冲和道长一番忽悠,不对,是一番说服。这几位工匠是死心塌地的,要加入研究院,赶都赶不走那种!

    但是这几位工匠,想要脱离原本的主家,也不容易。虽然不是奴仆,他们与主家也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与主家已经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他们手上掌握着许多核心技术,想要脱离出去,主家也不会轻易答应!

    就像是赵家的工匠,不是本身姓赵,就是娶了赵家的女子,几乎与赵家融为一体!

    这几位烧制陶瓷的工匠,更是京兆韦氏门下。想要脱离更是千难万难!

    道门的面子,韦氏也不能不给。在与韦氏敲定肥皂的合作项目后,韦氏才算答应放他们离开!

    具体的合作条件如下:韦氏负责肥皂的生产销售,占七成利润。其中一成归赵越,一成归冲和道长,剩下的一成为研究院共有!

    研究院也负责平价提供烧碱,手握核心材料,自然不怕对方毁约!韦氏也不会为这点利益,而交恶道门。

    耐火砖有了,土高炉也搭建起来了。但是炼钢用的却还是木炭,不耐烧不说,温度也达不到。

    还得继续炼制焦炭,炼焦炭就简单多,毕竟跟烧木炭的原理差不多。

    想到以后炼钢,那庞大的焦炭用量。赵越有说服老族长,动用赵家的资源买了一座石炭矿!

    还好这时代,人们对石炭的运用还很少,一座石炭矿,连同周边的一大片荒地,也没花费多少资源就拿下!

    想到以后要烧制水泥,烧制瓷器。冲和道长也以研究院的名义,调集道门资源,把整个长安周边已经发现的石炭矿,全都给买了下来。

    赵越不禁感叹,千年道门就是财大气粗!

    焦炭也有了,在改进了鼓风机用的风箱后,把吹进炉膛的空气变成热空气。

    磕磕绊绊的,总算开始了炼钢。但是练出来的依旧是铁锭,而且还嘎嘣脆,稍微一敲就断裂!

    其他的工匠都在劝说赵越,说这已经很好了,效率已经提升了一大截!这些铁锭在经过反复捶打后,能打造出利器!

    赵越当然不满足于此,他要的是一次到位,直接练出钢来!

    通过仔细回忆发现,华夏的铁矿大多含硫量较高!练出来的铁,依旧有较高的含硫量,所以才会一敲就碎!

    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炼铁的时候,要加入石灰石,作为还原剂!

    再一次开炉,这一次把铁矿石磨成粉末,再加上同样磨碎的石灰石。等到铁水一出来,有经验的工匠通过颜色就判断出,这回炼钢算是成了。

    至于练出来的钢质量怎么样?还得等钢锭冷却后才知道!

    工匠用一柄小锤子,敲击着钢锭,通过那清脆的声音。就算是赵越这个外行也知道,这批钢锭的质量很不错。

    从工匠口中得知,这批钢锭只需要稍加淬炼,用来打造横刀绰绰有余。打造铠甲更是直接就能用,而且铠甲的防御力,更会远超以往的铠。

    以前的铠甲大多都是用熟铁打造,熟铁比较软,碰上专门破甲的武器。比如马槊,还是会被一击而破。

    但如果用钢材,来打造铠甲的甲片,那防御力自然会提升一大截。

    赵越听到这话,觉得自己的生命安全,又有了极大的保障!

    炼钢,烧水泥,烧陶瓷,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是共通的!其核心就在于温度!

    赵越相信在不久后,水泥和瓷器也会相继问世!

    做完这些事,赵越打定主意,近几年不再搞新的东西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研究基地的建设,没个三到五年是完不成的!

    瓷器烧制赵越更是一窍不通,根本就帮不上忙。只能靠工匠们一点点的去琢磨。但是大方向对了,技术条件也达到了。相信工匠们经过几年的摸索,也能烧制出合格的瓷器来!

    至于孙思邈的显微镜和青霉素,更是刚有那么一点点头绪!等研究出来,不知道是猴年马月!

    玻璃赵越暂时不准备搞,天然的透明水晶又不是找不到。暂且就这么先将就着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