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三十章 父子的对话

第三十章 父子的对话

    张燕这个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剽捍捷速过人,军中号曰:飞燕。

    他还懂得一个道理——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张燕鼎盛的时候,聚拢了几十万人,号称百万,并州上党郡、司州河内郡,再到兖州、冀州,整个太行山脉周边,全都是张燕的势力范围,朝廷拿他都没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张燕表现的很聪明,他派人向汉灵帝投降,汉灵帝很高兴就接受了,还封了他一个平难中郎将的官职,部下杨凤也被封黑山校尉。

    这是个比杂号将军还杂号的官职,就是汉灵帝随口说的,简直就是“贼号将军”。但是张燕很高兴,这标志着他是在政府有备案的正规军了,未来的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历史上的张燕,后来还响应了讨董联盟、参与了袁绍和公孙瓒的斗争,最后投降了曹操,还被封了安国亭侯。

    可这一切跟他再也没有关系了,他的名声彻底臭了。

    名声臭的人比比皆是,遗臭万年的数不胜数。可那大多是传下来的,一代代的传,愈演愈烈,可张燕不一样啊,他人还在世,但已经完蛋了,没有人会跟他玩了,这个时代名声太重要了。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性死亡”。

    张燕不能预料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有件事情摆在眼前,自己的部下每天都在汇报,手下有人逃走,张燕如果不行动,就是坐以待毙,可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只是个军事投机分子,不懂什么叫舆论战。

    而这场舆论战的总指挥,刘璋,此刻正在益州州牧府公堂上进行一场辩论。

    董卓闹得这么大,自然也传到了益州。

    刘焉一心想坐收渔翁之利,并没有太在意谁是谁非,从某种角度而言,他更希望借董卓之手推翻刘辩的统治。当然,他并不允许推翻大汉的统治地位,因为大汉的天下必须在,大汉的皇帝必须姓刘,而自己恰好就姓刘。

    刘瑁也是这么想的,他主动提出要固守益州边境,闭门不出,择机出兵,进入中原。

    刘璋可不这么想,他作为听过后世各种评论的穿越者,不仅不同意刘瑁的观点,甚至对“守成”一词,格外敏感。

    刘瑁一点儿也没给他留面子,当众就说了:“四弟年幼,贪功冒进,我们能怎么办?难道像董卓一样,打到洛阳去吗?”

    刘璋听到这话,内心鄙视之极,说事就说事,攻击我干嘛,立刻回击:“三哥说的话,是反贼言论,可不代表我。”

    “你!”我逼你闭嘴,你直接扣帽子,刘瑁也气,不依不饶,“那我倒要听听四弟的高见了。”

    刘璋想,这刘瑁真不知好歹,但此时毕竟当着众人,说话也得正式点:“董卓霸占京师,祸乱朝廷,侵扰后宫,夜宿龙床,此大奸大恶,岂能纵容,我等身为大汉宗亲,岂能坐视不管?”

    “你这消息哪来的,我怎么不知道?”刘瑁确实不知道。

    这下不仅仅是刘璋了,几乎所有人都斜眼看了下刘瑁。笑话,谁不知道刘璋的锦帆遍布天下,消息最是灵通,从这点上攻击他,未免太白痴了吧。

    刘瑁也察觉到气氛不对,立刻换了个话题:“我们肯定都是忠君为国的,但现在时机不到,为何没人提出讨伐董卓,难道天下就你是忠臣?远的不说,父亲也想匡扶天下,这不是在等待时机嘛。”刘瑁说着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四弟啊,不是说你不对,你还是有点沉不住气了,太年轻了,去做你的报纸嘛,打仗的事,有父亲呢,有哥哥呢。”

    刘璋静静的看他表演,都说刘瑁像刘焉,哪像了,好的你不学,扯淡这一套学的真到位。

    不再与他争辩,刘璋上前一步:“父亲,儿以为,我们益州应当首倡义兵,讨伐董卓。”

    刘焉可不是个扯皮的人,当即回避:“此事再议,今日都散了吧。”

    众文武散去,刘璋也跟着往外走,还没出府,便被下人叫住,说是刘焉请他到内堂谈事,刘璋点点头,转身前去。

    州牧府内堂,刘焉喝着茶等着刘璋,见刘璋进来,示意他自己倒茶。

    父子二人,就这么品着茶。

    刘璋忍不住先开口了:“父亲难道认可三哥说的吗?”

    刘焉没说话,摇了摇头。

    刘璋又问:“那父亲是认可我说的?”

    刘焉还是摇头。

    这下搞得刘璋满脸疑惑。

    刘焉喝完一杯,又倒上一杯,喝了一口,这才放下茶杯,看着刘璋,满眼慈爱:“璋儿呀。”

    “啊?”刘璋不明就里。

    刘焉带着笑:“你想讨伐董卓?”

