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花开泗京南 > 第三百八十五章 独特的传承

第三百八十五章 独特的传承

    “咚!”

    一声巨响震彻山道,挚启面色扭曲的趴在半空中,与撞在他背上的陶真同时发出一阵痛苦的哀嚎。

    两人落到地面看着彼此几近变形的五官,痛苦中又不觉多了几分忍俊不禁。

    两人最终还是在木屋中安顿了下来。柏渊他们这些年在农耕上造诣颇深,留下了不少余粮,即便坐吃山空也够两人挣扎些时日。他们在蜀地中过了不少风餐露宿的日子,对于看着简陋但足以遮风挡雨的木屋也颇为满意。

    若不是将来不得不面对下地耕种的窘境和令人生畏的二十年期限,这里也算得上是九幽之森旁的一处美地。

    他们自从离开偌寒涧之后,终于来到一个真正无人打扰的清静之地。修行闲暇之余,陶真喜欢上了千影留下的花圃,动作生疏的在其中摸索着,挚启则望着满地的农具唉声叹气。

    自小成长在药商之家的他,在识草辨药上或许还能尝试一二,对于一窍不通的农活便只能望洋兴叹。

    辛苦煎熬了近十日之后,陶真对于修整花草越来越得心应手,每日忙碌在花圃中,也算感受到了在陶家大院中不曾体会的快乐。挚启望着她穿梭在红绿之中的身影,脑海中不自禁的浮现出云韫的影子。

    挚启也终于下定决心继承柏渊曾经的活计。毕竟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与陶真在此地的岁月难以估量。两人虽然都是修行者对于食物的需求不多,但长久时日的只出不进还是有饿死的可能。

    这一日他咬牙褪下了鞋袜,握着锄头跳入田垄,挥起第一锄便掀起四溅的尘土,惹来陶真笑得前仰后合。当他驱散尘土露出满是灰尘的面庞时,正看到许老笑吟吟的站在远处。

    “哟,忙起来了,看来已经适应了浮生院的日子。”

    “许老!”

    尽管满肚子不忿,可面对一位年长的命境修士,挚启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这地方比起南朝各宗门如何?”

    “呃……”挚启斟酌了许久,最终想到了一个不怎么伤人心的词。“返璞归真。”

    “这么多年来,你是第一个半路入门却没有破口大骂的,不错不错,那我就放心了。你们且安心住着,我过些日子再来。”

    许老言罢便要转身离去,挚启赶忙急切的叫住了声。

    “许老稍待。”

    “怎么,还有事?”

    “您老是修行界前辈,就莫要拿我们两个晚辈消遣了。如今我们可是憋着一肚子疑问,等着您老开解呢!”

    “哈哈哈,从我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看出来了,你这小子做事从来都扭扭捏捏的,不够痛快。我就想看看,你到底能憋多久。”

    “叫前辈见笑了。”

    “说吧,想问什么?”

    “我们依着前辈所赠的令牌寻到这里,可看似宽广的空间内却空空如也。除了您与外面那个怪老头,以及在这里种了二十年地的师兄师姐,就只有头顶那些只能见到只鳞片爪的楼殿。我们来浮生院到底为了什么,浮生院又是什么地方?”

    “没了?”许老懒洋洋的坐在了田垄间。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

    “你先将浮生令拿出来。”

    挚启将浮生令递出,许老将两块令牌放在手心默默出神,良久之后才再次开口。

    “十年前你我相遇之时,只给了你一块令牌,另一块浮生令你从何处得来?”

    “那年在罗冈山脉离汤溪镇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山坟,当时有不少修行者进入其中。我们在山坟最深处的石室中发现了一具尸骨与一个书箱,这块令牌便是书箱中所得。”

    “原来当年他将自己埋在了那里。”许老轻叹了一声。“除了浮生令,书箱中还有什么?”

    “水幻珠,还有两本记载着世间光怪陆离的书册。”挚启从五行戒中拿出落入他手中的那一册。“不过我只得了其中一本,水幻珠与另外一本被岩夷城得了去。”

    “《浮生》!”

    许老摩挲着手中的书册,轻轻道出了它的名字。挚启想起书中记载的不同身份之人的一生,的确与浮生这个名字十分契合。不过他也看过另外一本,里面尽是些奇思异想的幻境,不知两者到底有何联系。

    “晚辈曾听过一个传说。百余年前有行走世间的修行者,解救凡人于苦难,给绝望之人以希望,在俗世留下了不少广为人知的传说。但对于这一男一女的来历,却连南朝的众多修行宗门都难觅踪迹。据说这两位神秘的修行者,男人跨书箱,女人持长剑,倒是与晚辈发现这本《浮生》的地方有些相似。不知他们是否与浮生院有所关联?”

    “织梦者与护梦人的确出自浮生院。”

    许老淡淡的说出这句,也肯定了挚启心中早已有所猜测的想法。接着他有从五行戒中拿出了那把刻着“影”字的金剑。

    “既然都是浮生院之物,那这把剑也该物归原主。”

    “没想到这把剑也在你手中。”许老的脸上涌出一丝悲戚,沉默了许久才继续说下去。“看来你果然与浮生院有缘,那我也与你说说这个地方吧。”

    许老的目光沿着山道盘旋向上,将一段许久未与人分享的故事缓缓说出。

    浮生院的来历已经不可考,在历代院主传下的关于浮生院的历史中,就只有一副开派祖师的画像。不过画像背面留下的那句“修身立命,守护苍生”,已经成了浮生院传承至今的立院之本。

    浮生院的师徒传续也十分独特。与南朝其他宗门大开山门收徒不同,浮生院的传承之人大多由院中先辈亲自外出寻找,一旦选定便带回山中开始独有的修行之路。

    在这种奇特的传承方式之下,院中先辈在选择继承衣钵之人时,往往注重品性更甚于天赋。因此延续了数时代的浮生院门人中,除了极少数入门时已经是踏入修行界的修士,多数弟子都是尚未经历世间沧桑、可以塑造无限可能的幼童。

    而且他们对于弟子的数量也十分严苛,毕竟作为浮生院弟子入门的修行之地,仅有方圆数丈的底层空间,根本无法承担太多人生存二十年。

    间隔二十年,甚至百年、数百年才带回几个弟子,如此称得上懒散的收徒方式,造就了浮生院的空有硕大的地方,却只有屈指可数几位门人的境况。

    而且院中弟子闭门修行的时间极长,长辈们除了寻觅弟子又极少出现在修行界中,因此即便浮生院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南朝依旧鲜少听到关于它的传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