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你的眼里可有我 > 第三十一章 回到老屋

第三十一章 回到老屋

    最后十多公里的路,蓸玉玲和于正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路况不好,这条路七弯八绕,坑坑洼洼,一路上尘土飞扬,有的地方路面结冰,蒋元喜开得小心翼翼,后来,于正剑可能羊肉吃得比较多,穿得又厚,就颠吐了,车在路边停下,于正剑在路边吐了一会,上车后怎么坐都觉得不舒服,后来就蹲在了前后排之间,把头扎进了蒋元气的怀里,蒋元气用羽绒服包着于正剑的头,走了一会,于正剑又要吐,蒋元气就拿了个塑料袋接着说:“不要下车了,下去冷,你就吐袋子里吧“。

    其实第一轮的时候,于正剑几乎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这会就是感觉恶心要吐,但并没有吐出什么来。就是脸色非常难看,蒋元气看着有点心疼,一路上像抱孩子一样,紧紧的抱着于正剑。蒋元喜也把车尽量开得慢一点。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一行人终于看到了村口,村口老老少少围得密密麻麻,蓸玉玲一眼看过去就傻了,问:“蒋元气,怎么这么多人啊?都是你家的亲戚吗?“。

    蒋元喜说:“不都是亲戚,主要是元气的面子大,当年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现在带个媳妇回来,村里人都想抢来迎接呢“。

    蒋元气说:“蒋元喜,你嘴怎么没有把门的啊,这都是你说出去的吧?到处乱说“。

    蓸玉玲脸红了一阵,说:“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人迎接,这也太夸张了吧?“。

    蒋元气叹口气说:“难为你了,老家人就是热情,没有别的意思,每次我回来都差不多“。

    蓸玉玲说:“没关系的,我主要是怕人多,认不下人闹笑话“。

    于正剑虽然不舒服,但还是被这景象震惊了,头扒在前排,看着人群,突然就傻笑了起来,说这场景我好像在什么电影里看过,但是想不起来了,对,红高粱,娶亲的时候等着看新媳妇的,哈哈哈!

    蓸玉玲扭过头瞪了一眼于正剑,说那是陕西,这里是青海,于正剑说不都是西北嘛,悻悻地坐回了座位上。

    本来蒋元气的家在靠村子里面,但人们都围在了村口,大家只好在村口下了车,下车后,三人被团团围住,几个姐姐姐夫忙着拿行李,蒋元气从自己的箱子里拿出一袋糖果,分发给老人和小孩,人们则是被这两个南方来的年轻人深深的吸引住了,老头老太太都夸两个人长得真是俊,像从电视里走出来的,二叔和四叔站在外围看着,心中无限感慨:“要是老大和大嫂还活着,该有多高兴啊!”。

    蓸玉玲和于正剑按照蒋元气的介绍和大家打招呼,有些年轻的人说话他们还能听得懂,老人说的则完全听不明白,蒋元气就给他们做翻译。有些话,蒋元气则直接笑笑,也不翻译,看到其他人笑的模样,他们也大概知道是开玩笑的话,并不在意。

    蒋元气大姐、二姐的孩子以及他二叔的孙子都比蒋元气大,在他们过来叫舅舅和叔叔的时候,蓸玉玲没有反应过来,蒋元气看到蓸玉玲惊愕的表情,就给她做了解释,因为自己家姊妹10个,自己排行最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大惊小怪,说还有人叫我爷爷呢,等到后来有一个胡子白了的人过来叫蒋元气爷爷的时候,蓸玉玲说不会吧?蒋元气又解释了家族里面的辈分问题,虽然有的人年纪比较大,但辈分小,但在村里还是要按辈分称呼,所以才会有白胡子的人叫自己爷爷。

    一边走一边说,等到了蒋元气家门口的人大部分已经散去,剩下的都是直系亲属,但人数依旧不少,进门后,几个在家做饭的姐姐们都出来和蒋元气打了招呼,然后回厨房忙活去了,四叔他们带着三个人进了上房。

    上房正面有三级台阶,台阶上去后,是正门,正门看上去是三格,实际共有六扇门,正中间两扇很大,平常并不开,只有家里有大事的时候,才开正门。正门两边还有两洞,各有两扇门,靠近北边的也不怎么开,只有南边的两扇门是常开的。今天则是关上了两边的门,打开的是中间的。

