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府兵 > 第二十三章:开蒙点智

第二十三章:开蒙点智

    第二天赵越起了一个大早,把头发梳理整齐,戴上童子冠。脸上还稍微抹了点胭脂,穿上素白的儒服。浑身还用熏香熏过,一套打扮都花了一个多时辰!

    此时正好太阳升起,阳光洒满了大地。童子开蒙仪式也在此时举行。

    跟赵云一起举行开蒙拜师的,还有另外两个阴氏的孩童!

    赵越在母亲的带领下,先见过教学的先生,奉上束攸,再报上名字。赵母也向先生,介绍了赵越的基本情况!

    这位教学先生姓陆,30多岁的年纪。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头上的冠冕也带的极为方正。下巴上一缕短须,修剪的极好!

    身着宽袖儒袍,身形高大,跪坐在案几前。腰背挺直,待人也极为谦和有礼!

    赵越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诸葛孔明的影子。那一身儒家气度,让人不自觉的想要亲近。

    眼神中也透露着自信和睿智,身上带着一股,看淡一切的潇洒飘逸!

    赵越心想,这位先生一定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绝对养不出这样的气质!

    等三位童子都见过先生之后,拜师礼便要正式开始了!

    第一项:正衣冠

    三位童子整齐的站成一排,陆先生从三个孩子面前走过。挨个为他们整理衣服,扶正冠冕。

    嘴上还说道:“衣冠不正,何以为人?入我圣人门下,当时刻保持衣冠整齐,不得在人前失了礼数!”

    “谨记先生教诲!”+3

    第二项:拜师礼

    陆先生开口说道:“尔等且随我拜过至圣先师!”

    三人在先生的带领下,向孔圣画像行弟子礼!

    “入我圣人门下,当时刻保持自身形象,严律于己,规范言行,谨记:礼智仁义信;”

    第三项:点智开蒙

    陆先生拿来一罐鲜红的朱砂,用食指蘸取一点点。分别在三位孩童的眉心,点上一个红色的印记!

    同时嘴里说道:“尔等即拜入圣人门下,吾当为尔等开启智慧,扫除蒙昧。”

    冰凉的手点在赵越的眉心,让赵越感觉瞬间精神一振,脑袋都清醒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赵越觉得他的思维,变得比平常更清晰了!

    第四项:击鼓明志

    陆先生拿起鼓槌,重重的敲击了三下战鼓。

    同时开口说道:“尔等有何志向?请于孔圣像前,大声喊出!”

    赵越喊道:

    “我愿征战沙场,为国开疆拓土。领万军戍守边关,保我华夏百姓不受外族欺凌!内佐君王,开创太平盛世!”

    第五项:开笔礼

    陆先生拿过一方砚台,磨好墨。递给三人,每人一支毛笔,让他们在纸上写下一个人字!

    陆先生开口说道:“入我门下,先学做人。做人不成,何以做事?”

    “弟子谨记先生教诲!”+3

    陆先生又说了一些,语言规范,行为规范等等一些需要遵守的东西。整套开门拜师仪式便算是完成!

    赵越提着的心也算是放了下来,这儒家的入门仪式,总算不像武者入门那么粗暴狂野。

    从这一天开始,赵越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起来。读书练字习武,一有时间,就跑到阴氏的藏书楼去背书。

    赵越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文言文功底。他本以为自己进了阴氏藏书楼,就像老鼠进了米缸。肯定能给他全部搬空!

    可现实却是,好多书籍,他也只是看了个一知半解!

    须知学问一道,最怕半桶水,稍有差别,便会贻笑大方!战场上略有失误,便会害死千军!

    赵越只好先背下来,然后拆开了向陆先生请教!

    《孙子兵法》赵越以前看过白话文版的,还能略微记住一些。现在两相对照,倒是能看得懂!

    《吴起兵法》那就全是春秋时期的文言文,赵越是大半都看不懂!

    《太公六韬》其中的奇谋诡计,狠辣果决。更是让赵越叹为观止,当然也只是看了一知半解!

    这一天赵越再次向陆先生请教。

    陆先生好奇的对赵越问道:“吾平日里所教四书五经,为何不见你请教?反而只请教兵书战策!”

    赵越恭敬回答道:“弟子因受出身之限,此生注定要征战沙场。当然是以兵书战策为先,四书五经则观其大略即可!”

    陆先生听这话,也是被气的拂袖而去。赵越隐隐听他嘴里说道:“孺子不可教也!”

    赵越自然不会在意先生说了些什么,厚着脸皮,该请教还请教!但是每次请教,都极为恭敬有礼!

