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花开泗京南 > 第二十八章 雾隐山选才

第二十八章 雾隐山选才

    第二日挚启二人来到城门口时,发现除了如往常般围着的人群外,还多了宁棹祖孙。宁棹在远处摆了个小方桌,而宁樱则坐在他们常驻的那个墙角下。小姑娘要讲究些,随身带着个小凳子,不像他二人席地而坐。

    挚启有些错愕的看着祖孙二人,宁棹向他颔了颔首,宁樱则低着头。常俊穿过人群躺下便睡,挚启则是坐下开始为这些人望疾。

    他所看都是些不显于外的脏腑之疾,利用修行者的感知、识人之查、还有那本书中所记来给出自己的判断。问询之人不断,他注意到身旁的宁樱已经拿出了笔墨在记录着什么。

    空闲的时刻他侧身看向身边的认真记录的她,却一股淡淡的幽香钻入鼻中,还有脖子上一个青色的剑状印记。

    “啊!你、你干什么?”宁樱突然抬头,四目相对的时候发现了正在凝视着她的挚启。

    “偷闲片刻,看你写得认真,有些好奇。”

    “少女心事你也要偷看?”

    “没有,我什么也没看着。”

    挚启将目光又放回了人群中,四人就这样各司其位的坐到了哺食时分,然后各自回到住处。次日如前日,就这样过了五天,每日围着的人群已经习惯了多出来的一老一少。第六日的清晨,挚启二人在包子铺遇到了等在此地的祖孙。

    “挚小哥,坐一会儿?”

    “好!”

    “我与樱儿今日便要离开了。”

    “祝前辈与宁姑娘一路顺风。”

    “老朽挣扎了许久,想过既然你口中那书生未将你收入门下,便算是尚无师承,收你入门墙也算不得有违修行之理。只是奇人心思难琢磨,老朽不想为宗门招来未知的强敌,又舍不得你这块美玉,最后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说话间他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牌递出,挚启略带疑惑的接了过来。木牌入手比想象中要重一些,通体棕黄色,两边都镂出了图案。正面是一个张牙舞爪的龙形图案,看着像是皇家之物;反面是一座在云雾中有些模糊的青山。

    “这是?”

    “此事已经传出来三月余,莫非安仁县城还未告知?”宁棹不解道。

    原来大概在三个月前,也就是三月末的时候,封山已有百年的雾隐山突然有人现身。此人下山后径直去了临安皇宫,第二日皇宫中便传出了圣旨。

    圣旨告知南朝各地及修行宗门,将会在南朝十四郡以州府为集结点,甄选天下弱冠以下的少年人。凡是自觉有修行之资,或异于同龄者,皆可前往州府测试天赋。若是测试结果的确不凡,会在州城中教授修行之法;有极为优秀者,将会前往临安雾隐山中修行。

    消息一出,整个修行界一片沸腾。雾隐山作为矗立南朝四百年修行圣地,尽管这百年间都处于封山的状态,但“柘圣”之名依然赫赫,向往雾隐山潜修的修士在临安的山脚下都搭出了半座城。

    如今雾隐山向天下甄选门人,无疑是成为圣地门人最便捷的办法。因此无论是当下已有赶超圣地之势的各大宗门,还是隐藏在山林中的小家族,都纷纷闻声而动,将门中最优秀的年轻人送进了州城之中。

    相比修行界的浪潮涌动,俗世之中动静便小了许多。一是因为各大修行宗门每年都有门人四处搜罗可造之材,世间已无多少遗珠;二是为了避免太多人蜂拥而至造成州城拥堵,采用了举荐之法。由各级官员或德高望重之人举荐,其中的腌臜便让消息流通滞涩了许多。

    若不是遇到了宁棹二人,挚启还不知道此事。而如今挚启手上拿的,正是地方上推举天才所用的举荐令。

    “过去了三月余,可还来得及?”

    “明年五月前赶至州城即可。”

    “那多谢前辈了。”

    “老朽也未曾问过你的意思,倒是有些糊涂了。”

    “前辈言重了,晚辈会仔细斟酌。”

    “但愿老朽能如愿,告辞了。”

    宁棹也不拖沓,起身领着宁樱便向城门而去。挚启看着他的背影和不时回头张望的宁樱,捏了捏手中的木牌,有些不知所措。

    “你在犹豫?”

    “这是大事,我还太小。”

    “这不是还有将近一年时间。”

    “那时候还是不够大。”

    “修行自然是越小越好。”

    “先生觉得我该去?”

    “这二人来自雾隐山。”

    “什么?雾隐山?”挚启惊诧道。

    “雾隐山虽然地方不怎么样,但看人却是极准。自雾隐山下山之人,从无庸才。”

    “始终是个大事啊,再想想。”

    “那走吧,包子拿着。”

    安仁县的秋天不长,像是刚出了夏,便入了冬。不知不觉间,挚启在城门口已经坐了近半年。

    在这夏冬间的工夫,他当面见到了那个传说中得了仙缘的县令之子冯生。

    几个月时间的沉寂让冯生对所谓的仙缘也生出了疑心,恰巧挚启善望疾的名气已经传遍了县城。

    冯生在一个黄昏来到了城门口,并且在清空了这一片之后才从马车中下来。尽管几个月在远远的见过他,但真正的面对面时,挚启也要感叹一句:这男人长得真好看。

    除了一身合体的华丽衣衫,冯生得了一副连女子都要艳羡的好皮相。肤色极白,眼若桃花眉如勾,山鼻瓮口脸似削。要不是嘴唇极薄显得有些五官不睦,真是一位偏偏佳公子。他下车后脚步稳健,显然传说的武者之极并非虚言。

    “听闻城中出了个极善望疾之人,没想到这般年幼。”

    “见过冯公子。”

    “你认得我?”

    “我观公子气血盈盛,又有这般气势,想来这县城中除了冯公子别无二人。”

    “没想到小兄弟不光医术佳,还懂得识人相术。”

    “公子过奖,不知公子为何而来。”

    “小兄弟观我可有疾在内腑?”

    “公子气息极强,流转有序,且有磅礴之势,不似病中人。”

    “那为何自得仙缘以来数月有余,依旧无缘得入仙门呢。”

    “我只识凡人苦,怎敢妄言仙人忧。”

    “想来也是,倒是病急乱投医了。小兄弟很不错。”

    冯生来得快,去得也快,临走还扔给了挚启一大锭银子。不过挚启对他的感官不是太好,将银子给了一旁的流浪之人。

    “我是不是真该学学相术。”挚启突然转头对常俊说道。

    “怎么,识人之术不够用?”

    “这冯生,我便有些看不透。”

    “人心难测,看不透也不奇怪。不过相术,我倒是正好有一本。”

    挚启原本只是句玩笑话,没想到常俊还真有准备。他看着手中的《麻衣相术》苦笑了一声,这是嫌自己太清闲了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