    上房正面是一张长长的琴桌,琴桌的两边向上卷起,正中上方挂着一幅山水画的卷轴,两边还有一幅对联,琴桌的右边和南套房之前大约有一米左右的距离,靠近右边卷起的地方,摆着蒋元气父母的画像,前面有一个香炉,香炉上面有四条小龙,龙的爪子抓着香炉沿,头高高的昂起着,每条小龙看起来像一个“S“,香炉里面,点着几柱香,看上去香烟袅袅。

    琴桌的左面堆着一些零星的东西,有一堆书,有的书已经没有了封面,只能从书的横脊梁处尚能模糊的看到一些书的名字。几个姐姐收拾屋子的时候并没有把它们扔掉。旁边是蒋元气从小就熟悉的年代久远的大圆镜子。

    琴桌的正前面摆了一张大方桌,大方桌的上面中间画了四季水果,有苹果,梨,瓜,葡萄,四个角的地方有葫芦,辣椒,白菜和西红柿。

    大方桌正面,是一副二龙戏珠的图案,两只龙和一只巨大的珠子,格外鲜艳,尤其是当有光线照着的时候,两只龙的眼睛似乎会放光。

    方桌不知是哪个年代的,一代一代传下来,因为蒋元气父亲排行老大,所以传到了他手里。

    蒋元气后来才知道,这张桌子作为古董,本来很值钱,他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动过卖了它的念头,但后来经过多次查看,古董商认定台面上的画风不是原来的,具体什么时候被重新画过了,没有人知道。

    方桌的东西各有一张新的靠背椅子,蒋元气记得原来是两张太师椅,估计是四叔帮着换掉了。

    上房进门左手边放了一个显然是新买的的洗手架,架子背上搭着三个新毛巾,在台子上还有新的牙膏,香皂,牙刷等。洗手架的上方是一幅穆桂英挂帅图。

    正房的南北各有一个套房,两个套房的前面各有一个黑色的夹底柜,夹底柜高有1米4左右,长约2米4,宽约1米,在上面中间有约30厘米的可以揭起的柜门,两边各带两个抽屉。抽屉的厚度约莫在20厘米左右。柜子看上去分成了上下三层,除了上面的抽屉,中间部分看上去被隔成了三格,其实里面并没有格,只是从外面看上去像是隔开了,离柜子底部约有20厘米的地方,有一个横梁,中间有也有长约30厘米的小门,夹底指的就是这个,整个柜子的底实际上是上面部分,用来盛粮食;下面部分看上去是一个整体,上面绘有图案,看不出那个小门,只有知道的人,用手推,下面的门才会向里打开。

    柜子的夹底里放的都是一些平常不怎么用的东西,蒋元气小时候在里面找到最多的就麻钱。

    两个柜子样式基本一样,只是正面绘制的图案不太一样,一个是花鸟,一个是人物。

    北面的套房和方桌中间是四叔新买的炉子,烟筒在上方分叉分别通向两个套屋后,从套屋里通到了外面。

    蒋元气看着焕然一新的上房,说:“谢谢四叔,还是四叔想的周到!这地板砖,床什么的花了多少钱,我给你“。

    蒋元气四叔说:“买的东西都有单子,当着客人的面就不要谈这些了,显得生分了!“

    蒋元气说:“那过完再说吧,这些老古董,收拾房子的时候也应该扔了算了,又沉又占地“。

    蒋元气四叔说:”这是娃娃家随口胡说呢么,这些东西现在可值钱着呢,再说了,这祖传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扔,就那两把太师椅,实在太占地了,我给你换了两把新的,就这,你三姐还说我偷梁换柱,把太师椅给换走了,东西呢,放在我那个厦屋了,你要答应卖呢,我找个人来相看一下,不卖呢,你们走了,就还搬回来!“

    蒋元气说:“就两把破椅子,有什么好说的,你就看着处理了吧!“

    正在说着话,蒋元气九姐进来说:“蒋元气,两个套屋,你们看怎么睡,只有两张床,反正总得有两人睡一起,安排好了洗一下,准备开饭了!”说完就又回厨房去了。

    其他人都哈哈大笑,蒋元气尴尬的说,我和弟弟睡北屋,玉玲睡南屋,然后把各自的行李拉进了对应的房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