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我见江山多妩媚 > 第十章 游学去

第十章 游学去

    接下来,宁轲又被陆伯请到后院,说是再看看他的自保能力如何。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看看他逃跑本领如何。

    这本是个常人看来有些羞于出口的话题,在原主的记忆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需要避讳的意思。

    身为将门之后,他自小便开始习武。

    在这个异世,人们一般用“品级”来衡量一个人的修行水平,不同的品级,就代表着不同的修行阶段和修行能力。

    就拿武学来说,一般可分为八个品级。

    八品武徒,淬体凝脉。七品武者,聚气开元。六品武师,铜骨铁魄。此为前三品。

    五品大武师,真元霸体。四品宗师,龙象无形。三品大宗师,金身脱凡。此为后三品。

    二品武圣,空冥归墟。一品武神,不灭之境。此为超品。

    但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中,所谓的“超品”,不过是传说中的名称而已。

    从五岁开始,原主先后跟着五位京城名师,林林总总学会了三套拳法,两套剑法,还有些练气,暗器,骑射,轻身功夫等外挂技能。

    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的武学修为却一直没得到有相应的提高。

    甚至有一位师很傅悲观地估计,照他这样练下去,最后能混进个起步的初品,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直到十二岁那年,一位叫“无为”的云游和尚替他看过脉象。

    “天资,心性皆属上乘,可惜体内之三脉,左右二脉皆淤塞不通,中脉气息波动微弱,气海空空如野......什么都没存下,终是无法开启异能,踏入修行之路。”

    简单说来,就是元气不足,根本无法唤起气运。

    至于高阶武学,异术等,那更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求了。

    就其原因,无为和尚解释得很详细。

    天地之间气运常在。

    与天地,自然,生命体同生之气者,称作“元气”,乃是万物之能量本源。

    元气有质而无形,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相互感应,相互转换,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各种能量体。

    元气虽是先天而来,但因个体不同,也有多与少,强与弱的区分。

    某些元气鼎盛的强者,能够利用自身的天赋,通过不同的修炼途径,集聚到更多的灵气,原力,神识等特殊能量,创造出某些超越自然的技能。

    这就是所谓的“异术”,“异能”。

    或者说“神通”。

    确立了这个大的世界观,接下来,无为和尚的讲解就更顺畅了。

    在人体内,气以能量通道的形式而运行,这种通道,一般称作“气脉”。

    其中有三条主气脉。

    中脉,又称中道,亦是人体最重要的的气脉,它位于在体内脊髓中间,由顶下至气海,通本体先天之气。

    也就是与生而来的元气。

    与中脉平行的是左右二脉。

    左脉,又称或月亮道,乃是与外界的阴性元气相互作用的唯一通道。

    右脉,又称或太阳道,乃是与外界的阳性元气相互作用的唯一通道。

    所谓“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实际上也就是这左右二脉运行之功。

    古今中外,凡修行有大成就者,莫不是三脉顺畅,元气充沛无匹之人。

    能入武道后三品者,其前提条件,亦是如此。

    原主体内左右二脉淤塞,只有中脉有少量先天之气,非但不能与外界元气交融转换,更无法存储于气海之中,以为己用。

    他的修行之道,就这样被锁死在一个狭小的能量空间里。

    (这也意味着,现在的宁轲,虽然穿越了,但却只能作一个凡人而存在。)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命运的缘起就是这般无情......

    “有什么法子改变吗?”原主不死心地问。

    “和尚没有办法,但有一个口诀可以传与你。”无为和尚微笑道,“今后,若能有缘证悟,便是造化,不能,亦不可强求。”

    说罢,就教他背熟了一个叫“小无相劫”口诀,尔后渺如飞鸿般飘然而去。

    “师父,怎样才能理解口诀真意?”临走前,一脸懵逼的原主问道。

    “不可理解,因你还没有入此法门。”无为和尚道。

    “所以说怎样才能入此法门啊?”

    “待你理解口诀真意,便是入此法门了。”

    绕口令般又说回去,原主就听了个寂寞。

    无为和尚走后,他也曾试着修习这些口诀内容,可惜根本就没用。

    此路不通,那就另寻他途。

    成为某修行体系之一代宗师,反正就根本不在他的理想之中。

    辞退了武学师傅,抛去了武术套路,原主专心跟陆伯学习些贴身的“应变必杀”之技。

    作为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陆伯这方面倒是称职得很。

    (看来昨日的乱战还是有原因的)

    此外,原主还花了不少时间,练习轻身功夫。

    元气不够,技巧来凑,随时留条后路总是应该的......

