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三章 截胡隆中对

第三章 截胡隆中对

    董扶当代的文学家,关键还是谶纬家,这是个有大学问还兼顾占卜之术的人,刘焉无论是做宗正的时候还是做太常的时候,难免涉及一些祭祀布局之类的礼法之事,都与董扶有所配合,俩人可谓是最佳拍档,加上赵韪,就是铁三角。

    刘璋也知道,这二人和自己的父亲刘焉有交情,尤其是董扶,更是关系不错,常有往来。

    其实在历史上,刘焉最开始是想去最南边的交州的,觉得那里最是天高皇帝远,远离战乱没人管,结果就因为董扶劝了一句:“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直接劝的刘焉放弃了交州,选择了益州,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极其正确的,刘焉正因此才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刘璋努力回忆着这些,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大势走向——留在洛阳战乱不停,大汉十三周州要么乱,要么穷,要么又乱又穷,唯独益州天府之土,所以入益州是必然的。

    当下便定了计,还是得顺着董扶的意思走。

    不能太轻易地说出答案,要不然太像抄来的,但要先抻一抻,刘璋想到这里,慢悠悠的发言:“文士建功立业,自然是司州最佳。”刘璋指了指脚下的土地,“天子脚下,京畿重地,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于家于国都有一番好前途。”

    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刘焉期待的眼色就变了几分,立刻恢复原状,但也被刘璋察觉到了,刘焉他是有些失望了,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如此没有远见。这朝廷哪还有一点公信力,指望朝廷没希望,去哪都比在这强。

    赵韪咳嗽一下,自顾自的喝起茶。

    董扶第一霎也有些失望,结果他打眼一扫,察觉到刘璋自信的眼神里,藏有一丝窃笑,董扶暗道:小狐狸,我考他,他还要考我。

    董扶哈哈一笑:“季玉贤侄说的有理有据,建功立业自然是京师最佳,我再问你,若论安身立命,当选何处?”

    刘璋笑容不改:“若论安身,当数交州最佳,北方多战乱,越往南走越安全,交州地处西南边陲,自是偏安一隅,自给自足。”

    刘焉点了点头,和自己想的一样,这儿子没这么傻,也算是在老友面前找回了几分颜面。

    刘璋接着说:“若论立命,自然是荆州最佳,连接南北,九府通衢,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赵韪放下茶盏,伸手一指,叫了声好,看来,和他的意见不谋而合了。

    董扶看刘璋的眼神变得极为认真,刘璋知道董扶在注视自己,也不急不躁,故意顿了顿,才说道:“天下之大,但若要安身立命两全,却唯有一处!”

    刘璋甩了下衣袖,伸手向着门外西南方潇洒的一指:“益州。”

    这是董扶自己的答案,刘璋的回答更是让他满意,他开心的捻了捻胡须,问刘璋:“为何?”

    刘璋等的就是这一刻,接下来他的话将是最满意的答卷,也必然可以一举说服刘焉和赵韪,因为他要说的内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隆中对”,是的,作为穿越者,他要开始装了。

    接下来将和历史的走向一样,刘焉出任益州牧,董扶和赵韪二人辞去京官不做,随他而去,所以这二人信得过,刘璋说的也大胆。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此难道不足以安身?”是啊,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多适合安身,比交州还富饶一点啊,接下来的理由还更有说服力一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此不足以立命?”

    好个立命!

    刘璋把诸葛亮在未来的隆中对搬出来,这话自然是有水平的,两千年多少人读过这话,都觉得有水平的。

    这句话下一句是:刘璋暗弱,张鲁在北……当然其他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是刘璋自己在心里尴尬了一小下下。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句话在三个听众的耳朵里重点是不一样的。

    赵韪听到的是“高祖”,刘邦啊,大汉开国皇帝,那假如说刘焉能成事,自己和董扶岂不是萧何与张良了?从龙之臣,了不得哦!

    董扶听到的是“因之”,没错啊,益州确实具备了成大业的先决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所以这也是自己的答案嘛。益州将是成就大业的必然条件,更是先决条件,了不得哦!

    刘焉就更直接了,他听到的是“帝业”,这才是最根本的嘛,一切争论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哪都行,怎么都行,只要能成帝业,上天都行!了不得了!

    三人看向刘璋,简短的两句话刘璋交了三人都满意的答卷,也满足了三人不同也相同的愿望。

    刘璋暗想,好了,假如真的去了荆州,见到八岁的小诸葛亮,自己也不会怪他了,所以自己借用一下他的名言,他也不会怪自己的吧,好,诸葛孔明,咱们两清了。

    刘璋话还没说完,毕竟现代人大多有个毛病,背课文必须顺着背完一整段,要不难受。

    “父亲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盟友,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父亲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父亲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段是隆中对的核心战略,刘璋把原本诸葛亮称呼刘备的“将军”,全部替换成了自己对刘焉的称呼“父亲”。

    还不忘细心的把“孙权”替换成“盟友”,毕竟此时的孙权,才6岁。

    刘璋一开口就来了感觉,细细琢磨也没什么不妥,刘备是皇叔,自己家也是,追溯到汉景帝那时候,俩人还是一家,自己和刘备还是平辈,他能这样搞,自己家为什么不能搞?

