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我见江山多妩媚 > 第七章 我要考书院

第七章 我要考书院

    正是午饭时间。

    餐桌上已摆好了饭菜,两名小丫鬟伺候在一边。

    一位面容姣好,气度雍容的妇人坐在桌前,含笑看着刚刚进门的宁轲。

    妇人身上的裙裾并不十分华丽,也没有多余的金玉装饰,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含而不露的华贵气质。

    她便是靖忠伯府女主人宁夫人。

    十二年前,宁轲父亲,原西海道行军大总管,靖西大将军宁峤,阵亡于帝国西北境的“大非水”之役后,母子俩相依为命,便一直生活在朝廷追赠的这伯爵府中。

    宁轲上前深深一躬:“有劳母亲久候了。”

    宁夫人微笑道:“轲儿回来啦,且先坐下吧。”

    “是。”

    虽说穿越过来只短短数日,但凭着原主记忆中的生活惯性,对于这个世界的繁文缛节,宁轲倒是适应得很快。

    “官司打完了?”

    “是,孩儿没事,王家已撤回了状子。”他把公堂发生的事简略说了一遍。

    “唔。没事就好。”

    宁夫人口气淡然,似乎一切都在自己意料之中。

    宁轲并不惊讶于她的这份从容。

    就在七天前的那个神奇之夜,当他第一眼见到自己的这位新母亲时,竟一点都不感到生疏,反而在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也许就是缘于当时她那份令人心神俱安的从容气度吧。

    ......

    学堂打架事件发生后,除了护卫许一平,宁轲本就没准备告诉过谁。

    直到早饭之后,万年县衙的官差上了门,宁夫人方知有这么一出大戏。

    她便将宁轲唤来,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尚书大人公子的一纸诉状,会生出多大的事端,她心中自然清楚,但却也不惊不惧,只是吩咐老管家陆伯陪他上县衙走一趟。

    “母亲无须挂虑,多大的事儿,儿子自己去去便是。”

    宁轲断然拒绝老管家的陪同,只带了随身护卫,便直奔县衙而去。

    这倒不是他突然就信心爆棚,真当自己是前世爽文大男主,出口成章,飞流直下三千尺。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学堂,在这些大院出生,自以为已长大成人的少年眼中,一人做事一人当,小叮做事小叮当,才是处理彼此间纷争的最基本态度。

    无论如何,至少在明面上不能找帮手,否则,就不配在这个圈子里混。

    自己刚穿越过来,好歹有个暂时还能混日子的地方。宁轲可不希望自己就这样被“社死”了。

    被排挤在众人之外的滋味,他也曾深有体会,可实在不大好受。

    于是,前世连社区的民事调解庭都没进过的他,硬着头皮,只身来到衙门,就要真正见识一番传说中的古代审案过程。

    只是这过程实在不大友好。

    好在秦锦宜来得及时,事情才有了个出乎意料的结果。

    当然结果也算不错。

    宁轲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突然记起县衙大堂门前的景象来。

    大门左边,是一个油漆剥落的大鼓,右边,立着一块青苔斑驳的戒石,上面刻着八个醒目的大字。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我去!

    说的好听,我特么也算脱离了底层下民的士子一枚,还不是一样被虐得不要不要的?

    哎,古今中外,律法的公平公正,在多数时候,看来基本上也就是抹布一张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

    拔剑四顾心茫然。

    罢......了......了......了。

    (此处应有回声)

    想到这一节,宁轲试探性说道:“其实,官司如此顺利。主要还是秦家姊姊帮忙的缘故。”

    宁夫人面上表情不变:“哦,是吗?”

    “是母亲派人告诉秦姊姊的吗?”

    “呵,我倒是好久没见着锦宜那丫头了。”

    宁轲又忍不住抱怨道:“可是我挣来的一千两赔偿金,被她强占了一大半也。”

    宁夫人一怔,不禁莞尔:“呵呵,这丫头倒是愈发长进了。”

    ......

    吃完饭,丫鬟们端上茶水,娘儿俩还要继续聊天。

    “我要考书院!”

    看着母亲的眼睛,宁轲本以为她会露出很惊讶的表情。

    原主本是个性情惫懒的家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远大理想。

    看看书,练练武,弹弹琴,吹吹牛,逗逗小女生,偶尔也玩点焚香品茗,挂画玩石之类的行为艺术,初看起来,颇有点魏晋清谈客的味道。

    实际上就是闲人一枚。

    谁知宁夫人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仿佛早已料到他会有这么一出。

    “我儿现在可没有这个实力。”

    “我这就去找个补习班......不是,请一位精通此道的先生作指导,反正今天还赚了几百两银子,可做学费之用。”宁轲坚持道。

    宁夫人不置可否,只是问:“书院入院考试,你了解多少?”

    “听过一些传说,但并不清楚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母亲可是知道?”

    宁夫人沉呤一下,道:“好吧,你若想多了解一些,倒也没甚么坏处。”

    “书院每三年招收一次学生......今年刚好是第三年。”

    “入院的考试,将在当年八月择日举行,此正是丹桂飘香时节,桂者,木犀也,所以这样的考试,又被书院称作‘点犀’。”

    宁轲不禁感叹:“哎。这些个腐书生,弯弯绕绕。花花肠子可真多。”

    宁夫人哑然失笑:“咦,你现在不就是书生一个么?”

    “啊,我倒把自己给骂了一回。”宁轲一怔,搔了搔脑袋,“莫非在书院人心中,灵犀,灵气,灵性比其他因素更显重要?”

    宁夫人眼睛一亮,复又摇头:“只是戏言而已,你切切不可望文生义,心思有所偏废。”

    “是,孩儿知道了。”宁轲道:“关于考试内容,还请母亲说一说。”

    宁夫人道:“书院开设的课程,分诗学,书学,艺学,律学,术学和武学六门,涉猎诗词,文章,策论,书画,音乐,令律,算术,御射,武术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入院考试的试题,须从此中随机择选三项。”

    “啊!”宁轲头皮一麻:“这考题范围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此外,书院里的教习先生,多有书生意气者,出题常常不拘于常理,恣意不羁,天马行空,故历年考生千人,能考中者,百不过十。”

    嘶!

    宁轲倒吸一口凉气,勉强道:“考试评分有标准吗?譬如书写漂亮,词藻华丽,论证充分,用典严密......或是独辟蹊径,推陈出新。”

    “诶,能问出这样的话,为娘倒是小看我儿了!”宁夫人真有些诧异了。

    她摇摇头,说道:“没有标准,圣人曰,有教无类。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萝卜都有坑。”

    “唔!这后一句可不是圣人的话,据说是当今书院院长,谢清客谢夫子说的。”

    真特么通俗易懂!

    宁轲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传说中的夫子也有这风趣的一面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