    随着记忆的退去,宁轲思绪回到眼前的场地。

    在老管家的注视之下,他的身子一跃而起,宛如飞鹤凌空,远远落在一颗高约两丈的大树横枝之上。

    籍着树枝的弹力,他足尖一点,又横掠出三丈开外,头下脚上,扑向在屋檐下的一根柱子。

    双手往柱子一拍,借力往上一跃。

    伸臂抓住下口木梁,他的身子如风车般在空中转了一轮,跃上高高的屋顶。

    这几下,颇有点兔起鹘落的味道。

    只可惜后面的一口真气没跟上,胸口一滞,身子一晃,他弯腰咳了几声。

    又演砸了!

    陆伯眼睛暗淡下来,轻轻叹了口气。

    ......

    夜已深沉,宁轲独自倚在门边,习惯性向外望去。

    外面是一片暗影重重的楼阁亭台,那些高高挑起的屋檐,象鸟翼一般在他眼前延展开去,飞向天空。

    最高的鸟翼之上,悬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

    宁轲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他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七天前的那个夜晚。

    当时正在备战“国考”的他,魂穿到这个叫“大周王朝”的古代异世,寄魂在这个同样也叫“宁轲”的十七岁少年身体里。

    无声无息。

    全无预兆。

    仿佛月下的水塘,不曾泛起一丝涟漪。

    然而,同样的夜晚,在大周王朝,司天监的官员们,却记下这样一场奇异天象的最后时刻。

    “天玺十二年,三月初一,赤焰盈空,日月如合璧,见阴阳之旗,长则数日。”

    “初七,乃止。”

    也就是说,从这个月初一天开始,西京城的人们便惊讶地发现,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同时出现了。

    血红的太阳,喷射出白色焰火。

    皎白的月亮,环绕着金色的光线。

    无论昼夜,皆是光芒四射,交相辉映。这奇幻而诡异的天空,一直持续了七天。

    天降异象,朝野内外,一时间群议汹汹。

    除官方机构外,各路牛鬼蛇神闻风而动。

    自媒体,标题党更是炒热点,蹭流量,造话题,闹得个浮言四起,天雷轰轰。

    其中有一种说法,很快在京城流传开来。

    日月并立,乃以阴冲阳,是为幻日之象。

    《春秋运斗枢》云:“主弱,公侯狡猾,起莫能匡,则日月并照。”又云:“两日照,夷山亡,龙逢诛,郊社墟。”

    莫非这天下就要大乱了?

    这样的谶语,杀伤力实在恐怖,吓得朝廷一众公卿贵胄,人人自危,个个胆寒,只怕皇帝陛下以之为借口,就拿了自己开刀。

    好在那位已久藏深宫的天玺帝,倒也稳得住。

    他只是问了宰相林义辅一个问题:“此天象代为天意否?”

    林相的回答很干脆:“天子者,上天之嫡子也,代行天命,天若有意,也当传言于陛下,世人安能知之!”

    天玺帝漠然一笑:“朕的江山,海清河晏,国富民安,岂是一段天象,几句谶语就能动摇。”

    此后,皇帝陛下既不以为忤,也不追究其来源,任凭谶语自生自灭,一副宽厚而从容的态度。

    果然。

    数日后,异象消失,流言慢慢消散于无形。

    王朝上下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当然,这一场神奇的天象,以及天象背后的纷纷扰扰,对宁轲而言,几乎就没造成太多的影响。

    那时的他,还处在穿越后的懵懂中,有些惶恐,又有些庆幸。

    好歹有了重生的机会。

    这位原主的年龄,相貌,性情跟前世的自己也算基本契合。

    性格阳光,开朗,随性,自在......偶尔也会舌生莲花,口吐芬芳。

    还自带一点点小腹黑。

    ......

    “系统,系统。”宁轲第七次深情地呼唤道。

    无人应答。

    “出来吧,别躲喵喵了,万一撞了墙怎么办,玩游戏同样也会死人的喔。”

    ???

    系统根本就不鸟他!

    我去,金手指肯定也是扯卵蛋了。

    他眯着眼打了个哈欠,竖起中指,在月光下晃了晃,显出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本书乃消遣之作,只为博得读者老爷一乐,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也许本就漏洞百出,还请各位专业人士多多包涵,嘴下留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