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花开泗京南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仙凡斗之说

第五百三十六章 仙凡斗之说

    “你堂堂一个命境修士,因为宝物被各派觊觎也就罢了,居然连俗世百姓都将你视作洪水猛兽,恐怕是南朝有史以来最憋屈的大修士。”

    走出了镇子之后,榆婧忍不住调侃了起来。这种毫不顾忌、肆意调笑的日子,是他从小到大不曾有过的体验。

    这个在过去三十年一直端庄娴静的女子,如今竟然有了几分少女的活泼姿态。

    “躲着点就行,总不能将他们全杀了。”挚启对此也很无奈。

    “岩夷城的事为何不躲着点,落下伤势不说,还平白背了一个杀人的罪名。岳城主在修行界可是颇有些好名声,真不用我出面替你解释?”

    “那些宗派多番与我为难,又有不少人死伤在我手上。比起相信我是个好人,他们肯定会更愿意让我去死。并且单凭你一人之言,如何抵得过两个大修士的眼见之实。”

    “吃了个大亏,还便宜了岑肃。”有苦无处说的感觉让榆婧有些憋闷。

    “也不是全无收获,而且用不了多久我还会回去。”

    “那我们现在呢?”

    “去个好地方,若是没人认出我们,将会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那还等什么,出发!”

    榆婧一马当先冲上官道,挚启轻笑一声紧随其后。两人也逐渐降临的夜色下,在漫天的尘土中朝着那处好地方驰去。

    应天二十五年九月,才经历了岩夷城之殇和天命榜风波的南朝再起风云。不过这次的源头并不是修行界某人某派,而是处在俗世之巅的临安皇宫。

    不知是不是受了天命榜上五位大修士的刺激,已经安分了许久的南朝皇帝几日前突发奇想,决定要在临安城中举办一个名为“仙凡斗”的较技大比。

    当然不是真正的凡人与修士之间的比斗,而是宗门修士与军中修士之间的切磋。听起来有些牵强附会的意思,但这就是当朝天子眼中的仙凡之争。

    比斗的规矩也十分简单,按识、御、势、命四境各自比拼,两两对决直到决出每个境界的魁首。不过为了避免倚老欺幼的情况出现,规矩上多加了一条年龄的限制。

    识境修士需三十岁以下,御境修士则不高于花甲,势境修士当不超过二百岁。至于命境修士,到时候会不会有这等人物出现尚未可知,就无需多做计较了。

    这道诏令发出之初,被天下修士嗤之以鼻。尤其是几年前才与各地驻军斗了一场的宗派,更是直言皇帝痴想妄想。

    让已经踏入仙门的修士们在一众凡人面前表演,无异于将修行界从天空拉回地面。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诏令发出的第三天,雾隐山圣令再出。其中直言雾隐山会派人前往这场仙凡斗,并号召各大宗门也派人前往。以图在这个乱象频出的背景下,能通过这场比斗拉进仙门与俗世、以及各宗门之间日益疏远的关系。

    与此同时,临安皇宫发出第二道诏令。诏令中详尽列出了此次仙凡斗的各种奖励,其中灵材、灵丹不计其数,功法、灵兵亦有囊括。

    甚至还有人在列出的种种灵材中,找到了一件修行界几乎绝迹、用于锻造圣兵的灵材!

    圣兵灵材!几乎在这个名字出现的刹那,所有宗门都开始清点四境修士准备朝临安出发。即便这场比斗在明年五月才会开始。

    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军中修士只不过是被各派淘汰,抑或是散修组成的乌合之众。临安此举,无疑在为各宗门送礼。此去皇城游览一番,还能顺路带回不少灵物,何乐而不为?

    这个消息伴随着帝王诏令和雾隐山的圣令,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南朝各地。即便是远在建宁府建安县的挚启与榆婧,也在飞驰而过的传令兵和修行者的议论声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皇帝此举何意?”

    身为榆院院主的榆婧,这些年对修行界形势十分了解,对于皇宫中那位的小心思也看得通透。

    只是她也和多数大宗门上位者一样,并没将这些小打小闹放在眼里。但这场得到了雾隐山背书的比斗,却让她有些看不透。

    “或许是俗世的歌舞剑斗看腻了,想换个口味吧。”挚启调侃道。

    “他可不是个普通人,莫非那些宗门就没有怀疑过?”

    “只要奖励足够吸引人,谁会管那个藏在深宫的老头子想些什么。”

    “圣兵灵材啊!的确很让人心动。作为如今天命榜最强的命境修士,有没有兴趣?”

    随着诏令出现的还有月前排定的天命榜,以及更新后的其他两榜,他们由此知道了各自的排名。两人也没少因为榜单互相调侃。

    “如今我可是背负着谋害大修士的罪名,恐怕到时候还未登台就被他们群起而攻之。倒是你这个榆院院主,宁樱破入命境,楼晟潜修不出,你就是当之无愧的势境第一,不想去人前出出风头?”

    “我自然是要去的,去瞻仰雾隐山的道碑,顺道也去瞧瞧那位宁姑娘。”

    “那个……”感受都榆婧带着笑意的眼神,挚启赶忙岔开话题。“我们再去前面打听打听柏家湾的方向吧。”

    两人自三日前来到建安县,就一直四处打探着柏家湾的消息。这个作为柏渊与千影故乡的地方,按照挚启最先的猜测应该十分好找才对。

    毕竟浮生院收徒虽然隐秘,但也不会偷偷将两个孩子带走。一个小地方出了两位仙门中人,至少会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当地百姓的谈资。

    谁知不仅所有问过的百姓对柏家湾一无所知,就连县衙中的建安县志也没有一丝记载。

    县志有所缺失,这在南朝重武轻文的吏治下并不罕见。但建安县主簿见两人气质不俗,还是解释了个中原因。

    大约五十年前,上一任县令在位时,县衙不慎失火。许多县中典籍都在那场大火中遗失,如今这本县志是这几十年重新修订所得。虽在某些细节上略有疏忽,但确已囊括了县内个所有山川河流,村庄田舍。

    五十年以来并无柏家湾此地?这个答案令挚启十分意外。要知道这封信是许老亲自交到他手中,并且言明是柏渊的家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