    其实刘璋对刘备没什么好感,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有人说他是真君子,这且不论,刘璋讨厌刘备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他刘璋面对刘备这个未来的大敌,也难做到不去提防,总归不会多喜欢。

    刘璋高兴的背完隆中对选段,得意地很,瞬间有种自己智珠在握的感觉,已经畅想起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没想到刘焉却突然拍案而起:“竖子!你听听你说的都是些什么话,我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大汉天下,什么霸业?难道你要做反贼吗?你给我滚出去!”

    刘璋灰溜溜的出了正厅,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满意,他知道刘焉在装忠良,没错。

    但幸亏他会装啊,他要是跟袁术似的一高兴,就称帝了,自己都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哭。想到这里,刘璋高兴地走出了个虎虎生风,走出了个一日千里,门口的小厮看到他还主动行礼,道了声:“辛苦了。”

    刘璋随口回了句:“为人民服务。”

    小厮一头雾水,但还是赶紧把这句话牢牢记住,刘璋不知道的是,从此时开始,他的这句话,和他截胡的隆中对一样,已然开始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了。

    正厅里的刘焉换了副严肃的表情,却也藏不住的喜色,董扶二人早知道他的性情,都没有作出什么反应。

    刘焉笑呵呵的:“茂安兄,我儿如何?”

    董扶突然正色:“君郎兄,”说着董扶起身施了一礼,“我早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你还不信,这天子气恐怕就应在季玉身上了。”

    “当真?”刘焉随口问了句,但接下来董扶回答的什么,他并没有听进去,他满脑子都是怎么向皇帝要益州。

    而一旁的赵韪也暗暗下了决心,他要赌一把了,搏一搏,小吏变公爵。

    刘璋出门逛了一圈,回到自己的小院。蔚儿已经干完了活,又照常在房门口的台阶上坐着,看到他走来,赶紧起身进屋泡茶。

    刘璋心情不错,大咧咧的坐下,手里提的点心盒往桌上一放,热情的招呼蔚儿:“来来来,一起吃,我一个人吃不完。”说着自己先拿起一块,咀嚼起来,比想象中的稍微好吃一点,汉朝虽然没有后世的做法好,但好歹大部分常用调料都有了。

    蔚儿伸手捏起一小块,又听见刘璋说着:“你跟着我,我早晚让你吃到别人都吃不到的东西。”

    蔚儿歪歪小脑袋,想不通一向远庖厨的公子,为何变得如此关心餐食,但她还是觉得幸福,以前的公子从不打骂她,她就很知足了。现在的公子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自己,在这个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公子吗?

    刘璋咽了这一口,再无兴趣,看着蔚儿吃的很香,就把剩下的吃食都推到她面前,自己喝起茶来,茶是真不错,说不出道道来,就是觉得香,爱喝。

    “你平日里,都在门口坐着吗?”刘璋冷不丁的发问。

    蔚儿一惊,嘴里还来不及咽下:“公子,蔚儿不是偷懒,蔚儿做完了活,才休息一会儿的。”

    刘璋噗呲一笑:“你先咽了。”

    蔚儿咕噜一声咽下。

    刘璋又说:“我是觉得你这样太浪费青春了,你应该有点自己的事做,哪怕是出去玩玩呢。”

    “有事做的。”

    “哦?”

    “打扫房间、洗衣服、收拾书桌、取饭菜、煮茶……”蔚儿的活好像很多。

    “停,让我想想。”刘璋很喜欢这个侍女,可能是因为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见到的第一个人,也可能是蔚儿确实乖巧可人。

    蔚儿不说话了,嘴巴一动一动的吃着东西,过了一会儿,试探着发问:“公子,我可以把吃不完的留起来吗?”

    “可以啊,你是准备慢慢吃?”

    蔚儿摇头。

    “哦,准备给家人带去?”刘璋又问。

    蔚儿又摇摇头:“蔚儿没有家人。”

    刘璋一触:“对不起啊,我不知道。”

    这一道歉,蔚儿反倒懵了:“公子不必如此,蔚儿的家人被黄巾贼给害了,多亏夫人买了蔚儿,要不蔚儿早就饿死了,蔚儿感激夫人,感激公子……”

    说着,小姑娘眼圈都红了,手里还握着一点吃的,低着头,鼻子一抽一抽的,我见犹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