    “对。”刘璋点头。

    “这么大的事,先喝杯茶,不耽误吧?”刘焉问道。

    刘璋不太明白,回答道:“不耽误,可是……”

    刘焉笑了笑:“璋儿,你和瑁儿今天争来争去,不就是在争到底是他守成,还是你冒进吗?为父可不会被你们的情绪牵着走。虽然他说不过你,但是有一点说的是对的,为什么没人提出讨伐董卓,可不就是时机未到吗?”

    刘璋认可这话,但还在坚持:“未来天下必变,此刻谁掌握了先机,受益无穷啊。”

    “你果然还是想着天下的,为父甚慰。”刘焉高兴的解释,“可你知道益州现在兵力如何?”

    刘焉说得对,现在出兵,顶多是跟董卓两败俱伤,什么都扛不住。

    遥想诸葛亮六出祁山得到的经验教训,益州难入,也难出啊!

    还真不能轻易动兵。

    刘焉见他听进去了,又补了句:“虽然我们都明白董卓没好心,可他毕竟刚刚接了天子回京,此刻讨董名不正言不顺,璋儿你最懂得舆论人心,可想过结果吗?”

    刘璋恍然大悟,他不能总是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看时局必须立足当下。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什么?因为董卓行废立皇帝之事,大逆不道啊。你现在打过去,说你觉得他是坏人,没有意义啊。

    刘璋看着父亲刘焉,有些懊悔,自己终究还是低估了父亲。只记得十八路诸侯组成的讨董联盟,没有益州牧刘焉,后来的群雄逐鹿也没有了刘焉的份儿。他却没能像刘焉一样全面看问题,这是极其错误的。

    “父亲,孩儿错了。”刘璋诚恳道歉。

    刘焉严肃的看着他,并未责怪,只是交代:“璋儿,益州还要发展,为父会经营好益州。若此生出不去,中原还要看你们这一代。”

    “父亲,别这么说……”刘璋刚想说几句万寿无疆的话,被刘焉挥手制止。

    刘焉豁达的说:“人呢,一辈子,得知道想要什么,拼尽一切去努力,剩下的你自己悟。”刘焉又端起茶杯,“你再给父亲唱一遍那个来贺那个歌。”

    “好。”刘璋当然满足。

    一曲终了,刘焉很是开心,又与刘璋聊起家常:“我知道那几个锦帆小子的死,对你打击很大,但你要是这么过激,以后会死更多人的,你必须冷静,只有你冷静了,你手下的人才会安全,要记住。”

    “嗯,孩儿牢记。”刘璋答应。

    刘焉又说:“那个张任不错,是你师兄?”

    “是。”刘璋把拜师童渊的事说了一遍。

    刘焉点点头,说道:“你小子倒是走哪都有际遇,不愧是字季玉。”

    刘璋一阵恶寒,内心高喊:谐音梗,要扣钱!

    刘焉冲着门外:“管家!”

    刘管家赶紧捧着个托盘进来,递上去,刘焉一抬下巴,示意递给刘璋。

    刘璋接过还没看,就听到刘焉说道:“张任救少主有功,拜为偏将军,五品,掌五百精兵,甘宁亦有功劳,拜为振威中郎将,从四品,掌锦帆本部人马。”

    刘璋大喜,这一下,张任、甘宁、还有所有锦帆兄弟都是正规军了。

    刘焉挥挥手,示意他离去:“去吧去吧,告诉他们去。对了,钱粮用度,你自己解决,我可不管。”

    “哈哈哈,”刘璋乐了,“父亲,现在孩儿有钱,父亲缺钱的话,记得跟我说。”

    刘焉声音不大,斜眼看着刘璋:“滚。”

    刘璋喜滋滋地滚了。

    看这儿子离去的模样,刘焉含着笑,暗想:果然还是个孩子啊,喜怒来的都快,去得也快,我把益州最精的士兵,都给你,你可不能辜负我的厚望啊。

    司州,洛阳。

    董卓露出了他的獠牙,召集群臣在显阳苑商议废立。

    他居高临下的对着群臣说了这么句话:“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陈留王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同时还放下狠话:“恐怕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的。”

    董卓当时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不听我的,你当我刀不快吗?

    袁绍也是说得上英雄的人,当场就拔刀:“你以为只有你的刀快吗?”

    其实他也有点心虚的,说完狠话,提着刀,转身离去,弃官去了冀州渤海郡。

    董卓下令通缉袁绍,谋士李儒却劝董卓:你现在搞他,那是逼得他造你的反,他们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人多势众,要命的很。你不如给他个郡守小官,这样他知道你不杀他,也不急了,反倒会老实了。

    董卓对李儒是言听计从,于是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