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

    夜色渐深,审判人数远超围观群众预料,而新县令证据的充足,与执行的魄力同样在围观群众预料之外。

    师爷那张正经的褶子脸下早就笑开了花。

    马琅随手把官印扔给师爷放好,将乌纱帽摘下,这跟佛祖似得端坐在公堂上几个时辰要她老大命了,感觉都快坐化了。

    她迫不及待地冲进待客处,县衙内的人都忙,她初来乍到,况且本就不需要伺候的人,旧县令的人马琅又不敢用,以至于早已入夜,都不见县衙内除公堂外其他地方点上几盏灯。

    以至于她在第一时间没发现六月六已经不见了。

    她只是在想道,自己赔礼道歉的话想好了:“六兄,实在对不……”

    给大人当个跟屁虫的师爷好悬撞在马琅背上,立刻结束自己刚刚雄起的公职生涯。

    只见官老爷那张极为年轻俊秀的脸转过来,露出个茫然的神色:“师爷,这,这六兄人呢!”

    黑暗中,师爷同样茫然地应了声:“啊?”

    登时给马琅整笑了:“得得得,也是,你跟着我在公堂上做事,一连几个时辰,不知道也正常。”

    倦意后知后觉从身体四肢涌出,马琅皱眉捏了捏鼻梁,试图清醒一点。

    师爷倒是有些焦急:“大人,要不小人差人找上一找?左右是咱们这件事情办得久了,夜色太晚,大侠等不急,只好出门另寻客栈。”

    马琅倒了杯茶水,喝上了口:“师爷,坐下吧,你也累了,坐下再说。”

    之前一直都在说话,都没时间喝口茶水:“也怪我怕夜长梦多,火急火燎要把事情办了,不得不冷待了六兄。”

    师爷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坐下,凑近问道:“大人,之前没见那位大侠出现,是您旧友还是…..”

    马琅可惜一叹:“要是是旧友就好了,可惜今日才见,真是相见恨晚呐!”

    师爷应和地点头:“咱让兄弟们找找呗,毕竟是大人友人,别让人家以为咱招待不周呢!”

    马琅倒是有些犹豫:“兄弟们这段时间太幸苦了,我这是私事,还是别让兄弟们受累了。”

    不待师爷再劝,马琅不知从哪抽出那把形影不离的蓝狸猫扇子:“镇上也就那几家客栈,我等会儿问问守门的兄弟,看六兄往哪家客栈去了。”

    马琅行动力总是令人赞叹的强劲,便要进内屋将衣物换好,出门自己去寻了。

    师爷不敢跟入内间,只得在外间大声说话,表忠心道:“大人,小人和你一起可好,小人无事的呀,大人?”

    他修炼大半辈子的玲珑话术还没秀出来呢,就见守门的小捕快拿着个东西过来了。

    师爷年纪大了,这段时间跟着明察秋毫的上司处理公务,又一连记了好几个时辰的案件簿子,本就差劲的视力这下是完全陷入低谷。

    尽管借着月光,可他眼睛都快眯成一道缝还没看明白小捕快手里拿了个什么东西。

    他只好伸手去点灯,动作慢得像只老乌龟。

    还是年轻的小捕快看不过去眼,上手帮着把灯点起来了,随后极其小心地将手里的东西奉上。

    师爷接过小捕快手里的东西,竟赫然发现是一艘做工极为精细的木头小舟!更让人震撼的是,这木头小舟竟比一颗核桃大不了多少!

    他不由得发出了惊奇的声音:“这,这,这何等精巧的手艺啊!”

    师爷瞬间改了漫不经心的模样,急忙拿着核桃小舟凑近灯火,欣赏起来。

    从船头到船尾无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中间高耸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左右各开四面小窗,窗内两根立柱相撑,还雕有木桌木椅,甚至桌上还有一套茶具,摆出两个茶杯,像是主人家正在宴宾客,唯有船尾有两位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撑船人,横卧船桨,划桨撑船,大声吆呼号子的模样呼之欲出。

    师爷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形容这精巧的物件,手都快抖成筛子了。

    这辈子没拿到过如此奇珍在手心把玩过,今个儿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啊!

    正巧马琅换好自己一身书生服出来了,见一捕快一师爷,两人围在灯下,具是撅着腚,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

    “哦?”马琅惊讶。

    话音落下,师爷转过头来,似哭非笑,褶子脸都快被他丰富的情感表达给弄打结了,小捕快也是一副样子,如此一来她不免心生好奇,略微推迟了出门寻找六兄的旅程,打算就地吃个小瓜愉悦身心。

    “咋了,两位?扫雷呢?”

    师爷激动地涨红了眼,饱含情绪地喊了起来,那声音抑扬顿挫,听得马琅一个激灵:“大人!奇珍哪!大人!”

    “啊?”这次轮到马琅露出茫然的神色了,直到两人让开一个位子,师爷抖着手把东西交到马琅手里,马琅才眼珠子一瞪,同样被震住了。

    交接的过程中,船舱两侧的窗户有一扇晃了晃,慢悠悠地自己合上了,马琅微妙地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她的面色更加凝重起来。

    伸出葱白的手指,将剩余的七扇门轻柔地合上,只见窗户上,被工匠用石青分别写道——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一种极为久远的记忆瞬间侵袭了马琅的大脑,她摩挲了一下核桃小舟,翻过来,发觉船底被木匠用刀子雕出一个印章,上面赫然写着两个字——“梓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