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八章 刘家的喜事

第八章 刘家的喜事

    刘璋放下碗,直接走了。

    蔚儿跟着他离开。

    唐老三没敢出声,看了看刘二。

    刘二生气的瞪了他一眼:“你胡说八道什么呢!”赶紧追刘璋。

    刘璋走着走着,恍惚着停下,坐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看竹子。

    感受着林间的风,汉朝的夏天原没有现代那么热,林间的风带着一股清凉,让他清醒了几分。

    好吧,就从身边做起,跟我刘璋的,就要过好日子。

    “刘二。”刘璋知道他跟来了。

    “公子。”刘二恭敬应声。

    “你记一下,从明日起,工人的伙食要有肉,要有鸡蛋,要有青菜,要有汤。”刘璋缓缓地说道。

    “公子……”刘二想说话。

    “宿舍也要加快时间,我听说有离家远的,竟然在工棚睡觉。”解决了吃,就要解决住的问题,解决了住就要解决穿,“找裁缝,给他们订一批工作服,正常损坏厂里负责出钱修补。”

    “公子,这要不少花费的。”刘二提醒。

    刘璋继续说道:“我知道,钱我来想办法。这些都要尽快落实,以后我想起什么,也会再做安排。我这几天每天都来,必要的时候也会住在这里,明白了吗?”

    “小的明白。”

    “去忙吧。”刘璋一直没回头,背对着刘二交代完了所有的事。

    “公子……”

    “不要给我说钱的事,我心里有数!”刘璋明显不悦。

    刘二却扑通一声跪下:“公子,我替他们谢谢公子!”

    是啊,刘二也是底层的穷苦人,在刘府多年,有钱有权的人见过不少,可真正会在意穷苦人的,还是头一次遇到。

    刘璋有些眼角抽动了下,他知道刘二是真心感激自己,唐老三他们也会真心感激自己,这感觉好啊,能帮到别人的感觉,好。

    他挥挥手:“去吧。”

    刘二告退。

    等刘二离去,刘璋才转过身来,眼前红红的,这才发现蔚儿一直站在身后,四目相对,蔚儿眼圈也红红的。

    刘璋尴尬的咳嗽两声:“你怎么一点儿动静没有,吓我一跳!”

    “公子你哭了?”蔚儿傻傻的问道。

    “没有,眼睛进沙子里了,不是,沙子进眼睛里了。”刘璋扭头往回走。

    “公子。”

    “啊?”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子!”蔚儿鼓足勇气才说出这句话。

    “我当然知道。”刘璋背对着蔚儿,眼圈又红了。

    北方官道上,三人三骑呈品字形,正在奔驰着。

    这三人都属于那种过目难忘的模样,为首的那人生得是憨厚老实,慈眉善目,一对大耳朵却甚是显眼,几乎要垂到了肩膀上,两条手臂长于常人,据说站着的时候伸直可以超过膝盖,坐在马上,差不多到脚了。

    身后二人,一个红脸长须,一个豹头环眼,二人都是提着兵器,单手握着疆绳,并驾齐驱。

    这就是整个三国最出名的组合——“桃园三人组”。

    而为首的就是历史上抢了刘璋基业的“兄弟”——刘备。

    他俩是不是真兄弟不好说,但是确实能论一论族谱。

    好,我们捋一捋。

    建立汉朝的高皇帝刘邦有八个儿子,第四个儿子叫刘恒,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汉文帝,这就开始乱了。

    刘恒的长子刘启,是汉景帝,也称孝景皇帝这爷俩就是后世所说的“文景之治”。

    刘启有14个儿子,第9个叫刘胜,被封中山王,谥号靖,后人称中山靖王的,就是他。

    而刘启的第4个儿子叫刘余,被封鲁王,谥号恭,后人称鲁恭王。

    姑且刘璋、刘备、刘表算是同宗不同族的同辈人,刘表最年长,刘璋最年少。

    刘璋和荆州刘表的祖上,就是这个鲁恭王刘余,这是没错的。

    刘备是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为什么说是自称呢?因为这个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孩子,所以后来有不少人冒充是他的后代,到刘备这,刘胜已经死了三百年了,难辨真假。

    当然了,是真是假这不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都跟东汉的皇族没有近亲,因为东汉的皇族都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代,这就又是另一支了。刘备、刘璋这些人要是跟皇室扯亲戚,就得扯回三百年前——“啊,至少大家都是孝景帝玄孙嘛”。

    所以现在的皇帝汉灵帝,就算器重自己屠夫出身的大舅哥何进,也不会考虑刘备这些人,当然刘焉不一样,人家花了钱了。

    但是这些外围的皇族后裔之间,如果遇到了还是要互相抬一手的,早年间刘焉和刘备在征讨黄巾军的战场上遇见,还论了论辈分,认了刘备做侄子,这也是第一个承认刘备是皇亲的皇亲。

    后来刘备三兄弟斩黄巾立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令,关羽张飞同往,刘备终于有了一小块自己的地盘,只指望做大做强,再创辉煌,大好前程就在眼前……这时候汉灵帝下了条命令,说靠军功当官的人,要精简,留下优秀的,开除混子。

