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暗能

    距离蔷薇与地球通信已经过去了半年。人们意识到了发展科技的紧迫性,尤其是发展暗物质。没有暗物质,操控不了暗能量,一切都会受制于人。人类物理学家都见识过暗物质学的深不可测,但真正掌控暗能量刻不容缓。于是,人们拿出十二分的勇气,拼尽一切也要把暗物质理论体系构建出来。

    (西伯利亚暗物质研究中心)

    “太阳系的仗,打完了。太阳系外的仗,也打完了。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打完仗了,没让大家披红挂彩,也没让大家回去看看爹娘。为什么?”在位于西伯利亚的国际暗物质研究中心,主持暗物质研发的中国老科学家冯先正在向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训话。

    “Why?因为别人有个东西,叫暗物质。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全人类的科学家找了几十年也没找到个影子。人天使说了,不能帮我们,而且暗物质这东西,他们上古时期也花了上万年才掌握......”

    “这东西确实难弄啊!我们弄不出来啊!可是,人家就拿着个小东西,悬在地球上,人家天天就叫嚣着,用暗物质炸弹灭了地球,让使用暗能量的超级战士灭了我们的雄兵连。”

    “没暗物质技术,我们受制于人啊!雄兵连,是德诺文明帮助我们建立的。雄兵连的战士是我们全部的暗能作战力量。于是我们的战士拼命啊,为了保卫家园流了多少血?结果呢?因为没暗物质,天使都不愿意带我们玩儿......哦......或者说带不动我们。”

    “多少人说,我们搞不出那个东西。但是,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我们人类文明从来都不会依靠奥尔特云苟且偷生。如果缺乏计算能力,就调集一切的计算力量,就是用算盘打,也要打出暗能的计算公式来。”

    “缺乏观测手段,就用尽一切方法。我们只有不到4年的时间......对!我们就是要用这短短的4年时间,把不可能,把荒唐的玩笑,变成可能。”

    在场所有的人类精英都热血沸腾,无论是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还是年过花甲的老科学家。他们要用“两弹一星”“曼哈顿计划”的勇气,再次加速人类物理学的发展,再次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公式,是暗物质研究的基础。证实还不够完善的统一场论中的大统一理论,是整个计划的核心。所谓大统一理论,就是试图依照电弱统一理论的同样观念和方法,即规范场加自发对称性破缺。来实现强、电磁和弱三种相互作用的统一。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动、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

    大部分人类科学家认为组成暗物质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它的质量和相互作用强度在电弱标度附近,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通过热退耦合过程获得目前观测到的剩余丰度。

    也有人认为暗物质是由其他类型的粒子组成的,例如轴子、惰性中微子等。

    从悟空暗物质探索卫星得出的数据,暗物质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单一的一种粒子。暗物质的粒子排布是六维欧几里得空间。这样的排布几乎没有规律可言,难道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喜欢掷骰子吗?

    上帝确实掷骰子。

    可以把暗物质的形态用1和0来编号。而无穷无尽的暗物质粒子形态可以被定义为无数组代码。

    定义之后,一切就好办了。

    由于暗物质组合规律有无限的可能性,以图灵机(或计算机)运行的方式来组合暗物质。这样就可以控制这种不可控的粒子。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神”交战,都是比谁的暗能计算机快。

    控制了暗物质粒子,就可以产生暗能量,这种驱动宇宙运动的能量。这种能量几乎无穷无尽,而克制这种能量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更强的暗能量进行覆盖式压制。

    人类到目前为止对宇宙的研究表明:27%的宇宙是由暗物质组成的,暗物质就像胶水一样把所有物质连接在一起。而暗能量和暗物质不是同一种东西。一部分暗能量吞噬暗物质粒子,会产生更多的暗能量。这个过程,很难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经过国际暗物质研究中心中人类顶尖科学家的研究,暗能转换规律与质量,实时光速和普朗克常数有关。转换暗能需要

    大量的计算能力。

    只有暗能计算机可以计算暗能转换。

    这时,人类才发现,暗能计算机并不是使用暗能计算的计算机。而是具备暗能转换能力,暗物质粒子定义能力利用暗能转换公式来控制暗能量的超级计算机。

    人类物理学家最热衷的公式,定理,定论,定律在暗物质学上几乎没有意义。

    得知以上规律,科学家们开始把中心放到暗能计算机的研发上。

    葛小伦也没闲着,他利用雄芯建造了一个曲率空泡。并把这个曲率空泡改造成小宇宙。制造了一些有机物开始研究宇宙。通过小宇宙,葛小伦获得了从宇宙大一统模型(大时钟)的视角观察宇宙的能力。宇宙之书翻过了扉页,宇宙奥秘正在缓缓向他展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