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夜雨不归人 > 第九十二章 意外

第九十二章 意外

    午门之外。

    监察御史张千手中高举供状,步伐昂阔,在从龙卫百户护卫下,闯入宫门。

    附伏在东极殿前高声启奏道:

    “尚行学宫学子沈信,于午朝门外,手持御状。

    为其老师方从文叩阍鸣冤,还请圣上圣裁。”

    此言一出,朝堂诸公议论纷纷。

    武清伯见此异状心中突然感觉有些不妙,如此大的异像难保圣上改变主意。

    急忙忙出列,口中愤恨道:

    “陛下,方从文罪名已定,其弟子自然也逃不了干系。

    而且为这等弥天大罪之人敲响登闻鼓,惊扰圣驾,惹得神兽震怒,还请陛下重罚。”

    很明显武清伯此刻说话有些混乱,意治方从文死地的表现太过明显,完全就是为了私怨。

    永历帝面无表情的看了其一眼,并没有回话。

    “陛下容禀,臣有话说。”

    这时跪伏在地的监察御史张千猛的站出,上前扬声道:

    “朝中所有人都知道武清伯与方从文有怨在身,如此置其于死地表现太过于明显,还请陛下彻查。”

    眼下一句话便将武清伯最根本的动机戳破,使得他脸红脖子粗,对其怒目而视。

    你,武清伯阴狠狠瞪了其一眼。这张千身为御史被排挤到看守登闻鼓,就是因为他太过耿直根本不在乎什么派系与政治斗争。

    眼下马上就要定罪时突然杀出来搅局,真的着实可恨。

    但他没想到张千的话还没说完,又再次拱手道:

    “臣要状告刑部侍郎王钟,滥用职权,险些打死击鼓鸣冤之人。

    再状告刑部尚书卢邈御下不严,恐有失职,监察不利之罪,另外臣怀疑罪犯供言是否为真。”

    张千这下可够狠直接怀疑你刑部弄虚作假屈打成招。

    但刑部尚书在一旁却只是冷笑,就这?这种罪名不过是猜测之言,根本不能对其有实质性的威胁。

    再加上大部分罪犯都已经被处死,事情根本无处可查。

    于是尚书卢邈站出身来平静道:“事情已经有了定论,乃圣上亲自下达御令,犯事官员大部分已经处死,难道你是认为圣上判错了吗?

    张千上前与之对视,互不相让。

    永历帝缓缓喝了一口茶,淡淡的看了一眼张千,于是扫向朝堂诸公说道:“既然已经有人敲了登闻鼓,自然要受理,尔等可商讨出个方案来。”

    武清伯失望的站在那里,心里已经清楚,怕是陛下已经改变了主意,自己之前的操作变得全无用功。

    这时,大理寺卿率先出列,开口道:“臣以为方从文若是没有罪过断不能在狱中认罪,更何况永州巡抚周长运写血书明志,如不严肃处理,岂不伤朝中众臣之心?”

    “还请圣上三思。”

    大理寺卿将罪名定实,又提了周长运写血书上奏,这无疑让方从文又踏进了深渊。

    一方大员以冤身死,皇帝就不得不严肃处置,否则事态无法平息。

    “臣也觉得大理寺卿说的有道理,此事如果翻案,对朝廷威信大有损耗。”

    一时间九卿六部朝臣们各自表态,有支持大理寺卿的,同时也有认为沈信为救恩人,不惜被打的半死也要敲动登闻鼓。

    此等事情一定要认真处理。

    朝堂的事情在此刻变的两极分化,一方主张维持原判,一方主张继续重查,两方吵的不可开交。

    作为推动者之一,礼部尚书周显漠然的看向荣国公。

    现在尚行学宫的势力已经表态,此刻需要身为勋贵集团的领袖荣国公合力出手,将眼前的张相龄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荣国公淡然的出列,他身为内阁次辅,又是勋贵集团的领袖,他的话语在此刻牵动了所有人的目光。

    荣国公一直与周显一脉暧昧不清,两方隐隐结为同盟,若是他在此刻出手,那曲文正闭关失去领袖的尚行学宫便再难有扭转局势的力量。

    不仅方从文必死无疑,张相陵也会被拖下水,那个叫沈信的更翻不起什么风浪。

    荣国公与张相龄一左一右,两人并肩而立。

    “陛下,臣觉得,此刻登闻鼓即响,我等必定要拿出一个态度,否则先帝所立之祖训岂不沦为无用?

    而且气运神兽异动,更应该派人探查,这关乎国家之安危。”

    荣国公的话很好理解,就是登闻鼓响了,必定要有个交代,而且气运神兽为何异动,这件事也要查清。

    刑部尚书不可置信的看了过来,眼睛一眨不眨,似乎感觉自己听错了。

    周显阴沉的脸更加阴沉,仿佛要滴出水一般,两人在做这件事之前早有过接触。

    此刻,他有被荣国公背叛了的感觉。

    这他娘的已经是第二次了,这老家伙到底想要干什么,明明是合则两利的事。

    他怎么突然反悔!

    此刻殿内九卿六部诸公,一个个目瞪口呆,就连勋贵势力也是愕然,自己老大都反水了,这是什么操作?

    突然,所有人将目光看向张相龄。

    难道两人之间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交易?

    不可能,所有人将这种荒唐的事情甩到一旁,勋贵老臣与张相陵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派,天生水火不容,两人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去。

    那既然如此,这件事情就有待琢磨了。

    就在诸公们纷纷猜测的时候,张相陵目光深沉,颇为意外的看向荣国公。

    走到这一步,重新调查永州之案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但他没想到荣国公居然抢在他前头提起,这是为了示好,还是另有目的?

    一时间朝房又变得诡异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