    课堂上面对先生的提问,也是对答如流!

    陆先生见赵越对儒家学问的学习,并未放下,也就听之任之。每一次赵越前去请教,也都细心解答!

    每天忙忙碌碌,赵越的生活过得极为充实,都忘了时间的流逝。

    直到这一天赵越再次来到课堂,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才想起来,今天是半月一次的休息日子。昨天还跟一众小伙伴们约好了,去城外踏青。

    今天是三月初三,也是年轻人们踏青的好日子。

    阴氏一族是武将出身,族中子弟也多有练习武艺。骑马射箭当然不在话下!

    一群6到12岁的孩子,骑着高头大马,一窝蜂的出了城,向着渭河边奔去。此时灞桥尚未建起来,不过河边的杨柳倒是郁郁葱葱。

    自然垂下的柳枝,在春风中随风飘荡。灞桥折柳这个风气,也还没有流行起来。河边的柳枝,自然得以保全!

    三月初三,说是踏青,实际上却是年轻男女们的相亲大会。

    各个贵族世家的小姐,乘坐着马车,时不时掀起车帘,露出一张张清秀的容颜。

    纵然只是惊鸿一瞥,也让人记忆犹新!

    也不乏名门世家的公子,骑着骏马弯弓射箭。又或者高声吟诵,在赵越听来,狗屁不通的诗!

    明明是年轻人的世界,一群孩子混在其中,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出来混全凭脸皮厚!

    这时一位刚才正在吟诗的公子,开口呵斥道:“一群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尽会败人雅兴!何不回家寻你阿娘,再吸几口母乳?”

    赵越听到这话,也是心头火起。当即怒声开口道:“以此人胯下战马为目标:放箭!”

    一群孩子射出的箭,自然没多少力道。但也让战马吃疼,瞬间人立而起。把这位公子甩落马下,浑身沾满了泥土草屑,好不狼狈!

    这位公子缓了好半天才爬起来,气急败坏的说道:“何等是谁家子弟?怎能如此没有教养?”

    赵越也没有多说废话,又对小伙伴们说道:“取下箭头,给此人来一波箭雨覆盖,让他知道没有教养之人,应当被乱箭射死!”

    又是一通箭雨覆盖,刚才还嚣张跋扈的人,此时竟被吓得裤裆都湿了!

    旁边众人见状也是哈哈大笑!

    赵越这才对周围的人大声说道:“今日之事,各中曲直,众人皆知!究竟谁才是没有教养,也是一目了然!”

    “汝还是回家,找你阿娘再吸几口母乳,学些教养再来!”

    他刚才说过的话,被赵越如数奉还!

    只见他此时的一张脸憋成了猪肝色,半是羞的,半是气的!

    “汝等是谁家子弟?可敢留下姓名,我京兆韦氏,改日自会上门讨教,何为教养?”

    “京兆韦氏的脸都让你丢尽了,如果你家长辈,知道你今日之行。只会打断你的腿,而不会为你讨回公道!”

    赵越当然不会告诉他,自己得根脚。旁边的人倒是认出了这群阴氏子弟,想必过不久他也会知道。

    就算知道了,又如何?找麻烦也只会找到阴氏,又找不到赵越头上。再说了,小孩子之间打闹,长辈们也不会过多追究。

    今天这个亏他吃定了,至于以后找麻烦。那就以后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名门世家的公子,被一群孩子给欺负了。想必也是一条不小的新闻,能让长安城里的人们议论一段时间了!

    赵越今天的表现,也让众人大吃一惊。一言不合就箭雨覆盖,其中的狠辣果决,也让人印象深刻。

    纷纷都在打听是阴氏哪位子弟?

    发生了这样的事,小伙伴们也再也没有心情游玩。还担心回去之后会受到责罚。赵越只好拍胸脯保证,会把全部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

    一群人匆匆的回到家。赵越赶忙去向舅母请罪,说明今日之事的原委。

    舅母听后当即表示,一群孩子打闹能有啥大事?京兆韦氏更不会因此而兴师问罪,实在是跌份!

    阴氏主母看着赵越远去的背影,心中感叹:如此麒麟子为何不是生在阴氏?赵家怕是真要崛起了,以后对赵家的态度,也要多加斟酌!

    接下来一段时间,阴氏但凡有客人来,都会向阴氏主母道喜!阴氏有此麒麟子,大兴有望云云!搞得她郁闷不已!

    外间的纷纷扰扰,与赵越无关。赵越这段时间,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只是在偶尔休沐的时候,去过一趟阎立德府上。还没见到人,只好约定下次再去的时间,便匆匆告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