    下来检查的督邮,评判标准很简单,交钱的就是优秀的,不交钱的就是混子,毕竟皇上选官也是这个标准。刘备没钱交,就被打成混子了。刘备一生气,揍了督邮一顿,带着俩兄弟,跑了,准备去幽州蓟县,投奔老同学公孙瓒。

    刘备并不知道自己此行是否顺利,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抱负能否实现,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院子里的那棵大树,那时候的他告诉小伙伴们:“如果我当了皇上,就要有大概这棵树这么大的车盖。”

    他不知道,后来他真的当上皇帝了。

    他也不知道,他未来有两个大敌——曹操和孙权,曹操已经领先一步,不到二十岁就被举孝廉当官,现在已经在首都混了十几年;而孙权,孙权嘛,孙权现在六岁多了,已经会自己打酱油了……

    他更不知道的是,他的未来已经多了一个新的对手——益州刘璋。

    此时的刘璋刚回到自己的别院,发现蔚儿在屋里摆弄什么,伸着脑袋问了句:“忙啥呢?”

    “啊,公子!”蔚儿手忙脚乱的藏着东西,“你回来了。”

    刘璋不解,蔚儿怎么鬼鬼祟祟的:“是遇到什么麻烦事儿了吗?”

    “没有没有。”蔚儿低着头否认。

    刘璋刚要发问,有下人找来:“公子,老爷请公子过去。”

    “好。”刘璋当即答应,去见刘焉。

    待刘璋走后,蔚儿才松了口气,从桌下捡起那根一直舍不得戴的钗子,小心的擦了擦,放了起来。

    州牧府内堂,刘璋施礼:“父亲。”

    刘焉点点头,示意他坐,待刘璋坐定,父子二人同时开口:“我有件大喜事告诉你……”

    刘焉一怔,刘璋嘿嘿笑了下,算是缓解尴尬,等刘焉先讲。

    “璋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刘焉瞥着他,轻飘飘的说了这么一句。

    要完!

    这话一出,准没好事,刘璋内心防备着。只见刘焉慢吞吞的喝了口茶,接着说:“为父给你定了一门亲事。”

    “我不……”刘璋是想说不同意的,突然想起,在这个年代,父母之命由不得他同不同意,强行改口,“我不大,我还是个孩子。”

    刘焉一口茶差点喷出来:“璋儿,你在说什么胡话?”

    “父亲,孩儿的意思是,我还年轻,现在的重心应该放在事业上,说到事业,我正有件事情要禀报父亲。”刘璋转移话题。

    刘焉问道:“什么事情?”

    “我一手组建了一个大工程,一本万利,父亲你相信我,现在入股,未来一定稳赚不赔,大汉十三州的钱,都有的赚……”刘璋侃侃而谈,先忽悠,再画饼,就差加句听懂掌声。

    刘焉不解:“是什么大工程。”

    刘璋觉得有门,毕竟自己老爹这么有钱,给自己孩子投资点怕什么的,于是自信的说出自己的产业:“造纸厂!”

    空气突然安静,刘焉半天没说话,刘璋静静的等待着。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刘焉声音几乎传到了半个州牧府:“滚出去!”

    刘璋落荒而逃。

    刘焉看着自己打翻在地的茶碗,怒不可遏,好小子,我惦记着让你当皇上,你惦记着当厂长!这不是混蛋是什么?王八……算了,不能这么骂。

    刘璋跑回别院,蔚儿泡好了茶等他,见他慌慌张张的,发问:“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吗?”

    刘璋低头否认:“没有没有。”

    这一幕似曾相识。

    两人默默的喝茶。

    第二天,刘璋早早的就去了工地,老远就刘二在门口陪一人说话,走近一看,是董扶。

    刘璋主动上前打招呼:“董伯父。”

    “哈哈,季玉侄儿。”董扶笑着回礼。

    “董伯父,多日不见,不知今日为何……”刘璋发问。

    只见董扶捻了下胡须,爽朗的回答:“听说贤侄置了产业,我二人特来相助。”

    “谢伯父,”刘璋表示感激,左右看看,除了刘二和身后站着的蔚儿,在场的可只有董扶一人啊,于是问道,“这二人是指?”

    董扶解释道:“主公公务繁忙,特让老夫代为转达,已资钱百万拨到贤侄院中了。”

    “父亲……”刘璋突然被感动到,刘焉是反对搞什么商贾之道的,他能答应出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自己是他儿子,一时间感动的让人说不出话。

    “另一人就是老夫了,”董扶故意做出个老顽童般的模样,“老夫可没钱,就只能亲身而至了,唉,年纪大了,干不了活了,但来都来了,可得管饭啊。”

    刘璋扑哧一笑:“那是自然,请进厂指导。”

    几人向里走着,董扶突然发问:“贤侄可知主公因何改变了主意?”

    “不知。”刘璋老实回答。

    董扶又笑:“我劝的。”

    “为何?”

    “为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